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引发对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及生理响应,揭示SA引发对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壁松弛基因的诱导模式,为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泰丰优208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引发处理,分析SA对种子低温萌发活力及生理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ABA、GA和扩展蛋白基因响应SA引发的表达模式。【结果】低温(15℃)显著推迟水稻种子萌发进程。在低温下萌发1 d种子中,其内源SA浓度是常温(28℃)下的1.7倍;但对于5 d的幼苗而言,低温下的SA浓度仅为常温下浓度的0.6%。SA引发可有效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活力,尤其以2 000μmol·L-1 SA效果最为显著,该浓度显著提高了低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活力指数分别为未引发种子(CK1)和水引发种子(CK2)的3和2倍。在生理指标方面,SA引发提高了低温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活性氧含量,增加了总淀粉酶、β-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  相似文献   

2.
采用28和15 ℃ 2种处理对转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水稻EY105株系7、株系19及EY105(CK)种子进行萌发,并对幼苗进行低温(4 ℃)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转基因水稻发芽势及发芽率高于对照,低温处理使转基因水稻与对照均受到抑制,但转基因水稻种子仍有较高发芽势及发芽率.在常温下,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较CK差异不显著,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对盐胁迫下商洛黄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商洛黄芩为试验材料,在0.5%Na Cl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ABA处理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A能有效提高黄芩的抗盐胁迫能力,在盐胁迫下,经ABA(10150μmol/L)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高于盐胁迫对照但低于蒸馏水对照,其中以25μmol/L ABA处理的效果最佳,其种子的发芽势(24.5%)、发芽率(30.6%)均比盐对照组(CK_2)高,且达到最大值;POD、CAT活性分别是CK2的1.6、3.0倍,叶绿素含量是CK2的1.45倍;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胁迫条件下黄芩叶片MD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其中以25μmol/L ABA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适宜浓度的ABA能够有效地缓解盐害,提高黄芩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4.
外源脱落酸对盐胁迫下商洛黄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对盐胁迫下商洛黄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商洛黄芩为试验材料,在0.5%Na Cl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ABA处理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POD、CAT活性,以及叶绿素、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A能有效提高黄芩的抗盐胁迫能力,在盐胁迫下,经ABA(10~150μmol/L)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高于盐胁迫对照但低于蒸馏水对照,其中以25μmol/L ABA处理的效果最佳,其种子的发芽势(24.5%)、发芽率(30.6%)均比盐对照组(CK_2)高,且达到最大值;POD、CAT活性分别是CK2的1.6、3.0倍,叶绿素含量是CK2的1.45倍;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胁迫条件下黄芩叶片MD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其中以25μmol/L ABA处理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适宜浓度的ABA能够有效地缓解盐害,提高黄芩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耐镉细菌Delftia sp. B9对镉(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吸收积累Cd的影响,以两种水稻(华润2号、深两优5814)为材料,研究水稻在3种Cd胁迫浓度(0、0.01、0.1 mg·L~(-1))下添加Delftia sp. B9菌液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浓度为0.1 mg·L~(-1)时,Delftia sp. B9产吲哚乙酸(IAA)能力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2.87 mg·L~(-1),产铁载体相对含量下降17.34%。Cd胁迫浓度为0.1 mg·L~(-1)时,添加Delftia sp. B9菌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耐性系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d胁迫下添加Delftia sp. B9菌液的处理(T3)与对照(T1)相比能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添加Delftia sp.B9显著降低两种水稻幼苗根、茎、叶中Cd含量,使华润2号根、茎、叶中Cd含量分别降低63.81%、67.59%、70.84%,使深两优5814根、茎、叶中Cd含量分别降低75.95%、74.84%、80.81%。研究表明,耐镉细菌Delftia sp. B9可促进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增加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并降低根、茎、叶中Cd含量。  相似文献   

6.
2种供试水稻种子经锐劲特和适乐时不同配方包衣处理后,未发现包衣处理有药害作用,且水稻种子的生活力未受抑制,一些处理在指标上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配方处理的发芽指标均能与对照相当或比对照有所提高.在低温条件下,各包衣配方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提高了20ΔOD240/min·g,根系活力均比对照提高,表明包衣后能提高水稻种子的抗低温能力.各配方处理以配方5(0.625%锐劲特和0.25%适乐时混合液)的种衣剂配比较佳,在提高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抗低温能力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日益增长的盐渍化风险下,种植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强光合作用。因此,探究BR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最适BR浓度,为应对盐碱地对水稻生产安全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皖稻34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设置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 mg/L的BR溶液对水稻种子进行引发,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测量水稻种子发芽指标以及根苗生长情况,并监测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糖代谢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CK相比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2.93%、49.13%、39.69%、59.73%;水稻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降低29.62%、28.6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稻种子储藏时的最佳ABA处理浓度,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Y两优2号、微两优630和早籼802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植物激素ABA溶液进行浸种处理,观测其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用不同浓度ABA溶液喷施于稻苗土,调查稻苗的生长情况.[结果]低浓度的ABA(10 mg/L)处理水稻种子对其萌发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控制根和芽的伸长生长,高浓度ABA(50~90 mg/L)对种子萌发和根、芽的伸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BA抑制苗高生长的强度因其浓度高低而异,ABA浓度愈高,对苗的抑制作用愈强.[结论]了解外源激素ABA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而掌握水稻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对于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黄瓜3叶1心时期,叶片喷施1.0、2.0、3.0、4.0 mmol/L水杨酸(SA)溶液,进行10℃/6℃低温处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但适宜浓度SA处理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膜的稳定性,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2.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在低温胁迫下,对照幼苗叶绿素含量降解较快,受低温影响严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也影响其渗透调节能力。喷施2.0 mmol/L SA溶液可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能力,延缓叶绿素降解。  相似文献   

10.
用0.1,1,10,100,1000 mg/L5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浸种处理木槿种子,研究SA对木槿种子萌发及幼苗抗低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L和0.1 mg/LSA处理,分别对木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所提高,其余浓度则有抑制作用;SA处理后幼苗在2℃低温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丙二醛(MDA)降低,说明SA处理可增强木槿幼苗的抗低温能力,且以10~100 mg/L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Cu和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博爱7422为材料,以完全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10、25、50、125、250、500 mg/L)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50mg/L)和Zn2+(≤10 mg/L)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50 mg/L)和Zn2+(>1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Cu2+、Zn2+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Cu2+、Zn2+污染可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当Cu2+、Zn2+浓度为25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4.51%、23.02%,当Cu2+、Zn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的31.35%、47.15%。[结论]低浓度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重处理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超重处理对茎瘤芥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方法]以0、2 000、3 000和4 000 r/min的超重力分别处理茎瘤芥种子1.5、3.0和4.5 h后,进行培养,观察其出苗时间、出苗率、性状表现,并测定幼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处理条件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后,苗期茎瘤芥植株变矮,根系变短且发达,叶长变短,鲜重和干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茎粗则不同程度增加。超重处理后,茎瘤芥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重处理可以影响茎瘤芥幼苗的生长,处理时间以及重力加速度是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超重处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超重处理可增强茎瘤芥幼苗的抗倒伏能力、抗有害物的能力和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结论]该研究可为超重技术在茎瘤芥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苏打型盐碱稻作区水稻在育秧阶段受盐碱危害而导致的种子发芽势低、发芽不齐、芽尖枯黄、弯曲,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难题。[方法]用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幼苗的生长试验,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及不定根数。[结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地提高,在碱浓度为1.25%时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均超过40%,发芽率在80%以上;同时,该处理也有效地拓宽了水稻幼苗在碱胁迫下生存的生态幅,在1.25%的碳酸钠浓度下,水稻种子能萌发并继续生长,而此浓度下未用菌株处理的水稻种子却不能萌发;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水稻处理组的幼苗根长、苗长和不定根的数目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能够有效地解决水稻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幼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李邦发  韩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5-712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设0(CK)、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根冠比)与生理指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发芽势和发芽率、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20 mg/L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幼苗根长最长(达11.17 cm);用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根冠比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6.0%、100.0%和80.4%,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8.7%、11.1%和6.3%,丙二醛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2.5%、21.88%和9.38%,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6.09%、32.61%和19.57%。20和4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增加55.5%和22.2%,50%和39.9%,而60 mg/L烯效唑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则比对照低。[结论]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2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充分利用糯稻89-1进行水稻耐冷性育种。[方法]以明恢63为对照,研究优异耐冷稻种资源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结果]0℃时明恢63的发芽率为15%,糯稻89-1发芽率为79.5%。糯稻89-1和明恢63的发芽指数随温度降低而减小,50、℃时,对照发芽指数分别为19.0和3.8,糯稻89-1的分别为56.9和41.2。芽期时,糯稻89-1所有幼芽均长出绿苗,叶色青绿,耐冷性达1级,对照幼芽死苗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7级。幼苗期时,糯稻89-1秧苗叶片枯萎,但全部呈绿色,耐冷性达1级,对照秧苗的叶片黄化率在50%以上,耐冷性为5级。[结论]糯稻89-1发芽期、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都优于对照,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降低的幅度小,芽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均达到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不同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雨胁迫处理水稻(Oryza sativa)种子和幼苗,以了解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pH值5.0的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pH值4.0和pH值3.0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幼苗对不同程度的模拟酸雨胁迫均敏感,各生长指标包括叶长、苗高、植株鲜重、不定根数等被显著抑制,且随着pH降低,被抑制程度越甚。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均有影响,且幼苗阶段较种子萌发阶段对酸雨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不同浓度ABA溶液浸泡稻种后观测稻种的发芽情况;用不同浓度ABA溶液喷施于稻苗上,调查稻苗的生长情况及干旱胁迫后稻株的有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ABA(0.5 mg/L~1.0 mg/L)处理水稻种子对其萌发无明显影响,但能有效控制根和芽的伸长生长,高浓度ABA(>5.0mg/L)对种子萌发和根、芽的伸长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ABA处理的水稻秧苗株高增长率受到明显控制,苗高降低;ABA能有效减缓干旱胁迫期间秧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提高秧苗的抗旱能力;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经ABA处理的秧苗SOD、CAT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清水),MDA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清水)。  相似文献   

19.
镉·铜胁迫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重金属镉、铜对水稻的伤害。[方法]以水稻品种先农10号2、0号和4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和硫酸铜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重金属镉、铜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差异不大,根的伸长受到明显抑制。先农20号在镉、铜浓度为5和10 mg/L时以及先农40号在镉和铜浓度分别为10和30 mg/L时,苗高均极显著降低。3个水稻品种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株高基本一致。镉、铜含量分别为5和10 mg/L时,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先农20号在镉为5mg/L时及先农10号和40号在镉为10 mg/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重金属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鉴定水稻幼苗抗冷力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抗冷力强的麻线谷比抗冷力弱的桂朝对低温胁迫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表现在低温吸胀对种子电解质泄漏、根系生长、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均是麻线谷小于桂朝。幼苗经低温处理后,根系电导、幼苗转绿、叶片叶绿素荧光对低温的敏感性亦是麻线谷小于桂朝。这些生理特性变化与幼苗存活率相一致,由此认为上述各种变化可作为鉴定水稻品种抗冷力的指标。对3个杂优水稻组合(F#-1)及其亲本(三系)进行抗冷力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电导、叶片叶绿素荧光、幼苗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组合(F#-1)及其亲本(三系)之间的抗冷水平,并且杂优水稻的抗冷力倾向于母本。本文对鉴定水稻幼苗的抗冷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