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分别利用0、1000、1500和2000Gy60Coγ射线处理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对同一剂量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剂量间辐照情况相比较,研究苜蓿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苜蓿种子可以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发根尖细胞产生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小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单桥、双桥、多桥、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同一辐照剂量下,龙牧803苜蓿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最强。在0~2000Gy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各种畸变率不断提高,至2000Gy辐照剂量时,各种畸变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6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研究γ射线辐照对毛竹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及核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低于60Gy的辐照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和刺激效应;高于90Gy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辐照还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出现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团)、游离染色体(团)、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微核、小核、双核、核出芽、核耳和核裂等类型。染色体畸变率、核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5、0.9982,线性方程式分别为Y=0.0392X-0.4313,Y=0.0530X-0.0783;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间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线性表达式为Y=0.8836X-0.4525,相关系数为0.8345,F=25.22>F0.01。  相似文献   

3.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小麦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0、109、145、1952、84和560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细胞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种子可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诱发染色体出现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环状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游离染色体、染色体断片等多种畸变类型。混合粒子场与γ射线诱发的微核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但混合粒子场的损伤效应明显高于γ射线。混合粒子场可诱发高频率的环状染色体和染色体断片,显示出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60Co 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的细胞学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6种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研究γ射线辐照对毛竹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及核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低于60Gy的辐照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和刺激效应;高于90Gy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辐照还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出现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团)、游离染色体(团)、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微核、小核、双核、核出芽、核耳和核裂等类型.染色体畸变率、核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5、0.9982,线性方程式分别为Y=0.0392X-0.4313,Y=0.0530X-0.0783;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间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线性表达式为Y=0.8836X-0.4525,相关系数为0.8345.F=25.22>F0.01.  相似文献   

5.
~(60)Coγ射线对小豆种子辐射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平均为 3 89Gy ,且M1生长初期叶片性状有明显的叶面缺刻、叶色缺绿、叶形不对称、叶缘卷曲、花叶、黄叶等致变现象 ,各种畸型叶出现频率与辐照剂量大小有关 ;M1根尖细胞中有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 ,以染色体桥和断片频率较高 ,辐照剂量在 40 0Gy以上时根尖细胞异常率达 1 0 %以上 ;植株花粉育性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京农 2号植株花粉育性达 5 0 %时的辐照剂量为 3 78Gy。根据M1出苗率、成活株率、根尖细胞异常率、叶片致畸率、植株花粉育性、植株农艺性状受抑程度及M2 植株性状的变异等综合分析 ,60 Coγ射线辐照小豆种子的较适宜剂量为 40 0Gy  相似文献   

6.
室温条件下,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对兵豆干种子进行12C6+辐射处理,观察辐射后M1代及M2代兵豆幼苗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的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兵豆染色体出现各种畸形,在0~60 Gy辐射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兵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说明辐射处理能引起兵豆染色体形态异常,诱发变异。  相似文献   

7.
黄建昌  肖艳 《核农学报》2003,17(4):269-272
用 4 1 5~ 2 0 75Gy的6 0 Coγ射线辐照菊花插条 ,存活率和生长量随剂量增大而减少。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活性、微核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花期延迟 ,枝叶变异增加 ,初步筛选出 4个矮壮型优变单株。  相似文献   

8.
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水稻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彩莲  陈秋方  金卫 《核农学报》2000,14(3):141-144
对不同剂量的同步辐射 (软X射线 )辐照水稻种子 ,研究其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 ,软X射线同步辐射处理后 ,在水稻根尖细胞内可诱发各类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个品种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同步辐射的细胞学效应与γ射线相似。 3个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从高至低的顺序为加育2 93 >舟 90 3 >浙 73 3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与GA_3复合处理对番木瓜的遗传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黄建昌  肖艳 《核农学报》2003,17(5):332-335
研究了60 Coγ射线与GA3 复合处理对番木瓜的遗传诱变效应 ,结果表明 ,经 1 0~ 40Gyγ射线处理 ,幼苗根尖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叶片畸变频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花粉育性下降 ,结果推迟 ;用 1 0~ 5 0mg L的GA3 处理可有效减轻辐射损伤 ,低辐射剂量时以低浓度的GA3 处理效果明显 ,而高辐射剂量时以高浓度的GA3 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镉(Cd)对水稻幼苗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Cd使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前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Cd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10μmol L-1Cd胁迫24 h后,水稻根尖畸变主要有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占总畸变率的32.64%~78.29%;25~200μmol L-1Cd胁迫24~72 h后,水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粘连、断片和微核占较大比例,占总畸变率的76.44%~93.96%。研究表明,Cd对水稻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阻滞作用,并诱发染色体畸变率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137)Csγ射线诱发水稻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和相对生物效应(RBE),结果表明,单桥、双桥和多极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适于Y=AX~B模型拟配。多桥、微核、断片和中期效应类型的剂量效应曲线适于 Y=X/(A+BX)模型拟配,落后类型和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适于配以 Y=A+BX 模型。以~(60)Coγ射线为比较基准,~(137)Csγ射线诱发根尖细胞各类染色体畸变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为0.73±0.15。  相似文献   

12.
重离子束注入小麦胚乳诱发的突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 75MeV u16O8+ 离子 (降能至 36MeV u ,使其在胚乳中的射程约为 2 4mm ) ,从种子顶部垂直注入胚乳 ,通过“嫁接”技术后进行萌发。处理后观测结果表明 ,当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与注入剂量呈正相关 ;测定了当代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经多代大田培育获得了矮杆与各种穗型的变异 ,且具有遗传性。结果显示离子注入胚乳不仅对生物的修复系统有较大影响 ,而且能够诱发后代突变。  相似文献   

13.
加速器7Li+3注入小麦种胚内靶核反应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加速器7Li+ 3 离子束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1H( 7Li,7Be)n内靶特征核反应诱发核酸分子结构变化的机制应用于生物诱变 ,辐照剂量在 1 41 6× 1 0 10 粒子 cm2 - 1 41 6× 1 0 12 粒子 cm2范围内处理的小麦 ,观察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 ,发现离子束注入引起了细胞膜的破裂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细胞核形状变得不规则等。出现叶绿体局部突起 ,形成芽状结构 ;叶绿体基粒排列散乱 ,基粒类囊体模糊不清 ;叶绿体膜破裂 ,甚至消失 ;线粒体出现脊模糊、破裂等变化。对幼苗根尖细胞学研究观察 ,获得单桥、双桥、桥断裂、落后染色体、三级、断片和微核等畸变类型 ;对已获得的小麦突变株 ,分别进行M2 代DNA分子的RAPD分析 ,结果发现DNA均发生变异 ,证明7Li+ 3 注入通过内靶核反应能够诱发小麦在分子水平上产生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氮离子束注入谷子种子后代基因组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试验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氮离子注入和γ射线辐射谷子种子引起的后代个体基因组DNA变异进行检测并作比较。145份材料在经筛选后的10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94个多态性位点,145份材料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谷子种子可以引起体内基因组DNA发生突变,经氮离子束注入的后代遗传差异大于γ射线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其中剂量为2.5×1016N+/cm2的氮离子束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最大,平均遗传距离为0.1920,表明离子束注入应用于谷子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品种改良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对~(14)CO_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孙桂莲  史建君  陈晖 《核农学报》2005,19(5):375-378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穗中的比活度于14d达最大值(271.9Bq/g)后又呈下降趋势;茎杆下部由于直接浸于水中,表现出对14CO32-离子的快速吸收、吸附,此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根部表现出上升过程迟后于茎杆下部,其14C比活度也低于茎杆下部。上部组织(穗、叶和茎杆上部)中14C的百分含量随时间上升,而下部组织(茎杆下部和根)则相反,至试验后期(21~35d),其百分含量基本持平(约各占50%),14C从下部组织向上部组织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氮离子注入棉花种子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30keV的氮离子注入棉花干种子,并以~(60)Coγ射线辐照作参照,研究了M_1代损伤、M_2代变异频率和变异谱,以及剂量效应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离子能诱发棉花染色体畸变,特别是落后染色体的频率较高。在M_2变异中,数量性状,以及多个性状同时变异的频率较高,尤以4×10~6N~+/cm~2诱发的铃重、铃数、早熟和优质等有益性状的变异最多,其剂量效应曲线可用Y=A+BX+CX~2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将蚕豆种子无菌苗(对照)和离体繁殖3代无菌苗作为供试材料,观察它们在高温和紫外线胁迫下的生长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植株在高温和紫外线胁迫下在外观上表现叶片枯黄、植株死亡,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了畸变,紫外线胁迫造成的畸变程度大于高温胁迫,3代克隆苗的畸变程度大于种子苗。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不同继代时间的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和二倍体细胞比率随剂量升高而下降,非整倍体细胞和染色体畸变则上升。在分化培养基上,辐照后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降低,畸形苗明显增多。γ射线不仅能提高再生植株的变异率,而且可扩大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