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南方红黄壤地区饲草开发利用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论述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的自然特征、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发利用2该区饲草进行了探讨,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实行林草结合、种养结合、粮草轮作和发展种草配套养鲁以及调人工草制品,是该区丘陵山地发展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垦区饲草收贮及其设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及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石河子垦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农牧业生产基地,全垦区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本文对垦区饲草资源及储量,饲草收贮设备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垦区特点和优势,对如何合理利用饲草资源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饲草收获机械和加工处理设备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西平原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庭院土地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林盘果-草业和楼顶屋面客土种植蔬菜饲草,发展养殖业重视沼气工程等措施促进该区庭院经济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水库水资源养鱼和减少库内泥砂淤积,保护和改善水库生态环境,作者在库内消落区、荒山提坝及幼林间人工种植杂交黑麦草、象草、扁穗牛鞭草等鱼用高产优质饲草养鱼与防淤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成功。库内鲜鱼产量由种草前常年1000公斤左右提高7000-8000公斤,泥砂淤积每年减少0.516万立方米。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方法对解决库内养鱼长期饵料缺乏,提高库内鱼产量,减少库内泥砂淤积,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红壤地区草-牛-沼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度熟化的红壤岗地上采取种植黑麦草和玉米饲喂肉牛,牛粪尿沼气发酵后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养草的方式,并以单施化肥养草喂牛的方式为对照,进行2年试验研究草-牛-沼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结果表明,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玉米植株的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而黑麦草产量和养分积累量都稍低于单施化肥处理,但由于配施沼肥可节省一半的化肥投入,其效益都很显著。牛对不同施肥处理同种饲草中养分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牛粪尿对养分的回收率也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种或同种而收获期不同的饲草消化率和回收率都差异明显。牛粪尿经沼气发酵后回收的养分量可节约饲草生产中近一半的化肥投入。且沼肥施用后土壤肥力得以保护和改善,为后续的饲草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土壤条件,从而有利于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禹城综合试验区农牧业生产和饲料结构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农区发展优质饲草是解决家畜饲养中存在饲料结构不合理,粗蛋白质饲料缺乏的主要途径。进行饲草种类和种植形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饲用玉米和黑麦等是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饲草。采取小麦间种苜蓿,小麦复种饲用玉米和棉田前茬种植黑麦等,可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促进我畜牧业发展,实行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饲草作为家畜饲料而被广泛栽培。广义的饲草包括青饲料和作物。饲草生产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品种的制约与限制。饲草育种作为改善这一方向的核心手段与方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饲草生产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大力进行粮改饲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在这一背景下,饲草品种的改良与良种选育在畜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饲草育种工作,综述了我国饲草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主要饲草生产及畜牧业发达国家在饲草育种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饲草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及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在种质资源收集及育种方法创新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重庆市丰都县肉牛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饲草饲料的开发呈现高度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文章结合丰都县青贮玉米利用经验,详细介绍青贮玉米的生产栽培、加工贮存和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喂饲草、秸秆或其他残渣时黄牛、水牛的奶肉役力成绩。作者认为,本生产方式是发展广西养牛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介绍了适合广西环境条件栽培的国外优良牧草,如象草、银合欢等的特性及饲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产业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总体上生态环境状况较差,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西部各典型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生态问题,对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模式取向及生态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赣南水土保持型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江西赣南果业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率低下、短期效益少等问题,采取以间、套种草、饲、经济作物为主要手段的水土保持措施,栽种“百喜草”,设置“山边沟”,引入美国籽粒苋发展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形成果-苋-猪-沼-果良性循环。实现了果园综合效益的同步增长,达到了增加果园植被覆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的目的。研究表明:果业开发中出现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因地制宜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与果园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其综合经营的多种治理模式促进了各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试验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经研究农业持续途径,历经12年,建设了农林果草多元生态经济结构,形成了一套水土资源管理、机械化的农林作物栽培、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抗灾能力,改变了中低产面貌,农民生活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带老芒麦的优化灌溉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定量研究关键生育期灌溉和冬灌对老芒麦生产的作用,该文通过2005.10~2007.10在河北坝上地区田间定位实测的土壤水分、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不灌溉、冬灌、关键生育期灌溉和冬灌结合关键生育期灌溉4个处理对老芒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老芒麦的再生草生长缓慢,灌溉主要是影响了头茬草的生长。关键生育期灌溉能显著促进头茬草的生长发育,头茬草产量达4500kg/hm2以上,2a试验期间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04%和391%;冬灌使老芒麦返青期提前1周左右,使头茬草的产量分别提高53%和87%;而共同采用此两种灌溉的处理与单独关键生育期灌溉处理相比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农牧交错地区,关键生育期灌溉是值得推荐的灌溉制度。另外,该文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植株高度呈线性增加,为老芒麦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然而 ,梯田果园区种植暖季型禾本科牧草将在高温干旱期影响果树生长 ,果园牧草应以根系浅的豆科牧草罗顿豆或夏季枯死的冷季型牧草为主。在梯田作物区的梯边上种植牧草不仅没有产生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 ,而且引起牧草和作物竞争而减产 ,因而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447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输沙量达66亿t。搞好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应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集流节灌和林果业,稳定解决群众温饱。要客观认识植物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区别森林与人工造林水保作用的差异。以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通过治理为开发创造条件,以开发带动治理,调动农民投入治理的积极性。退耕造林种草要逐步进行,退耕力度应因地制宜,不同部位不同地域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侵蚀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地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显著影响侵蚀红壤区坡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但是对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牧草和耕作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梯田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不显著。研究区土壤肥力状况不受钾素限制,可以将土壤有机质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简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 [结果] 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向及经济结构的合理程度。干旱少雨、山高坡陡的山区,粮食生产受到很大限制,要想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就必须针对山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商品性畜牧业。然而多年来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基本农田建设目标比较明确,但在草地开发建设及管理利用方面,缺乏定量分析和有效、周密的系统设计,致使不少地方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寒山流域天然草地、林间草地牧草的生长规律,确定了该流域草地生物量动态方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以草定畜,实行轮封轮牧的合理经营模式,将草地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合理地解决了在保土保水条件下畜牧发展与饲草利用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徐燕  龙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57-159,175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壤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缓解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大面积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极差,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20.
从加强牧区草地生态建设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发展牧区小型灌溉饲草料地与草地生态修复的有关技术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原则,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为重点研究区域,探讨发展家庭草库伦灌溉饲草料地与草地生态恢复之间的耦合关系,量化发展灌溉饲草料地面积与天然草地生态恢复面积间的比例,该指标对加强牧区草地水土保持和恢复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