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明确茭白和甜玉米对甘蔗二点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展甘蔗二点螟人工大量饲养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6±1)℃的空调房中,挑取初孵二点螟幼虫单头接入培养皿内,分别饲以茭白茎段和甜玉米粒块,每3d更换1次食料,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幼虫的发育情况和存活数量,幼虫化蛹后第2d观察记录其性别及称量体重,记录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死亡日期,计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雄性比.每处理重复50皿,试验共培养3批次.[结果]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幼虫平均历期雄性分别为22.54和26.29 d,雌性分别为24.69和29.77 d,两者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取食茭白和甜玉米的二点螟蛹平均历期分别为8.68和8.94 d,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2和3.90 d,两者均差异不显著(P>0.05);蛹平均体重分别为0.0736和0.0651 g,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初孵幼虫饲养至蛹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9.30%和38.00%,饲养至成虫羽化时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6.00%和36.00%;雌雄性比分别为0.70和0.55.[结论]甘蔗二点螟室内取食茭白较甜玉米更适合其个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茭白果肉和水稻茎作为食科,研究了二化螟茭白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茭白上的二化螟幼虫总历期、卵历期显著短于水稻上的二化螟,其成虫寿命、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均显著高于水稻上二化螟,而高龄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在两种食料上无显著差异。茭白或水稻二化螟蛹和成虫的大小均以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取食茭白的二化螟蛹和成虫显著大于取食水稻的个体。茭白上二化螟雌、雄性比为1:0.8636,水稻上为1:0.937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虫羽化率、雌雄性比和子代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密度为15头·皿-1,幼虫发育最好,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5.67%和98.83%,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18.32 d和7.01 d,成虫产卵期为7.61 d,种群增长指数最高,为26.52.当幼虫密度大于15头·皿-1,随幼虫密度增加,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显著减少,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虫产卵期显著缩短.幼虫密度为25头·皿-1,幼虫发育最差,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36.12%和76.67%,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0.36 d和8.56 d,成虫产卵期为5.29 d,种群增长指数最低,仅为4.57.井上蛀果斑螟幼虫期存在密度制约效应及密度临界值;在特定空间,幼虫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发生密度效应,使该虫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着重说明用甘蔗茎顶经高压消毒可以连续累代饲养甘蔗黄螟到第五代,从每雌蛾平均产卵数、受精卵数、雌雄蛾平均寿命、雌雄性比几个指标看来,未见有退化现象。用半人工合成饲料经高压灭菌可以饲养甘蔗黄螟,但从幼虫发育到蛹成活率明显比甘蔗茎顶低,幼虫发育延长12—18天,雄蛾明显增加,加进少量鲜蔗茎顶可提高幼虫到蛹的比率,表明蔗茎顶有刺激幼虫生长发育,蔗茎存在某种维生素,这可能是维生素C。人工饲养甘蔗黄螟必须保证每头虫有足够饲料才能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两个温度下的台湾稻螟实验种群年龄生命表,并分析了台湾稻螟种群的关键虫期,为了解台湾稻螟的种群特性及把握防治时机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7.5℃时,台湾稻螟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64d、17.93d、6.29d、6.73d;30℃其发育历期分别为4.76d、15.40d、5.96d、2.96d。27.5℃台湾稻螟蛹重为0.050g(♀)和0.031g(♂),体长为11.93cm(♀)和10.43cm(♂),30℃其蛹重为0.072g(♀)和0.037g(♂),体长为13.90cm(♀)和11.77cm(♂)。研究发现:30℃与27.5℃相比,虽然台湾稻螟的发育历期变短,蛹重和体长增加,但是世代总存活率从28.57降低到17.81,种群趋势指数从18.68降低到9.99。结论:台湾稻螟的实验种群存活曲线属于Price所提出的昆虫存活曲线中的曲线整体呈凹型,在发育早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台湾稻螟的虫期控制数表明,卵期、1龄幼虫期是影响台湾稻螟室内种群变动的关键虫期,此时可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幼虫期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方法】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2、35、38、41和44℃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测定其存活率;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5、38、41℃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后,研究其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雄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率等。【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存活率逐渐减小。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在35℃处理下发育历期缩短,38和41℃处理下发育历期延长。老熟幼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化蛹率、蛹质量、蛹羽化率、产卵期、雌虫寿命及产卵量均逐渐减小,蛹历期逐渐延长。【结论】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对短时高温的适应性高于老熟幼虫,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老熟幼虫的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对高温的适应性,可为井上蛀果斑螟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旋幽夜蛾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和种群适合度,为旋幽夜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和室内饲养试验,调查产卵选择率、幼虫取食选择率、生长发育指标和种群参数。【结果】旋幽夜蛾成虫产卵选择率为灰藜>棉花>甜菜>白菜,幼虫取食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甜菜>白菜>灰藜>棉花。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幼虫历期由长到短为棉花>甜菜>白菜>灰藜,蛹历期为棉花>甜菜>灰藜>白菜。饲喂白菜、棉花比饲喂灰藜、甜菜的蛹质量稍重。饲喂4种寄主植物的孵化率为81.97%~87.26%,饲喂灰藜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82.93%,饲喂棉花的幼虫存活率最低,为22.50%,饲喂棉花的蛹存活率最高,为100.00%,饲喂甜菜的蛹存活率最低,为82.36%,饲喂灰藜的羽化率最高,为91.36%,饲喂甜菜的羽化率最低,为71.38%。饲喂白菜的产卵量最高,为367.30粒/雌,饲喂棉花的产卵量最低,为274.70粒/雌。【结论】棉花、白菜、甜菜、灰藜均可作为旋幽夜蛾的寄主。灰藜、白菜、甜菜均为旋幽夜蛾的适宜寄主。灰藜是旋幽夜蛾最偏好选择产卵的寄主,甜菜、白菜是幼虫最偏好取食的寄主,旋幽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偏好与取食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参试4种寄主饲喂旋幽夜蛾,各寄主间对卵历期、成虫历期和繁殖力、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世代历期、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羽化率、蛹重存在显著影响,旋幽夜蛾对参试4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自然饲料季节性短缺问题,设计了3种人工饲料配方,以自然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对照,在室内研究了人工饲料对生防昆虫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在人工饲料饲养下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和繁殖指标受到影响。其中,3种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均有所延长、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单雌产卵量降低;配方Ⅰ和Ⅱ饲养的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蛹期延长;配方Ⅰ饲养的昆虫蛹重和下一代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化蛹率和雌雄性比未受影响。3种饲料配方中,配方Ⅲ在本试验中表现最优,应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配方,以保证在冬季自然饲料短缺时作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台湾稻螟为害玉米1956年冬天和今年春初,百色农业试验站在该站及其附近农业社的稻田中调查各种不同地势和稻田类型共64坵,11,957丛115,422株稻根,共得4种水稻螟虫的越冬幼虫2,717头,其中台湾稻螟幼虫最多,占56.6%,三化螟幼虫次之,占26.9%,大螟较少,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相似文献   

12.
薏米和糯米混合发酵酸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开发结合薏米和糯米本身营养特点、具有独特口味及营养丰富的一款新型功能健康发酵酸奶。[方法]以薏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发酵,得到一款营养丰富的功能性酸奶。[结果]薏米和糯米的最佳配比为:薏米乳(料水比1∶6)和糯米浆(料水比1∶7)之比为1∶2,蔗糖6.00%,柠檬酸0.25%,黄原胶0.10%,CMC-Na 0.12%,蔗糖酯0.08%。[结论]该研究可为薏米和糯米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市售薏米的成分进行分析,为薏米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薏米各成分含量。[结果]薏米中水分、灰分、脂肪、纤维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10.73%、1.64%、5.56%、0.44%和14.26%。Zn、Fe、Ca、Mg、Cu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43.24、212.90、749.00、1 193.60、11.70μg/g。[结论]薏米中营养成分含量丰富,这为薏米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大鼠部分亚慢性毒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选用离乳的大鼠80只,雌、雄各40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在日粮中添加中等剂量的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进行90d的全食物饲喂,检测大鼠生长性能、尿液及脏器指数的变化。[结果]饲喂30%和50%转基因玉米日粮组的大鼠的各周累积体重和平均每周日采食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饲喂转基因玉米对大鼠的尿液参数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大鼠的尿比重均在正常的生理值范围内,平均为1.0000~1.1580g/ml;饲喂转基因玉米组大鼠的心脏、脑、脾脏、肝脏、肾脏、胸腺的相对重量与饲喂传统玉米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与常规非转基因玉米具有相同的生物学营养等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及生长的影响,比较瓶内和瓶外生根试管苗的成活率及株高差异。[结果]高肥力基质(如商品基质)处理的无根试管苗成活率低,但成活植株生长快,植株高,而低肥力基质(如新鲜河沙)更有利于无根试管苗生根成活,但植株生长慢;利用遮阳网和盖膜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使试管苗的生长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条件;另外,瓶内生根试管苗的成活率和株高均显著高于瓶外生根试管苗。[结论]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成功有利于简化传统甘蔗试管苗生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健康种苗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董娜  潘俊丽  撒楠  金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86-15887
[目的]以猕猴桃和薏米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一种新型保健饮料。[方法]以蔗糖含量、pH、薏米汁:猕猴桃汁的比例为3个因素,按L9(33)设计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法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方,并对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金属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确定薏米汁与猕猴桃汁最佳配比组合为的比例为1:1、pH为3.5、蔗糖为15%为最佳工艺,该工艺下制得的猕猴桃薏米保健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0%,还原糖含量为59.4 mg/ml,所测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Mg:0.46 mg/L,Cu:0.33 mg/L,Ca:6.47 mg/L,K:1.58mg/L。[结论]研究制得的猕猴桃薏米饮料营养丰富,生产工艺简便,为猕猴桃、薏米的开发利用拓宽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撒楠  潘俊丽  董娜  金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98-15399
[目的]研制开发出以香蕉和薏米为主要原料的一种新型保健饮料。[方法]以香蕉和薏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比组合;并对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pH、还原糖、金属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香蕉薏米饮料的最佳配比组合为薏米汁与香蕉汁的比例3∶1、柠檬酸0.2%、蔗糖13%;测得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pH 3.13;还原糖含量79.2 mg/ml,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为Ca:5.444 0 mg/L,K:4.711 0 mg/L,Mg:0.146 5 mg/L,Zn:0.019 2 mg/L,Cu:0.001 8 mg/L。[结论]试验制得的香蕉薏米饮料生产工艺简便,味道延绵香甜,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6 d,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98.8 d。从幼虫头宽、体长和体重的观测值来看,甘蔗饲养的蔗扁蛾幼虫基本符合幼虫生长发育规律。[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蔗扁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保证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