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耐性植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铜陵矿区研究了4种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菌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农田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ICP-MS分析了土壤中As、Cd、Cr、Cu、Zn、Pb的重金属全量及植物对As、Cd、Cr、Cu、Zn、Pb的积累情况。并计算了四种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移系数BTC(Biological Transfer Coefficient)。结果表明:铜陵狮子山铜矿废弃地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菌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群落的土壤养分状况相对较好,农田紫云英的养分状况次之,杨冲山尾矿库分布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的土壤养分状况最差。商陆耐瘠薄土壤、尾矿区与附近农田土壤重金属全量分析表明,杨山冲尾矿库附近农田土壤(种植紫云英)铜、镉、铅、锌总量均超过国家农业用地土壤二级标准,尾矿废弃地分布鸭跖草、茵陈蒿的土壤全铜含量超过国家工业用地土壤二级标准,土壤受Cu污染最严重。菌陈蒿、鸭趾草对高含量的土壤铜表现出很好的耐性。鸭跖草对砷和铅的转移系数大于1,茵陈蒿对镉与锌的转移系数大于1。鸭跖草、茵陈蒿、商陆都可以作为矿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污泥改良锰矿尾渣对紫茉莉(Mirabills jdapa)、青葙(Celosia argentea)、一串红(Salviasplendens)和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4种花卉植物生长及其富集铅、镉、锌和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污泥增加基质的EC值、总氮、总磷、总钾和有机质含量,而降低铅、镉、锌和锰含量。紫茉莉与青葙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大于一串红和鸡冠花。紫茉莉根部铅、镉和锰含量分别为3110.93~4189.16、300.28~399.16和31100.93~36809.77mg·kg-1,都远高于其地上部分含量。青葙根部铅含量超过1000mg·kg-1,而其地上部分含量少;其地上部分镉和锰含量分别为322.13~441.88和21888.54~26511.31mg·kg-1,都大于其根部含量,青葙具有镉和锰超富集植物的特性。污泥改良锰矿尾渣促进这4种花卉植物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增加。除紫茉莉锌含量外,添加污泥改良锰矿尾渣增加这4种花卉植物的铅、镉、锌和锰含量。在锰矿尾渣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时,采用紫茉莉、青葙和添加污泥强化植物修复效率可行。  相似文献   

3.
云南部分矿区及尾矿土壤和植物Cd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集的个旧与兰坪矿区不同的土壤上生长的3科7个种植物及相应的土样Cd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各区域的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Cd污染,但不同区域受污染的程度不一;不同植物体内Cd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以蓖麻含Cd量最高,其次为水杨梅,两者Cd含量基本达到Cd超富集植物含Cd量,具有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潜力;除水杨梅外,其余植物地上部分Cd含量均低于地下部分Cd含量。说明矿区及尾矿上生长的植物并非都具有超富集能力,但均具有较强的重金属污染耐性。  相似文献   

4.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的锰耐性和超积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超积累植物的确证对成功实施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修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 ,研究超积累植物商陆 (PhytolaccaacinosaRoxb )的锰富集特性 ,结果表明 ,商陆对生长介质中的Mn具有很强的耐性和累积能力。商陆在锰含量高达 114× 10 3 mgkg-1的尾矿废弃地上依然生长良好 ,叶锰含量最高达 19 3× 10 3 mgkg-1。温室培养条件下 ,当生长介质中Mn浓度为 8 0 0 0mmolL-1时 ,虽然其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 ,但植株仍能生长。随着生长介质中Mn浓度的升高 ,商陆叶和茎的Mn含量逐渐增加 ,生物富集系数则逐渐降低 ,但是地上部分锰积累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当Mn浓度为 5 0 0 0mmolL-1时 ,商陆地上部分锰积累量达到最大值 2 5 8 2mgplant-1;当Mn浓度为 12 0 0 0mmolL-1时 ,商陆仍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叶锰含量达到最大值 36 4× 10 3 mgkg-1,生物富集系数为 5 5。不同锰供应水平下 ,商陆吸收的锰有87%~ 95 %被转移到地上部分。这进一步验证商陆的锰超积累特性 ,为利用超积累植物对大面积污染土壤实施植物修复提供了有力证据 ,对锰污染土壤和水体实施植物修复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Pb(铅)富集植物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为选择和筛选富集重金属或对重金属具有耐性的植物,为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该研究通过温室砂培和土培的方法,对生长于铅锌尾矿区的36种植物进行了筛选,以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含Pb量为Pb富集植物的筛选指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即: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处理/对照>0.90;株高:处理/对照≥1.00和含Pb量>500 mg/kg的植物可以用做进一步的耐性试验。按以上标准筛选出6个富集Pb的植物品种,分别是香根草、绿叶苋菜、裂叶荆芥、羽叶鬼针草、紫穗槐和苍耳。  相似文献   

6.
锰尾渣改良对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研究锰尾渣改良对商陆(Phytolacca acinosa)、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繁穗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 olium)4种植物吸收锰的影响。将锰尾渣与土壤混合进行基质改良,有利于植物生长。基质含80%锰尾渣时,商陆、美洲商陆和繁穗苋3种植物生长正常,吸收锰多。商陆和美洲商陆2种植物对锰尾渣耐受性强,生物量大,植物提取锰多;繁穗苋对锰尾渣耐受性较强。在锰尾渣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时,商陆和美洲商陆可作为首选植物,繁穗苋可作为辅助共生植物,采用锰尾渣含量为80%的基质改良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7.
罗洋  刘方  任军  朱健  罗绪强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46-53,60
[目的] 对贵州省东部地区两种类型的锰渣堆场(采选渣、电解锰渣)上优势植物的Mn富集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域锰渣堆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对优势植物Mn含量、生长基质总Mn含量和低分子量有机酸提取态M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锰渣堆场上优势植物体内Mn含量介于34.47~680.70 mg/kg之间,且存在着个别植物组织中的Mn含量超过一般植物正常范围的现象,Mn在植株器官中的分布主要表现为:根 > 叶 > 茎或枝。优势植物生长基质中的总Mn含量介于20 217.14~75 115.58 mg/kg之间,总体表现为:根际基质<非根际基质。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基质中Mn的提取效率在25.72%~78.30%之间,总体表现为:根际基质>非根际基质。[结论] 在植株吸收和根际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锰渣堆场优势植物具有治理Mn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铀尾矿库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迁移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AES方法检测了铀尾矿库内人工修复植被生境与自然修复植被生境覆土中重金属元素镉、铅、铜、锌、锰、铬、镍的含量,同时检测了自然修复植被生境中先锋植物加拿大蓬与鸡眼草茎叶、植食性昆虫蝗虫、蝽与捕食性节肢动物螳螂、蜘蛛体内的镉、铅、铜、锌、锰、铬、镍的含量.结果显示,人工栽植蜈蚣草覆土中镉、铜、锌、锰、铬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人工栽植苍耳、商陆与自然修复植被覆土中的含量,其中锰、镉、锌与铬的含量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7.6,2.8,1.4,1.8倍.自然修复植被生境覆土中铅的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栽植苍耳、商陆生境、人工栽植蜈蚣草生境覆土与对照土壤,其锰含量约为对照土壤的2倍.人工栽植苍耳、商陆生境中覆土中锰,铬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加拿大蓬与鸡眼草茎、叶中均含有被检测的7种重金属,加拿大蓬茎与鸡眼草茎叶对Zn、鸡眼草叶对Mn具有明显富集作用.蝗虫对铜与铬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镉、铅、锌、锰与镍未表现富集作用.蝽对镉、铅、铜、锌、锰、铬与镍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放大作用,其中蝽体内Cr的含量是土壤含量的191.26倍.蜘蛛与螳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很高,对7种被检测重金属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蜘蛛体内各种重金属的含量显著高于螳螂体内的含量,蜘蛛体内Cd含量是其环境土壤中含量的693.13倍.研究表明,被检测的7种重金属均能从尾矿沙向上层覆土中迁移.且均能沿着"土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生态链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宿主植物和作物种植方式对土壤中菌根真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影响菌根真菌对后茬植物生长的反馈效应。间作体系是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效的一种重要的种植模式,明确AMF在间作体系中对植物生长的反馈作用,对理解间作体系地上-地下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采用三种常见的AMF(Funneliformis mosseae、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混合接种剂,在单作(玉米,蚕豆,稗草)和间作(玉米/蚕豆和玉米/稗草)条件下,通过两个阶段(AMF驯化及反馈)的反馈试验,模拟研究了三种植物在单作和间作中的反馈强度及AMF的调节作用。【结果】在驯化阶段,玉米/稗草间作体系中,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减少了64.0%,间作稗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47.8%。玉米/蚕豆间作体系中,与单作相比,两者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增量分别达21.7%和38.3%。反馈阶段中,单作时,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稗草和蚕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602.3%、 80.6%和21.1%; 间作时,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增加613.1%,稗草增加80.7%, 蚕豆增加21.4%。单作玉米存在负到零反馈作用,与灭菌处理相比,接种AMF后玉米负反馈作用减弱至零反馈作用。从单作到间作,玉米的反馈作用由负变为零到正反馈作用。【结论】玉米和稗草之间是竞争关系,玉米处于竞争弱势稗草处于竞争优势。玉米对AMF的响应最为强烈,其次是稗草,最后是蚕豆。接种AMF或与其它植物间作后均减弱玉米的负反馈作用,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通过减弱单作玉米的负反馈实现间作增产。  相似文献   

10.
张玉洁  李洪超  赵之伟 《土壤》2012,44(3):467-473
从云南会泽铅-锌矿区自然生长植物密序野古草(Arundinella bengalensis(Spreng.)Druce)的健康根内分离得到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据其形态学特征和ITS1-5.8S-rDNA-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一株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对Pb2+、Zn2+、Cd2+的耐性和超积累作用。结果表明,此菌株在液体合成培养基上可以分别耐受2、3和0.5 g/L的Pb2+、Zn2+和Cd2+;在含Pb2+、Cd2+培养基中生长其菌丝可以富集超过其干重25%以上的Pb2+和5%以上的Cd2+;显示此菌株属于极端耐性并具有超积累作用的真菌。此真菌在植物根系的定殖或许可以通过菌丝体对金属离子的固持作用缓解植物根围土壤微环境中超量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对污泥的响应及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植物对污泥的改良作用及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作用,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生长于污泥中的几种耐性植物遏蓝菜属(Thlaspi goesingense),羽叶鬼针草(Bidens maximowiciana Oett),酸模(Rumex acetosa L.),紫苜蓿(Medicogo sativa L.)和印度芥茉(Indian mustard)的植物干重,体内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率做了决定。结果表明,生长于污泥中的植物其干重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羽叶鬼针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量亦不同;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遏蓝菜对Cu,Zn的活化率最高,印度芥茉对Cd的活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超富集植物对稀土元素吸收转运解毒与分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高科技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与日俱增,稀土矿山开发加剧,产生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尾砂地进而污染农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威胁。植物采矿是指在金属污染地上种植超富集植物,在恢复植被和修复污染土壤的同时,还可通过收割地上部实现金属回收利用,是一种原位和低成本的污染土壤修复手段。探究超富集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是实现植物采矿的基础,但相对于Ni、Zn、As等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稀土超富集植物吸收转运和耐受稀土机制的研究仍然缺乏。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从植物富集稀土的四个关键过程综述超富集植物对稀土的吸收、转运和分布解毒机制以及与稀土分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超富集植物中稀土分异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4kg尾矿为植物盆栽基质,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g混匀,记作MA0(CK)、MA8、MA16、MA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总无机氮含量为17.96~44.82mg·kg-1。其中菽麻MA32处理组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5.31mg·kg-1)最高,菽麻MA16处理组尾矿基质中硝态氮含量(43.06mg·kg-1)和总无机氮含量(44.82mg·kg-1)最高。MA16处理时,田菁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为0.92~1.08。在同一鸡粪比例处理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决明和田菁(P〈0.05)。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能够促进3种豆科植物生长,植物株高、冠幅、根长均增加,并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增加明显。其中MA32处理菽麻70d株高(94.40cm)最大,阻止尾矿风蚀水蚀的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A16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理想的比例模式,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土区4种典型耐盐植物盐分离子的积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降盐效果优良的适宜植物材料以合理利用耐盐植物改良滨海盐碱地,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系统探究了盐地碱蓬、田菁、红麻和高丹草的盐分离子积累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在成苗期和成熟期均为总生物量的80%以上,且大小为田菁红麻盐地碱蓬高丹草。高丹草和红麻对K+、Ca2+的吸收运输能力最强,盐地碱蓬和田菁对Na~+的吸收运输能力最强。根据各盐分离子占植物积累总盐分的比例,高丹草对K+积累量高于其他离子;田菁在成苗期主要积累K+,在成熟期主要积累Cl~–和Na~+;红麻主要积累Cl~–和K+;盐地碱蓬主要积累Na~+和Cl~–,其体内的Na~+和Cl~–分别占积累盐分总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余植物。从成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过程中,盐地碱蓬表现出Na~+积累比例持续下降,Cl~–积累比例逐渐升高的趋势;田菁和高丹草表现为Na~+和Cl~–积累比例均升高;红麻的Na~+和Cl~–积累比例则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盐地碱蓬、田菁和红麻是滨海盐土改良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煤矿尾矿区土著先锋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种基质配比、4种丛枝菌根接种后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宿主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50 g干土中的孢子数、根系活力看,A4菌根是最适合梅州明山矿区先锋植物猪屎豆的优势菌种,菌剂与基质优势组合是A4B1;(2)不同菌种、植株及地上部/地下部对镉、锌、铜、镍、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排斥效应是不同的.从镉元素看,与对照A5相比,A1、A3、A4菌根促进或抑制对镉吸收-排斥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3种菌根结合猪屎豆可作为明山废矿区镉污染丛枝菌根-植物联合修复的优势菌种;4种菌根对促进或阻止铜、锰吸收-排斥效应均不显著;(3)覆土少的(覆2 cm厚黄土于9 cm厚煤矸石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7 cm厚黄土于4 cm厚煤矸石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的潜力,极大地节约了复垦费用,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软隔离小区试验研究了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黄花水龙(Jussiaen repens L.)、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水鳖(Hydrocharis dubia(Bl.)Backer.)和四角菱(Trapaquadrispinosa Roxb.)5种不同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00天植物处理,5种飘浮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为黄花水龙(63)%>凤眼莲(57%)>水鳖(46%)>四角菱(42%)>空心莲子草(34%),对总磷的去除率为凤眼莲(52%)>黄花水龙(50%)>水鳖(45%)>四角菱(31%)>空心莲子草(22%),其中凤眼莲、黄花水龙处理围区的水质净化效果最好,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也最高,这与植物自身吸收同化污染水体中氮素、磷素的能力大小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都有关。凤眼莲、黄花水龙在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表现最佳,试验围区在处理40天后水质透明度即可达到1 m以上,而空心莲子草、水鳖和四角菱的试验围区则需要处理60天以后透明度才能达到1 m以上。5种漂浮植物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易于成活,容易管理,可在今后的水质净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澳大利亚蕨类植物粉叶蕨对砷的耐性及吸收富集砷的特征,同时比较了澳大利亚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L.)Link var.austroamericana(Domin)Farw)和中国蜈蚣草(Pteris vit-tats L.)在澳大利亚的Kurosol土壤上对As的吸收积累差异及植物修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As投加浓度为2 400 μmol/kg时,虽然粉叶蕨的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仍维持了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As含量达到2438.33 mg/kg DW时,超过了砷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 000 mg/kg);地上部As积累量为21.6 mg/株DW时,地上部对As的生物富集系数为18.6,地上部As含量大于根系As含量,基本符合As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与As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相比较,暴露在As浓度为2 400 μmol/kg环境时,中国蜈蚣草对砷的耐性、地上部As含量及生物富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澳大利亚粉叶蕨,其地上部As含量和积累量分别为2 936.13 mg/kgDW和41.1 mg/株DW.  相似文献   

18.
土壤的正常功能受到障碍即形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不但直接表现于土壤生产力的下降 ,而且也通过以土壤为起点的土壤、植物、动物、人体之间的链 ,使某些微量和超微量的有害污染物在农产品中富集 ,其浓度可以成千上万倍地增加 ,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质种类繁多 ,其主要来源是各种废弃物 (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 )、被污染的水和大气 ,以及不合理的施用农药、化肥及污水灌溉都能给土壤带来污染。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铜、锌、钴、镍、锰、铀、铯、锶 ,类金属砷、硒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土法炼锌废渣堆场上自然着生的优势植物对废渣团聚体中重金属的控制效应及生态修复效果,以废渣堆场上已自然定居且生长茂盛的本土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 Franch.)为研究对象,以未经修复的空白废渣为对照,分析这2种优势植物对根际、非根际废渣内不同粒径团聚体中主要养分(氮、磷、有机质)和主要重金属(Cu、Pb、Zn、Cd)赋存形态及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法炼锌废渣堆场上自然着生的2种优势植物对根际与非根际不同粒径炼锌废渣的主要养分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植物参与对根际与非根际废渣中有机质的贡献明显不同。养分在粒径<1 mm的团聚体废渣中分布含量较高,除大叶醉鱼草非根际废渣中的总氮含量低于对照废渣外,植物影响下的各粒径团聚体中的养分含量总体高于对照废渣。优势植物生长明显影响炼锌废渣中Cu、Pb、Zn、Cd等主要重金属在不同粒径废渣中的含量分布及赋存特征,Cu和Cd主要分布在粒径<0.25,0.25~0.5,0.5~1 mm团聚体中,Zn主要分布在粒径<0.25,2~5 mm团聚体中,Pb则在0.25~5 mm的4种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含量分别达最高;且其降低了各粒径废渣团聚体中Cu、Pb含量,对粒径>5 mm团聚体中的Cd含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2种优势植物影响下的粒径<5 mm团聚体中的酸可溶解态Cu、Pb、Zn的比例明显降低,而残渣态Zn和酸可溶解态Cd的比例有所提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种优势植物对根际和非根际粒径<5 mm团聚体中的养分、Zn全量及酸可溶解态Cd含量贡献率高,但对粒径>5 mm团聚体中的养分影响不大。综上,自然定居且繁茂生长的土荆芥和大叶醉鱼草可显著改善铅锌冶炼废渣中的养分状况,同时可有效减小废渣中重金属Cu、Pb、Zn对环境生态的潜在风险,开展铅锌冶炼废渣堆场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时可优选这2种植物作为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香格里拉县雪鸡坪—春都斑岩性铜矿区主体矿区的25个样地的土壤和植物叶片检测结果,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运用富集系数筛选优良修复植物,为今后雪鸡坪—春都矿区土壤改良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Pb > As > Cu > Hg > Cr > Zn > Cd,单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Hg(98.7) > Pb(28.2) > As(21.1) > Cd(16.6) > Cu(14.6) > Cr(2.1) > Zn(1.0),综合来看,矿区土壤污染主要受Pb,Cu,Hg和As这4种元素影响为主。依据矿区6种典型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建议矿区选择铜锤玉带草为先锋植物,以铜锤玉带草、杜鹃、云南松、高山栎4种植物组成的群落作为修复矿区土壤的先锋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