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 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7.
一、冻害原因1.小麦遭受冬季冻害的原因品种因素:冬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三类。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各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冬性品种,在0℃~3℃,30~5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0℃~7℃,20~3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0℃~12℃,5~15天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会大大降低。气候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逐渐  相似文献   

8.
一、越冬期冻害 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品种春性较强.冬小麦需要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起身拔节,我们称这个低温阶段为春化阶段.品种通过春化所需的温度越低、时间越长,该品种的冬性越强;反之,春性强.小麦通过了春化阶段,发育进入二棱期,抗寒能力大大减弱.春性强的品种在冬前遇到冷空气后通过春化,冷空气过后小麦迅速发育,甚至起身拔节.  相似文献   

9.
麦苗越冬冻害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播种质量等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落实好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如遇冻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小麦生产达到稳产、增产目的。 一、小麦越冬冻害原因 1.品种因素小麦可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3类。各类品种播种后都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3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的生长阶段小麦要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必须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便可进入春化阶段的发育。其特点是在所需要的综合条件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否则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而永远停留在分蘖状态。那么,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可把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基本类型。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春化阶段适宜温度在0℃~5℃,需经历30~5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13.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相似文献   

14.
一、豌豆、蚕豆能在0°—20℃以至20℃以上的温度下通过春化阶段。二、在这温度范围内10℃较0℃.适合,看来较高的温度比10℃.更为适合。三、种子春化处理在提早现蕾方面的效应,迟播较早播显著,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显著。四、萌动种子在0°—10℃.人工春化处理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需要20—25天以上。五、在植株状态和田间条件下比在萌动种子状态春化处理条件下进行春化阶段发育较为迅速,从春到夏田间通过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时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六、对于豌豆蚕豆种子春化处理在提前现蕾方面的效应问题提出了「处理效应的大小决定于植株出土后必须补行春化阶段发育的时间和植株积累光照階段发育及形成繁殖器官所需特定营养物质的必要时间的相对长短」的假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莹  黄林周  胡银岗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619-2632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3份地方品种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结果】(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4个显性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依次为60.78%(Vrn-D1)、5.88%(Vrn-A1a)、5.23%(Vrn-B1)和0(Vrn-B3)。(2)Vrn-A1a和Vrn-B1在东北春麦区等春麦区地方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以东北春麦区最高,达50%和33.33%,在大部分冬麦区未检测到这2个显性突变。10个麦区地方品种均检测到Vrn-D1,在青藏春冬麦区地方品种分布频率最高(83.33%),也是在中国冬麦区小麦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主要春化基因类型。(3)中国十大麦区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型与其对春化作用的要求基本吻合,除中部和南方冬麦区地方品种基因型与文献记载的冬春性的一致性指数较低外,其它麦区的冬春性一致性指数较高。【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明确了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子检测与田间观察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冬春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冻害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堂 《河北农业》2009,(11):24-25
一、冻害发生的原因 1、品种选择不当。冬小麦播种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以完成春化阶段,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显著降低。半冬性或春性小麦如果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起身拔节,冬季遇到0℃以下的寒潮,其主茎或大分蘖就会被冻死。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在春化阶段要求较低的温度,光照阶段要求较长的日照,不同的小麦品种类型其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不相同,时间也有长短.小麦一生中要顺利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才能正常地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8.
低温在小麦春化过程中生理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不同品种小麦,在1—3℃下进行种子春化处理0—60天。结果表明:(1)春化中的低溫有两种效应,即启动幼穗分化和抑制生长。对于春性小麦,低温只有后一种效应。(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幼穗内ABA的含量,结果发现,春性小麦>偏春性>冬性>强冬性,而与各类小麦对低温的需要程度顺序相反。此外,种子经春化处理过的幼苗,其幼穗ABA含量均比对照高。所以,可初步认为:冬、春性或冬、春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在温度要求上的差异,是体内抑制型激素水平存在差异的反映,春化处理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于低温诱发体内产生ABA所造成。  相似文献   

19.
春化是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着小麦品种的种植范围和利用效率。本文从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鉴定指标、春化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小麦冬春性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并总结了依靠自然低温春化鉴定的利弊。对目前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小麦冬春性分子机理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小麦冬春性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洋葱先期抽薹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葱在鳞茎膨大前抽薹,这一现象在栽培学上称为洋葱的先期抽薹。先期抽薹不仅影响洋葱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及耐贮性,是洋葱生产的大忌。洋葱属于绿体春化作物,通过春化阶段有3个条件:一是幼苗必须生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有效地通过低温春化,一般认为幼苗叶鞘基部的径粗小于0.5cm时几乎不形成花芽;二是需要一定的低温,低温是诱导洋葱花芽分化的主导因子,多数品种在2~5℃的低温下即完成春化;三是一定数量的低温积累,一般需经60~70d的时间,品种间差异大,有的南方品种只需40~50d,而有的北方品种需100d以上。此外幼苗绿体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