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疽(MaileUSnil’lllllusetfarcnnmosus)是马、驴.因等单格兽的一种以慢性经过为主的细菌性传染病,并能感染人。本病曾广泛分布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引起巨大损失。甘肃省鼻疽病在建国前已有流行,且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据建国前农林部西北兽医防治处与西北马政局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检疫调查,永登某军马场马匹鼻疽检出率为15%左右;河西某骑兵部队的检出率高达刷一70%。建国后,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进行长期防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未能捕杀阳性马,缺乏周密、长期的防制计划,终未能根本控制和消灭本病。止1982年,全省阳性…  相似文献   

2.
某场由于鼻疽菌素阳性马较多,不易处理。为了既不减少现有马匹数字影响当前生产,又能从根本上清除和消灭鼻疽起见,便想到采用从鼻疽马中培育健康幼驹的办法,希图现有的鼻疽马逐渐自然衰老死亡,而以健康的后代幼驹进行顶替,作到以健代病更新马群的目的。为此,该场从1962年年初起,开始这项试验。一、试验方法1.对基本马群(原马群)定期检查,隔出开放性鼻疽马。对甲、乙分场试验组的鼻疽马,在每年的  相似文献   

3.
马鼻疽是由鼻疽伯氏菌引起的马、驴和骡等马属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成年马的皮肤、淋巴系统和呼吸道发生,其临床特征是在鼻腔或皮肤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或在肺脏、淋巴结等脏器出现结节.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确切的描述了该病在马匹中的发生情况,并命名为恶性病[1].有文献报道了人感染马鼻疽的病例,这些人都有与感染马匹的接触史,特别是临床兽医.本文就马鼻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的可行性,在东莞市4个马场采集马血清,应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这些马匹进行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为间接ELISA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结果均成立,采集51份马血清马鼻疽抗体均为阴性,鼻疽菌素滴眼反应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马鼻疽抗体可行,东莞市的马匹未发现有马鼻疽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1953年由于阜阳地区自外省购入马匹而带入马鼻疽,50-80年代该病在淮北及沿淮局部地区流行,疫情发生后,由于各地积极采取检疫、扑杀、隔离、消毒等综合必防治措施,1990年后临床再无病例发生,检疫中也再未检出阳性畜。1996-1998年连续3年在原疫区以鼻疽菌素点眼检疫马属动物77005匹,结果均为阴性,1999年11月底农业部专家组验收,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6.
肇东县是草原区马产县份之一,长期以来受鼻疽的威胁,给马匹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过去由于饲养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全面检疫和徹底隔离,因而病畜污染率逐年上升。如1950年为18.353年则上升到23.3%,1956年初检疫又上升到27.4%,其传染规律:城镇交通地区(污染率为67.3%)高于半农区17.3%,半农区(污染率50%)又高于农区25.7%,而农区(污染率为25.3%)又高于沿江地区1.3%,特别开放性鼻疽较多的社污染率竟高达70——80%左右,总的来看城镇高于城村,  相似文献   

7.
绥化地区畜牧业取得新进展绥化地区是我省畜牧业的主产区,也是畜牧业发展成就卓著的地区.1993年6月省政府在绥化召开了全省畜牧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他们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对全省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993年,绥化地区的畜牧业继续发展.以区域布...  相似文献   

8.
类鼻疽是热带地区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华南地区处于热带,具有类鼻疽菌生长的自然条件,为了摸清类鼻疽疫源地在该地区的分布,我们对广东、广西及湖南三省区有关地区的家畜作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水样和家畜脏器病料作了类鼻疽菌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绥化地区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地区之一,饲草饮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工作实践,就绥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作以如下探讨。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分析区情,坚定持续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鼻疽(glanders)是一种由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B.mallei)引起,主要存在于单蹄兽中的高度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在人类中发生病例较少。自然感染的人类病例呈现地方流行性,主要发生在接触过受感染单蹄兽的人群中。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也有病例报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一直在努力进行全球性的鼻疽根除工作,通过全面监测、扑杀受感染动物和采取严格进口措施,该病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已被根除。然而,随着牲畜的全球性流动,导致世界其他地区的病例增加,非洲、亚洲、中东和南美洲仍然存在区域性流行。近些年来在中东和亚洲暴发的鼻疽疫情为鼻疽重新传入无疫病地区创造了可能。因此,鼻疽被归类为一种重新出现的疾病,再次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1.
类鼻疽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许多热带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或流行,人、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都有病例报道。我国李俐等(1981)曾进行过类鼻疽疫源地调查,证明两广南部地区环境(死水)中存在类鼻疽菌,人、猪、马都有隐性感染。1982年,陆振豸等在海南猪体多发性脓肿中分离到类鼻疽菌。 为了解本病在我国猪群的流行情况,我们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究饲喂不同饲草对哈萨克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哈萨克马母马12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牧草组和玉米秸秆组,每组6匹。其中,所有试验马匹饲喂同一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牧草组马匹饲喂牧草,玉米秸秆组马匹饲喂玉米秸秆,所有马匹均自由采食粗饲料和饮水,饲养1个月后,于试验最后1天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1)牧草组马匹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马匹16.97%(P=0.02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而血小板压积牧草组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等指标间两组马匹无差异显著性(P>0.05)。(2)牧草组马匹血浆总蛋白、球蛋白、脂肪酶、葡萄糖、总胆固醇等含量及白球比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而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及总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玉米秸秆或牧草对哈萨克马的血常规指标影响较小,饲喂牧草的马匹有更强的蛋白代谢能力和利用能力,饲喂哈萨克马时,牧草效果更优于玉米秸秆。 [关键词]哈萨克马|牧草|玉米秸秆|血常规|血液生化  相似文献   

13.
退役军马(骡)免疫方法的探讨李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抗毒素室北京,100024)在马匹免疫生产中,无疑抗原、佐剂、马匹来源、免疫方法等是影响马匹免疫效价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尚未找出比福氏佐剂更好的佐剂,而抗原的选择又受限制的前提下,对免疫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夏细杂一代羊的屠宰测定吴广安,李启唐(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富拉尔基161041)张贵江(绥化地区畜牧局)魏强,武秀库(绥化地区海伦种畜场)几年来,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对羊肉需求的*增加,以及养羊效益的变化,促进养羊业向肉用羊方向*发展。为探明夏洛来...  相似文献   

15.
绥化地区乡镇奶牛饲养管理模式调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行署畜牧局(152000)丁志许加成○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151400)汪连云最近,我们深入到全国县级养奶牛有名的安达市和全国乡级养奶牛出众的肇东市宋站镇,围绕奶牛饲养管理进行了专题调查。我们认真地...  相似文献   

16.
<正>类鼻疽又称为伪鼻疽,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后大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检时可见肺及所属淋巴结有多发性脓肿病灶,其病理变化颇似鼻疽,死亡率很高。1913年首次在缅甸仰光发现人的鼻疽样疾病,故称之为类鼻疽。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度增加,或是因生态学的原因,本病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的地方分离菌阳性率很高,表明我国家畜中有类鼻疽感染的存在。1病原  相似文献   

17.
关于畜禽防疫费收缴方式的探讨李长和(绥化地区兽医卫生防疫站·152052)兽医卫生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妥善地解决好畜禽防疫收费,才能保证基层防疫活动的经费来源,进而调动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积极性,提高畜禽免疫密度。1基本情况1992年前,绥化地区...  相似文献   

18.
绥化地区畜牧产业化调查和发展建议翟振双,张玉福,顾亚军(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畜牧局152000)最近,我们深入到区内部分市、县及其所属乡镇,对全区畜牧产业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走访了一些街、区、场、户和企业,并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调查期间,在安达市召开...  相似文献   

19.
动物体内类鼻疽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杆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地处热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家畜中羊、猪和马都有爆发流行报告,人的临床病例报道也日见  相似文献   

20.
马匹冷冻精液配种的推广和应用石岩王兴龙蔡志忠(黑龙江省肇源县家畜繁育指导站我县马匹人工授精历史较长,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但到80年代初,由于生产责任制的改变,马匹人工授精处于低谷,纯种公马相继砍掉,一度出现改良马匹没有纯种公马。马匹人工授精处于停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