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乐冰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01-202,209
"十三五"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在针对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区镇领导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提出空心化的治理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乡村依据空心化程度分为两类:近郊空心化程度不严重的乡村和远郊空心化程度较严重的乡村。在拆迁资金投入,盘活建设用地指标和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的方法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实现空心化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乡村发展滞后、空心化是世界各国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通过梳理日本治理乡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农村空心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日韩乡村治理经验中得到中国应从分区分类治理、发展乡村产业、动员农民参与、构建立法体系、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来进行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然而,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文从城乡差异、农村布局规划、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发,探究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从加快农村发展振兴,增强农民返乡吸引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惠农政策;培养本地优秀人才,成就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农民治理参与度等维度,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乡村也面临着传统农业的衰弱、乡村边缘化和空心化、农村生境与农民精神生活没落等问题。论述了乡村吸引力的概念,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提出了其测度方法,并以案例实证研究,以期为提升区域乡村吸引力、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市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这也给农村带来了空心化问题。本文解释了空心化的含义,从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如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和优化乡村教育的综合实力、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培育新时代农民这五个方面。只有把每个方面解决好,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能够增强农村社会的内聚力,便于国家对农村社会实行有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现状,将有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山东省R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规划建设正实现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时代跨越。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地方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人口众多,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分析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以"南陵水改"为例,对"项目理事会"的实际运作中存在的组建和运作不畅、政府部门和村委会的潜在影响多、农村"空心化"制约乡村治理进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乡村治理体制创新上应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自主意识,严格规范和完善"村民自建"制度,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湖北省农村正面临着传统农业衰弱、农村人口结构空心化、土壤和水源地面源污染持续恶化、生态空间不断压缩、自然景观不断破坏等问题。湖北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紧抓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巨大,成绩显著。本文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论述基础上,总结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主要问题,并对照十九大赋予美丽乡村的新内涵,提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湖北省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村空心化治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问题,经历了漫长的治理过程,基本经验是以法律为保障,依托政府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初期,日本空心化治理的经济手段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引入工商企业到地方城市和农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近年逐步转向内生性发展,不断探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中日农村空心化治理面临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然而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努力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空心化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推进,乡村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繁荣的同时,也引起了新一轮的治理问题,比如农村发展"空心化"、土地纠纷矛盾愈发频繁、农民自治形同虚设等等,为乡村治理带来了危机和挑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传统小农经济为视角,研究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农村精英大量外出、土地产权不明确、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等。笔者对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加强乡村精英治理、加快土地确权工作、理顺乡政村治关系等措施,以促进乡村发展,优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推动乡村振兴,要抓好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环节.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对于推动和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当下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多元文化冲击等问题给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不小挑战.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  相似文献   

17.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又是我们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治理模式。我们可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目标、标准来推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1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那究竟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乡村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州市炭步镇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的认知.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宣传不足、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乡村社会治理惰性等因素,导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因此,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树立农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麻江县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20.
《乡村科技》2019,(19):5-5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这些年面临着“空心化”、不良风气蔓延等问题。为此,我国将在100个县(市、区)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解决乡村治理难题,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