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证实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印楝素对试虫的蜕皮甾类滴度,促前胸腺激素活性有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本文还对印楝素作用于斜纹夜蛾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证实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印楝素对试虫的蜕皮甾类滴度,促前胸腺激素活性有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本文还对印楝素作用于斜纹夜蛾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制剂对小菜蛾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印楝素制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小菜蛾3龄思虫连续4d饲喂经15mg/L印楝素制剂处理的叶片时,幼虫和蛹死亡率达84.12%,化蛹率,羽化率和正常羽化的雌虫生殖力随处理浓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小菜蛾田间品系和敏感品系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其LC50值分别为36.90mg/L和28.77mg/L。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5.
通过叶片浸渍法、食料混药法和药液点滴法,研究了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处理浓度越高,体重增长倍数越低,死亡率越高。经浸渍法和食料混药法处理后,幼虫的存活历期为12~14d,各浓度的致死作用可达100%。用药液点滴法处理后,印楝素的致死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d后最大死亡率为92.86%。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为控制斜纹夜蛾和菜粉蝶的取食量,模拟拒食试验,研究取食量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拒食作用可以抑制昆虫生长发育,减少取食量可导致昆虫幼虫历期延长、羽化率降低、不能正常产卵或产卵量降低,而且饥饿3天处理的菜粉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以印楝素A为原料,采用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22,23-二氢印楝素A,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24和48h,22,23-二氢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AFC50值为6.55和12.61μg/mL,处理后48h,3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29%,5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1.16%.  相似文献   

8.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9.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印楝素。3-羟基印楝素处理后24、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中体积质量(media antifeedant concentration,AFC50)分别为14.10和35.82mg.L-1。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65.93%;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05%;在3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34%;在5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79.81%;在2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89.06%;在1 mg.L-1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重下降率为51.89%。  相似文献   

10.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11.
印楝素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经印楝素处理后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5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斜纹夜蛾5龄幼虫24h内发生的取食活动和取食间间隔的次数减少,平均每次取食活动和取食间间隔持续的时间延长;在每次取食活动中,用于取食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在每次取食活动中,取食内间隔的次数增加了,并且取食内间隔的时间也延长了.所有上述有关取食行为的指标,处理虫与对照虫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二酰基肼类化合物RH-2485对农业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μL的1、10、50、100、1 000 mg/L系列浓度的RH-2485点滴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测定幼虫的死亡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发育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结果]随着RH-2485浓度的升高,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也不断升高,而致死所需时间则不断下降,100 mg/L浓度的致死率在90%左右,1 000 mg/L浓度的致死率为96.7%。RH-2485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为5.220 91 mg/L。斜纹夜蛾1龄、2龄幼虫对RH-2485比较敏感,但它们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试验结果为田间利用RH-2485防治斜纹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虱螨脲亚致死剂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虱螨脲亚致死剂量处理棉铃虫1龄幼虫和3龄幼虫,结果表明:虱螨脲具有较强后效性,能降低棉铃虫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提高畸形蛹、畸形蛾比例.1龄幼虫按0.1和0.2 mg/kg一次饲毒后,化蛹率分别为20.00%和15.5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处理代雌、雄成虫羽化率分别下降6.50%、9.91%和18.48%、21.76%,雌、雄畸形蛾率分别上升15.61%、12.71%和27.55%、19.50%,产卵量下降34.06%和36.50%.第2、3代与第1代相比,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卵孵化率逐渐有所提高,畸形蛹率、畸形蛾率降低,但与对照仍存在差异,表明虱螨脲对试虫的影响随世代延续而减弱,但至少可持续到第3代,且随用药剂量提高,其影响加大.与1龄幼虫饲毒结果相比,对3龄幼虫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配制6种不同浓度苯氧威,采用点滴法处理黄粉虫,分别观察苯氧威对黄粉虫体重增加量、发育历期、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雌性率、超龄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10.00ng/μl苯氧威使黄粉虫化蛹率、羽化率和雌蛹率显著减少,明显地引起黄粉虫的超龄和畸形;而100.00ng/μl苯氧威可明显增加黄粉虫死亡率。[结论]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黄粉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感染白粉菌玫瑰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感染白粉病的玫瑰叶片饲养甜菜夜蛾3龄幼虫,测量取食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无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1125.6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764.0mm^2/虫;在有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总偏好取食健康叶片,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979.7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165.7mm^2/虫。感病玫瑰叶片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预蛹期时间延长,死亡率高,化蛹率低,蛹质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夜蛾取食感染白粉菌的玫瑰叶片后生长发育和取食量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氮和糖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在含糖量为22.27%,含氮量分别为1.69%,2.25%,3.01%,3.67%,4.42%和含氮量为3.01%,含糖量分别为13.14%,16.43%,22.27%,29.66%,32.49%的两个系列人工饲料上的取食选择、速率和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高氮、低糖含量的饲料,而高龄幼虫则喜食低氮、高糖的饲料。3龄幼虫在含氮3.01%和含糖22.27%的饲料上,相对取食速率最快;5龄幼虫的相对取食速率则随所取食饲料含糖量的增加而加快。取食高氮、糖含量饲料时,5龄幼虫的首次取食前时间显著延长,12h内取食次数减少、取食总时间缩短;取食含氮3.01%,3.67%和含糖22.27%的饲料时,5龄幼虫的取食总时间最长。说明饲料中含糖量的增加有利于高龄幼虫的取食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的毒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分析亚致死浓度对2龄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2龄若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6.983 mg/L和9.571 mg/L。印楝素、苦参碱和鱼藤酮的亚致死浓度LC40对2龄若虫期和蛹期有显著延长作用,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印楝素LC40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23.64%、17.60%、18.37%和12.54%。说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毒作用较好,低龄若虫(2龄期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除发挥2种药剂的毒力外,还可通过亚致死浓度对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重金属铅胁迫下林木害虫的发生趋势,依据前期对银中杨(Populus alba‘Berolinensis’L.)叶片中Pb质量分数的研究结果,以Pb质量分数分别为33(低)、43(中)、48(高)mg·kg-1的3种不同饲料,室内饲养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分析Pb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化蛹率以及对其3~4龄幼虫体内Car E和GSTs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质量分数的增加,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增加,化蛹率降低,其中Pb质量分数中、高处理组的死亡率和化蛹率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舞毒蛾3、4龄幼虫体内,Pb中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GSTs活性也不同程度的升高;Pb高质量分数处理组的Car E和GSTs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4龄幼虫的Car 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铅胁迫能干扰舞毒蛾解毒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同程度地抑制舞毒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氰氟虫腙对南昌和九江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1.95和17.03 mg/L;用亚致死剂量(LC50)的氰氟虫腙处理小菜蛾种群后,处理代种群表现为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繁殖力显著降低,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子代种群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幼虫和蛹的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