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Ⅰ.角果大小对油菜后期源库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试验于2001-2002年度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不同油菜品种后期的源库大小测定结果表明:(1)角果皮面积占油菜后期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增加,茎枝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则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下降,果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2)每角粒数随角果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单个籽粒的体积和每角籽粒总体积则随角果增大逐渐增大.(3)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6种种植密度下直播甘蓝型油菜结实期的源库关系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宽分别在开花后19d和25d左右达到最大值,角果大小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都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或角果面积都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下降,但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角果面积增大,产量增高。密度继续增加,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和角果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油菜结实特性与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以4个油菜品种的结实特性研究表明,开花后20d内油菜角果体积和表面积急剧增长,角果和籽粒干重随成熟进程而增加,籽粒干重在开花25d后增重加热,40d左右超过果皮干重。具有生殖生长优势品种的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和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较高。果皮与种子的生理代谢进程不同,二者的全氮,叶绿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角果形态及干物质积累转化进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初花期去叶处理可使4个品种明显减产,去叶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主要减少分枝的每角粒数;去短叶的减产幅度大于去无柄叶。  相似文献   

4.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双低油菜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密度和施肥水平两因子对苏油1号产量及分枝习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11.25万株/hm2,施纯氮270kg/hm2是适宜苏油1号的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产量达到3452.0kg/hm2.(2)产量结构因子以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千粒重和每角粒数。(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重与施氮量关系密切,但过量施氮则降低千粒重,(4)单位面积为枝数多,分枝角果数多和分枝籽粒多是苏油1号的高产表现。  相似文献   

5.
氮素营养对油菜宁杂1号结角层中角果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甘蓝型冬油菜宁杂1号结角层中角果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油菜的角果数有85%-90%分布在结角层上部的10-60cm之内;(2)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一般以结角层中上部最高,下层减小,每角粒数下降的幅度较大,千粒重下降幅度相对较小;(3)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一般以结角层上部最高,下层只有最大值的2/3左右;(4)适量施用氮肥,能促使各结角层角果的经济性状较为协调,形成高效结角层。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春油菜(BrassicaCampestris)两个品种8种栽培密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各枝序粒重和角果数占单株粒重和角果数的比率有密切关系。角粒重较高,较稳定下,单位面积产量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提高;角粒重低,且随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下降,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的上升而降低.一次分枝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50%-55%,或主序粒重比率和角果数比率为25%-30%,同时每角粒重较高,可获得最高单位的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7.
白菜型春油菜角果和种子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份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度以中长型和短角型品种为主;角果宽度以中宽型和细角型品种为主。长角型角果(长度≥5.81cm)和中宽度角果(直径0.43~0.47cm)品种的每角粒数多,单株产量高。角果长度与角果面积、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座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角果宽度仅与角果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不同施氮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225kg/hm^2是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最佳施氮肥水平,产量达到2396.5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加,每角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 单株有效角果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中双5号不同施氮量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下降,分枝产量的比例则上升。(2)随施氮水平的提高,高效分枝群有下移的趋势。(3)氮肥对分枝角果数影响最大。(4)不同施氮水平的结角层结构、分枝的经济系数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春小麦两个品种内麦19和永良4为试材,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春小麦群体库均形成与特性以及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籽粒体积(库容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重的增长(库的充实)随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每穗结实粒数(库)与开花期群体干物质源的供应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体积与灌浆速率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扩大库容(籽粒体积),可以促进源的生产、运转与积累,提高籽粒重量。  相似文献   

12.
油菜花后光合面积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油菜光合面积变化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初花期,盛花期叶面积系数(LAI)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终花期LAI,终花期和成熟期角果皮面积系数(PAI)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LAI下降幅度越大,花后干物质净增量越低,花后PAI上升幅度加大,花后干物质净增量和产量增加,高产油菜的光合面积系数变化以LAI在初花期达最大值,盛花期略为下降,盛花后缓慢下降,花后PAI迅速增加为宜,施肥能有效调节油菜光合面积系数的变化,提高花后LAI和PAI,延缓花后叶面积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3.
油菜直播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运用,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稳产栽培措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江西宜春、湖北荆州、安徽六安3个试验点,以中 双11号、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1.3×105·hm-2、2.6×105·hm-2、5.2×105·hm-2 和2个施氮水平(N1 90 kg· hm-2;N2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高密比低密平均增产25.6%,比中密平均增产 10.8%。与N2相比,N1条件下3个试点油菜产量分别降低25.9%、36.9%和28.9%。油菜产量均通过单位面积分枝 数、单位面积主枝数和分枝角果数的提高实现增产,且单位面积分枝数与单位面积主枝角果数和单位面积分枝角 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改变密度(或者增密至5.2×105·hm-2)对油菜籽粒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粗蛋白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适当减施氮肥(如在低氮的荆州和六安)能增加含油量、硫苷,减少粗蛋白。不同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 下植株性状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油菜植株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为:地上部干物质重>单位面积角果数>分枝数>千粒 重>主枝有效长>每角果粒数>含油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配施利于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促进籽粒增重。华双4号主茎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4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38d达最大值,主茎籽粒干重在开花后5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籽粒干重在开花后49d达最大值。各处理主茎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8d出现明显差异,而第一次分枝的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3d开始出现明显差异。硼钼锌配合施用有利于油菜籽增产,对产量影响顺序为,完全处理(NPKBMoZn)>-Zn(NPKBMo配合)>-B(NPKZnMo配合)>-Mo(NPKBZn配合)>CK(NPK)。  相似文献   

15.
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两种密度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密度与油菜需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密后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均一,更能满足机械化收获需要。高密处理油菜籽粒产量高于低密处理。施氮0~180kg/hm2时,两个密度下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在270kg/hm2时两密度下油菜产量均有所下降。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又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密度能促进氮素向油菜籽粒转移,降低每生产100kg籽粒油菜需氮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相同的目标产量(低密下的经济产量、湖北省油菜平均单产和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下,油菜增密后可以节约氮肥用量22.9%~30.6%,增密减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向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枝序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的1/4时,单株产量最高.(2)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3)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4)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的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17.
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以油研7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油菜群体角果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群体角果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密植增角夺高产的栽培技术措施。群体角果数与群体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96**)。每公顷要获得3000kg以上的产量,其群体角果数应在8032.5万个以上,每公顷要获得3750kg以上的产量,群体角果数应在9190.5万个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油菜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角果皮表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构成产量三因素在不同密度水平、不同结角部位上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各结角部位对产量的贡献:主花序随密度提高而递增,一次分枝稳定在50%左右,二次分枝则随密度提高而递减。最适密度每亩12000株水平下,主花序、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对产量的贡献大体各占30%、50%和20%。主花序和上、中部一次分枝的角果皮表面积与其籽粒重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N量的增加,永良4号经济系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内麦19呈增加趋势.经济系数高,经济产量均相对较高。粒叶比随密度、施N量、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叶面积相近的情况下,粒叶比高的产量高。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施氮对宁杂1号油菜各枝序角果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了N素营养对油菜各枝序角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各枝序的角果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并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过多地施用N肥会造成结角层角果过多而严重影响其它产量因素。(2)每角粒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下部分枝较少。各枝序的千粒重和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以主序最高,上部分枝较高,下部分枝较低。(3)适量施N可使上部8个分枝的每角粒数、千粒重和PPA都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