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32P-D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用^32P胶体加地塞米松(^32P-D)瘤体内注射治疗。结果:^32P—D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面积小于5cm^2,5~10cm^2,大于10cm^2.痊愈率分别为100%、94%、80%。结论:^32P-D胶瘤笨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血管瘤患者2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32例,采用平阳霉素作瘤体注射,并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进行治疗;对照组121例,单独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6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7.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 c=43.7145,P<0.01)。结论:平阳霉素瘤体注射配合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血管瘤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平阳霉素注射血管瘤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肝血管瘤行不同比例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导管治疗;动物实验观察经狗肝动脉内注射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复制血管栓塞剂对血管栓塞的效果及肝脏的损伤情况.结果血管瘤完全消失者达89.2%,部分消失者10.8%,其中瘤体缩小>50%者为90.7%,瘤体缩小30%~50%者为9.3%,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11比例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是一组安全有效的栓塞材料,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蒋巍  杨军  赵松 《长江大学学报》2007,4(3):243-243,265
肝血管瘤为良性肿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其血供来源多为肝动脉供血,患者因肝区胀痛或体检时偶尔发现病灶。无症状且瘤体较小者一般无须治疗,瘤体较大、产生症状者须及时处理。经典外科手术风险及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我科于2003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28例,采用平阳霉素联合鱼肝油酸钠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CA)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和分析2例以急性脊髓压迫症发病的椎管内CA临床资料与MRI征象.结果:MRI可见椎管内或椎管内外梭形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与脊髓明显移位,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术中可见大片海绵状血管及出血,病理为CA.结论:椎管内CA破裂致急性脊髓压迫,MRI多能发现异常,此类患者术前应充分估计CA的范围及术中出血情况,能否采用介入治疗或作为辅助措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内服,硬化剂注射,高频电凝固等综合法。结果:32例中治愈22饲,显效8例,好转2饲。结论:综合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铜针栓塞术治疗血管瘤2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铜针治疗血管瘤的经验,探索疗效更肯定、操作更安全的铜针介入方法。方法采用铜针介入治疗血管瘤病21例,用直径1~3 mm铜针直接或在彩超定位引导下置入瘤腔内,通4~6 V直流电5~10 min两次并留置铜针1周或仅留置铜针。结果治疗后血管瘤完全消失15例,明显改善4例,复发1例,肿瘤无进一步发展1例,治愈率为71.4%。并发症:发热和局部疼痛18例,皮肤坏死2例,手指运动功能障碍1例。结论铜针治疗血管瘤疗效肯定,对病变局部的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基层和手术未切净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叶德刚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3):275-275,289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PI)在肝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超声、CT增强及随访确诊的 52个肝小血管瘤病灶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检查。结果 :瘤体内的彩色血流显示率 CDFI为 46.2 % (2 4 / 52 ) ,CDPI为 94.2 % (49/ 52 )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CDPI灵敏度显著高于 CDFI,能显示极低流速的血流状态 ,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压缩瘤腔及压迫瘤颈联合凝血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均采用压迫瘤腔及瘤颈部的同时进行瘤内凝血酶注射,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血栓充分形成后现察载瘤动脉及其远端动脉,确定其通畅。结果 17例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一次注射闭合,成功率100%,凝血酶用量200~400 IU,平均240 IU,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压缩瘤腔及压迫瘤颈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安全、实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科采取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1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90)Sr-~(90)Y敷贴器及两者联合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皮肤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普萘洛尔治疗组32例、~(90)Sr-~(90)Y敷贴器治疗组32例及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90)Y敷贴器(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治疗组32例,比较3种方法的血管瘤治疗效果。结果:每名患儿最少进行6个月或以上随诊,联合治疗组在治疗时间及疗效上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盐酸普萘洛尔联合~(90)Sr-~(90)Y敷贴器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较之单纯应用盐酸普萘洛尔或~(90)Sr-~(90)Y敷贴器在治愈率及治疗时间上均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脉冲532 nmNd:YAG激光非侵人性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560例600个不同部位草莓状血管瘤患儿接受脉冲532 nm Nd:YAG激光治疗,光点内径1mm,功率5W,脉冲时间10~30 ms,脉冲间隙100~200ms,能量密度12~20 J/cm2,治疗间隔1个月~1个半月.停止治疗5个月后进...  相似文献   

13.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儿颜面部血管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婴儿常见的先天性肿瘤或畸形。血管瘤的传统治疗方法颇多,但均有不少弊端,如危险性大、显效慢、并发症多、有效率低、易复发等,不一而足。作者近期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儿颜面部血管瘤32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特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醋酸强的松龙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4 0例小儿鞘膜积液进行鞘膜腔内穿刺抽液后,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治疗.结果:2 年后随访,治愈 32例,显效 6例,总有效率达 95%,睾丸发育正常,无硬结、粘连、发炎.结论:醋酸强的松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建设农场科技园区进行,以"合丰50"为材料,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设置2个处理(T1:当地常规耕作措施;T2:当地常规耕作措施+表土破碎处理),研究2种表土处理方式对0~30 cm土壤温湿度、水稳定性团聚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增加5 cm和15 cm土壤湿度,增幅0.1%~1.5%,降低5 cm和15 cm土壤温度,降幅0.1~1.1℃,提高0~10 cm和10~20 cm5 mm、5~2 mm和2~1 mm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和大团聚体(R0.25 mm)数量,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产量6.25%。结果证明,T2处理促进0~10 cm和10~20 cm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水稳定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较良好的土壤环境;在20~30 cm土层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放射性核素敷贴器(90S r-90Y敷贴器)治疗毛细血管瘤、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对157例毛细血管瘤患者、65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90S r9-0Y敷贴器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剂量安排:一次大剂量法5~15G y,酌情间隔4~8周进行下一次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治愈95例(60.5%),显效44例(28.0%),有效18例(11.5%),无效0例,总显效率100.0%。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治愈14例(21.5%),显效32例(49.2%),有效19例(29.2%),无效0例,总显效率100.0%。结论:对毛细血管瘤和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放射性核素敷贴器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此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就治疗的2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33岁,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体注射氯化钴和秋水仙素的方法,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18,核型为2n=8m 10sm,染色体臂数(NF)=36;背瘤丽蚌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8,核型为2n=24m 12sm 2t,NF=74。两物种中均未发现随体和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娄)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土娄)土碳固存机制对施肥的响应。【方法】依托21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集不施肥(CK)和施用有机无机肥(MNPK)处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分析不同大小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比、原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结果】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降低各个土层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0.25—1 mm团聚体百分含量。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对照显著降低了所有土层平均重量直径(MWD),3个土层分别降低26.6%、38.3%和62.4%。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几何平均直径(GMD),但对0—20 cm土层GMD值没有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较不施肥显著增加原土所有(土娄)土层有机碳含量,3个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50%、97%和42%;也增加了0—10 cm和10—20 cm(土娄)土层所有级别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0—10 cm土层2、1—2、0.5—1、0.25—0.5以及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63%、160%、111%、86%和61%,10—20 cm的增加幅度分别为97%、109%、118%、39%和45%,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增大而增加。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20—30 cm土层无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为28.2%。另外,0—1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大团聚体无机碳含量较对照有降低的趋势,其中2 mm和0.25—0.5 mm团聚体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影响不显著;而20—3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各团聚体无机碳含量,增幅为22.1%—36.6%。土大于50%的有机碳储存在0.25 mm的微团聚体中,1—2 mm团聚体储存最少(10%)。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2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中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33%和13.78%,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10.24%和7.81%。显著增加了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土层分别增加13.8%和5.66%,10—20 cm土层分别增加13.46%和5.41%。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0.5—1 mm和0.25—0.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0—10 cm和10—20 cm增加量分别为9.03%、4.59%和9.28%、6.96%;显著降低了2 mm团聚体无机碳所占比例,分别降低6.95%和12.53%;对于20—30 cm土层,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无机碳分配比例,增加量为18.89%;显著降低了2 mm和1—2 mm团聚体无机碳分配比例,分别降低16.67%和5.28%。【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通过影响(土娄)土团聚体分布以及碳在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而增加有机碳固定。另外,GMD作为衡量(土娄)土团聚体稳定性的指标较MWD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微量泵注射溶栓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经患肢足背浅静脉穿刺,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UK)或隔天泵入东菱克栓酶,7~10 d为1疗程;同时静脉滴注4 0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 0 0m L,每天1次;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5 0 mg,每天1次,服用0 .5 a以上。共治疗6 6例(6 8侧下肢)。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于用药3d后均有明显改善,患肢膝近侧15 cm处周径比入院时缩小(5 .0±1.7) cm,膝远侧15 cm处周径缩小(4.3±1.4 )cm,用药溶栓期间未发现肺动脉栓塞。随访5 0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2 8% ) ,站立后踝部有轻度凹陷性肿胀2 6例(5 2 % ) ,复发2例(4% ) ,小腿浅静脉曲张8例(16 % )。结论:患肢末梢静脉微量泵注射溶栓剂治疗DVT疗效显著,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方法简单。治疗中无需反复多次监测凝血状态,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