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地有关死猪漂浮、死猪肉流向餐桌的事件层出不穷,死猪处理成为当前较为热点的话题。基于构建养殖户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利用在浙江省嘉兴市获得的生猪养殖户相关数据,运用多元Probit模型,分析养殖户死猪处理行为,探讨其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养殖规模、养殖模式及一些反映成本的因素会影响养殖户死猪处理方式选择;母猪和生猪死亡补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养殖户损失,因此促进了养殖户申报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着养殖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养殖经验的增加,养殖户随意丢弃死猪的比重会下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监管的同时不断完善死猪补贴政策,同时要增加死猪合理处理的相关培训等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3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农业主导产业生猪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年三月,突如其来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区、镇、村三级联动,狠抓病死猪收集处理、生猪养殖减量提质、"三废"后续管理工作,重拳整治,努力塑造江南水乡生态南湖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畜禽种业》2013,(5):156-159
农业部:派督导组赴浙江指导死猪处置工作最近,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14日带领农业部督导组赴浙江督促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处置死猪工作。农业部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说,黄浦江及上游水域死猪漂浮事件发生后,农业部高度关注,并迅速派出调查组赴浙江、上海实地了解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苏丹红、健美猪、速生鸡及假牛羊肉及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等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个人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征用农用地产生的负外部性只进行了经济补偿,而并未补偿因征地而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社会保障损失。从农用地本身的价值、农用地的保护、环境的保护以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来考虑,就必须对其负外部性进行适当补偿。运用政府的强制性,设立乡村旅游开发公益保障金,来预防和惩治对环境的破坏;设立利民价值可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就业;设立监督仲裁机构保障各类政策的实施并保障各方利益。这些办法的目的都是较大程度地补偿农用地转变为乡村旅游用地产生的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6.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如四川省2005年发生的"链球菌"事件、河北省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河南省2011年发生的"健美猪"事件、上海市2013年发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大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补偿理论内涵与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梅旭荣  杨鹏  刘静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0):4358-4369
【目的】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极为迫切的战略任务。生态补偿标准直接影响政策内部化外部效应的实际效果,重新界定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确定补偿定价的思路及依据,是提高补贴政策准确性和指向性有效途径。【方法】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及归纳和演绎法,重新定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系统划分农业生态补偿的类型与内容,尝试构建以外部效应测度为重点的定价机制,科学回答农业生态补偿“为什么补”及“补什么”等核心问题。【结果】一是科学解析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的内涵:农业生态补偿是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中产生外溢效益(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补偿核心内容包含对农业资源资产保护补偿和对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补偿两大部分。二是重建绿色生产技术产生的外溢效益与外溢成本价值,根据技术作用于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将补偿内容划分为4种类型:①资源开发建设补偿,针对环境正外部性减少和私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②资源保护利用补偿,针对生态资本保值和增殖行为进行合理回报;③环境污染治理补偿,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的成本投入及损失给予报酬;④环境质量提升补偿,针对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的投入及收益损失给予补偿。三是探明4种补偿类型的补偿标准核算依据,其中:资源开发建设补偿应以资源生产或维护的重置成本、资源资产预期收益及发展机会成本为依据;资源保护利用补偿应以资源保护者直接投入、发展机会成本及资源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环境污染治理与质量提升都属于绿色技术应用补偿,其补偿定价主要考虑额外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及技术外溢效益价值等指标因素。【结论】我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一要从绿色生产的环境贡献视角,划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和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生产行为的成本投入及个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二要从外部性双边界视角,确立补偿定价思路及原则:从理论研究的纵向边界和实践应用的横向边界两个方向,并结合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确定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8.
立足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4个维度阐明了生态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产业集聚和品牌创建等方面透视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推进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治理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张家口实际,分析了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是其客观自然因素,产业结构层次低是其经济因素,环境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清是体制因素,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低是其社会因素。提出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加强区域合作基础上,立足绿色发展、提高人民需求层次、完善生态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0.
热点评析     
《新农业》2013,(8):19
2013生猪大事记之——"一路狂跌"与"猪漂浮"今年初,生猪就以市场价格"一路狂跌"的惊人之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市民们发现买猪肉便宜了,而"卖一头猪赔几百元"的境遇却叫养殖户们苦不堪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初,上海黄浦江上漂浮的上万头死猪再一次令国人触目惊心。(来源:嘉兴日报、潇湘晨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病死动物及其产品若未经无害化处理而随意抛弃或者食用,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13年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发生以后,一度引起了大家对病死动物该如何处理的热议,引起了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黄岛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病死动物无  相似文献   

12.
何玉龙  左雪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14-315,318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现有生态经济区理论和实践的梳理,认为促使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充分、必然条件是自然的可能性、经济的可行性、政策的可容性和民众的选择性。现实中,自然的可能性和政策的可容性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不充分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限制性因素。环境外部性强与生态环境脆弱、处在重要经济区内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政策约束性强与政策可操作性弱、城乡二元性与民众需求不一致是四个因素中的主要矛盾方面。矛盾的根源在于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地所处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破解矛盾的主要办法是加快发展生产力,而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重要经济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分析生态建设正外部性的表现,得出其正外部性存在负面影响的结论,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建设产权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消除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视角对水稻主产区湖南农业生产外部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重新审视类似区域现代农业全面价值。运用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等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对2014年湖南农业(狭义种植业)生产产生的正外部性间接价值进行评估,探讨农田生态系统正外部性环境价值及其提升策略。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间接价值)包括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大气与土壤保持等5项功能。2014年湖南农业生产正外部性价值共计271.57亿元,占当年种植业GDP(直接价值)的13.44%。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大气与土壤保持等5项功能正外部性价值分别为79.62、63.86、62.82、5.03和60.24亿元。研究结果深化了人们对农业全面价值的认识,从宏观视阈为国家农业政策和补贴提供依据。因此,提升农业外部性价值要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为新型农户提供信息与现代技术,为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现代化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开辟多功能农业经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公益林外部性及激励政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人角度对生态公益林的外部性及“市场失灵”、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和减免税费共同效应进行简要分析,得出政府补贴以及政府补贴和减免税费双管齐下的政策都能使生态效应外部性内在化,纠正生态公益林“市场失灵”,并提出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的5点建议: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应补偿筹集资金、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赋予经营者排他性使用权、减免税费以及通过市场解决生态公益林“市场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直以来,病死猪尸体的无害化处理都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难题。2013年3月,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特别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措施,加强了病死猪尸体无害处理的监督工作。但目前,我国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的传统工艺还存在高污染、高成本、操作烦琐等缺点,不便于推广,不利于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因此,评价和筛选理想的无害化处理工艺,提高无害化处理效果,对推动全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和保障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62-15964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将草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成本纳入到经济活动中,以使草地资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生态税是将草地资源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把生态环境费用纳入到经济生活中,既可修正市场价格和提高政府政策有效性,又履行了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是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优化农产品供给,运用陈述偏好法和揭示偏好法等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以水稻主产区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和农业生产导致的间接环境价值为综合创新视角,对2010—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产的外部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探讨供给侧视角下湖南省农业发展藏粮于田的策略。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产外部性环境净价值由2010年的146.7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34.10亿元,此期间下降了12.66亿元,正外部性间接惠益价值中,固碳释氧惠益价值年均达78.32亿元,占比为29.13%,且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负外部性间接损失价值中农用地膜和农药负外部性价值从2010年的30.86亿元增加到2015年45.65亿元,是造成外部性环境净价值变化的主因。因此,农业生产必须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资源驱动型农业向创新驱动型农业转变,使农业生产正外部性功能发挥至最大、负外部性功能减至最少,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藏粮于田之目的。农田生产带来的外部性净价值揭示了忽视间接价值导致农业全面价值被低估,进而为国家农业补贴和农业支持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即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分别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等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完善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经济、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投入以及提高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意识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