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间歇降温处理(设定平均下降1℃/h)的方式模拟自然界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研究其对黄瓜幼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CK相比,黄瓜幼苗经低温胁迫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均提高,且随低温胁迫处理天数的增加而上升,均在处理8 d达到最大值。从低温胁迫2 d开始,和直接降温对照CK1相比,间歇降温处理F1的黄瓜幼苗冷害指数、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说明通过间歇降温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温对黄瓜幼苗的胁迫作用,增强其在逆境下抵御低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冷锻炼处理方式,降低‘86-1’哈密瓜低温贮藏中造成的冷害损失.[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试材,研究直接降温和3种冷锻炼处理对其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冷锻炼处理可有效降低‘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显著抑制相对膜透性的增加,减少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使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使‘86-1’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末期保持较好的品质,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提高了好果率.[结论]3种冷锻炼处理中,(8±0.5)℃1 d→(5 ±0.5)℃3 d→(3±0.5)℃3 d→(1±0.5)℃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冷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5℃低温胁迫2 d,清水组黄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度、MDA含量及CAT活性显著升高,SOD及POD活性、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恢复1 d,这种差异更显著,活性变化不明显;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菌液组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显著增强,5℃低温胁迫2 d,也表现出清水组的变化规律,但CAT活性显著降低,恢复1 d,菌液组黄瓜叶片相对电导度、MDA含量则显著低于清水组(P<0.05),叶绿素含量则显著高于清水组(P<0.05), SOD及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POD和AsA-POD活性则降低。结果显示,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 黄瓜幼苗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而增强耐寒能力,避免低温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物质冠菌素提高黄瓜幼苗耐冷性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冠菌素对黄瓜幼苗耐冷性的影响,以冷敏感黄瓜品种津春四号幼苗为材料,在第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分别用0(对照CK)、0.000 1、0.001、0.01和0.1μmol/L浓度的冠菌素溶液进行叶面处理,然后在(5±1)℃下低温胁迫4 d。结果表明:0.001μmol/L冠菌素处理的黄瓜幼苗低温胁迫后,冷害指数比CK降低了44.9%,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46.7%、99.0%、48.2%和43.1%,而电解质渗漏率含量比CK降低了27.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适宜的冠菌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耐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FW、330.00U/g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 μmol/g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梯度热水处理减轻低温贮后的黄瓜果实冷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梯度热水处理对贮后黄瓜品质的影响及冷害减轻机理,以4℃贮藏4d后不做热处理的黄瓜为 对照(CK),研究了梯度热水处理TG,10(Temperature gradient 10)(黄瓜依次在14、24、34和44℃分别浸泡4 min;),TG,20(黄瓜依次在24和44℃分别浸泡8 min)和TG,40(黄瓜在44℃下浸泡16 min)后对贮后黄瓜(4℃±0.5℃、湿度85%±5%)失重率、冷害指数(Chilling injury,CI)、质构特性、电解质外渗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G,10和TG,20处理组黄瓜相比于CK,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冷害指数、失重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而TG,40处理黄瓜相比于CK品质更差.说明适当梯度的热水处理可能使低温贮后黄瓜冷害发生一定程度的减轻,从而延缓了果实可见性冷害的发生,有利于维持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研究可为梯度热水处理在贮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烟草白粉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选择长势及白粉病发生一致的烤烟盆栽幼苗,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对照(清水、0.1%碳酸氢钠溶液、0.2%碳酸氢钠溶液、0.1%碳酸氢钠溶液+0.1%蒜溶液、0.2%碳酸氢钠溶液+0.1%蒜溶液碳酸氢钠、1%蛇床子素微乳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以及12.5%腈菌唑乳油),在0 d、7 d、14 d分别对叶片进行先取样再喷施,调查烟草白粉病施药前后发生情况,测量烤烟幼苗农艺性状,取样测定叶片中叶绿体色素、抗氧化代谢酶(SOD、Cu/Zn-SOD、CAT)、过氧化氢(H2 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蛇床子素微乳剂对烟草幼苗白粉病相对防效为90.97%,病情指数0.80,对叶长、叶宽有显著促进作用,SOD活性显著高于CK,MDA含量显著低于CK,其综合防效最佳;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相对防效达80.27%,病情指数1.53,SOD、CAT活性显著高于CK,H2 O2和MDA含量显著低于CK,综合防效次之;12.5%腈菌唑乳油相对防效为78.27%,病情指数为1.80,SOD、CAT活性显著高于CK,H2 O2含量显著低于CK,综合防效第3.因此,1%蛇床子素微乳剂,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和12.5%腈菌唑乳油可作为防治烟草白粉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富氢水浸种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氢气(H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它参与植物对高温、干旱、盐害、重金属等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探讨外源氢气(H_2)对黄瓜幼苗耐冷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为增强日光温室黄瓜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用饱和富氢水(HRW,H_2供体)浸种,蒸馏水浸种作对照(CK),常温下育苗。幼苗长至2叶1心时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1、3和5 d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EL)、冷害指数、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 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与CK相比,低温胁迫下HRW处理的EL和冷害指数的增加幅度较小,H_2O_2和MDA含量及O_2~-产生速率较低,而SOD、POD、CAT、APX和GR活性及GSH和As A含量较高。胁迫结束时(5 d),HRW处理的EL比CK低11.3个百分点,冷害指数较CK低15.9%,H2O2和MDA含量分别比CK低29.4%和9.9%,O_2~-产生速率较CK低54.3%;而SOD、POD、CAT、APX和GR活性分别比CK高12.6%、20.1%、20.9%、53.0%和58.1%,GSH和As A含量分别较CK高24.0%和17.6%。低温下HRW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幅度明显小于CK,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CK。胁迫5 d时,HRW的相对含水量比CK高6.4个百分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CK高23.0%和41.5%。【结论】富氢水浸种可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其主要作用机理是:(1)增强低温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减少活性氧(ROS)积累,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2)通过提高低温下黄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减缓幼苗失水速度,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周丽霞  曹红星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39-204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枯萎病病原菌和拟康氏木霉T886配合施用,研究拟康氏木霉T886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施用方法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拟康氏木霉T886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其中CK3(只接种木霉发酵液)对黄瓜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在枯萎病防效方面,T1(木霉菌剂和病原菌同时接种)、T2(霉菌剂先接种,2d后接种病原菌)、T3(病菌先接种,2d后接种木霉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1(只接种病原菌)、CK4(稀释800倍的多菌灵药剂与病菌带菌发酵液同时接种),其中以T1防治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1.
裴倩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36-7938,7974
[目的]探求在冷害温度下PVDC包膜处理对黄瓜冷害的影响。[方法]以"青绿一号"品种黄瓜为试材,以黄瓜发生的冷害温度4和7℃作为试验的贮藏温度,每种温度下采用PVDC包膜处理,着重考察了贮藏过程中与冷害相关的各指标(冷害指数、冷害发生率、丙二醛含量、膜渗透率、CAT活性、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表明,包膜处理对黄瓜冷害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黄瓜冷害温度下,PVDC包膜处理黄瓜的冷害指数与冷害发病率保持较低;延缓黄瓜细胞膜渗透率及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升高;延缓黄瓜CAT、POD活性随时间的降低。[结论]黄瓜在处于冷害温度范围内运输时,可通过PVDC包膜处理的方法减轻冷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试验分别采用0(对照CK)、1/1 500、1/1 000、1/500和1/100(w/v)5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二叶一心的黄瓜幼苗,再于(6±1)℃下低温胁迫5 d,以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冷害指数较小,叶片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和Vc、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根系活力也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MDA含量较低;胁迫后于温室自然条件下恢复5 d,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幼苗的干物质增加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较高。表明羧甲基壳聚糖能够明显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3.
低温弱光对果菜类蔬菜作物气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龙凤  安福全  李富恒  谭大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194-8195,8221
[目的]研究低温弱光对果菜类蔬菜作物气孔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低温弱光处理组(温度为15℃/8℃,光照为4 000lx)与对照组(温度为25℃/18℃,光照为11 000 lx),研究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甜瓜气孔相关特性的差异。[结果]低温弱光处理后,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甜瓜叶片的气孔开张比和开张度均比CK组大,且差异极显著;气孔导度(Gs)比CK组小,其中处理组茄子、西葫芦、甜瓜叶片的气孔导度与CK组差异显著;胞间CO2浓度(Ci)比CK组大,其中处理组番茄、甜瓜叶片的胞间CO2浓度与CK组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果菜类蔬菜作物的高产抗逆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适宜温光环境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含氮量的影响,探讨亚适宜温光环境对黄瓜生长和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植物对亚适宜温光逆境的适应机制。[方法]亚适宜温光处理5、10 d。亚适宜温度为18/12℃,亚适宜光照强度为(200±20)μmol/(m2.s)。[结果]亚适宜温光环境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片含氮量,但对黄瓜根系含氮量基本无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b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处理5 d时气孔限制为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限制因素,10 d时非气孔限制为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限制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寻找调控亚适宜温光环境的有效措施,指导冬春季节设施黄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和间歇升温低温贮藏对辣椒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处理和间接升温低温贮藏对辣椒冷害的影响。[方法]以辣椒为材料,研究5℃、5℃+热处理[在(45.0±0.5)℃下处理30 min]、5℃+间接升温[每隔48h放至(20.0±0.5)℃冷库中24h]3种处理对辣椒冷害指数、呼吸强度、叶绿素含量、CAT酶活性、VC含量、细胞膜透性、MDA含量、腐烂指数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热处理和间歇升温可延迟冷害出现的时间,减轻冷害和腐烂程度,减少MDA的产生和电导率的增加,抑制叶绿素、VC含量和CAT酶活性的降低。[结论]间歇升温比热处理延迟辣椒5 d出现冷害,热处理比间歇升温更好地抑制了辣椒VC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沙棘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晓静  马琴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91-7092
[目的]研究沙棘优良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10个沙棘品种的一年生枝为试材,设置了6个温度(-15、-20、-25、-30、-35、-40℃)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电解质渗出率呈现S形曲线变化。当温度高于-25℃或低于-35℃时,电解质渗出率缓慢上升,在-25~-35℃,电解质渗出率迅速增加。辽阜2号的电解质渗出率最少,李沙2号电解质渗出率最多。沙棘的丙二醛含量在-25℃和-30℃发生明显的增加。到-25℃时,李沙2号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83%,辽阜2号增加的幅度最小,仅有27%。[结论]辽阜2号抗寒性最好,李沙2号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砧木嫁接黄瓜苗期抗寒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培育的白籽南瓜A1、A2、B1和B3嫁接黄瓜为试材,黑籽南瓜嫁接黄瓜为对照,对低温(5℃)胁迫48h内叶片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B1与对照在胁迫过程中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A2在低温胁迫0~24 h与对照的保护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之后差异逐渐增大,当低温胁迫36和48 h时保护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MDA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A1和B3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显著。[结论]B1嫁接黄瓜与对照抗寒性无明显差异;A2嫁接黄瓜短时间(0~24 h)抗寒性与对照相近,之后不及对照;A1和B3嫁接黄瓜的抗寒性不及对照。  相似文献   

19.
衡阳烤烟漂浮育苗电增温壮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金良  陈启新  刘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81-16082
[目的]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作为一项先进的育苗技术,已经在湖南衡阳市全面推广实施,但是衡阳地区冬季容易出现低温寡照天气,对烟苗的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通过外源增温来克服低温对烟苗的不利影响。[方法]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品种。采用铺地式绝缘电增温设备。处理T1:从出苗后,将水体温度保持18℃,一直到成苗;处理T2:从出苗后,水体温度保持15℃,一直到成苗;处理T3:从出苗后,将水体温度加温到10℃;对照:按常规处理,不进行加温(CK)。[结果]加温后,可以显著提高育苗池的水体温度和盘面温度,烟苗在育苗池中不存在冻苗危险。在相同的播种期下,增温可以相应缩短烟苗的生育期,为烟苗的炼苗和顺利移栽打下基础。另外,增温可以有效提高烟苗的成苗率、苗高、茎粗、最大叶宽等农艺性状指标,茎叶鲜干重和根系干重都相应地得到提高,烟苗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以T1处理提升最高。[结论]通过外源的电增温处理可显著提高育苗的质量,其中又以增温到18℃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