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橄榄优良品系G18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州市三个试点开展橄榄G18品系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利用8~9年生橄榄树改接后第4年及1年生砧木嫁接后第9年,其平均单株产果量达22.9kg,单株平均增产15.1kg,产量增益216.82%;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达0.77kg/m^2,平均增产200.01%;试点间单株产果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接近或小于试点内的CV;改接株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对照接近,但1年生砧木嫁接株的比对照大18.75%。G18嫁接亲和性较好,生长较快,丰产性好,立地适应性强,是一个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2.
在高州市三个试点开展橄榄“粤榄18”品系适应性试验,结果如下:利用8~9年生橄榄改接第4年及1年生砧木嫁接后第9年, 其平均单株产果量达22.9kg,单株平均增产15.1kg,产量增益216.82%;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达0.77kg/m2,平均增产200.01%;试点间单株产果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CV)分别接近或小于试点内的CV;平均冠幅生长量改接株接近不改接的植株,但1年生砧木嫁接株的比对照大18.75%。“粤榄18”嫁接亲和性较好,生长较快,丰产性好,立地适应性强,是一个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在茂名市国营八一林场营建橄榄基因库的方法及管理措施,并于2006年对基因保存库的成活率、生长量、结果株率、单株产果量、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果实性状等作了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苗圃嫁接成活苗上山造林及上山定砧后嫁接相结合的方法可加快橄榄基因库的营建;(2)基因库收集了广东主要橄榄栽培区7个县(市)11个农家品种81个优良单株,移栽及嫁接株共保存1 210株,保存率达95.65%,无性系结果比例达79.01%;(3)2002~2004年嫁接成活率为50.46%~80.05%,接株年均生长量树高0.7~1.0 m,径粗2.2~2.9 cm,冠幅0.8~0.9 m。总体结果株率、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单位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在嫁接4 a后分别为89.23%、1.11 kg和0.111 kg/m2,嫁接3 a后分别为69.61%、0.37 kg和0.054 kg/m2,嫁接2 a后分别为51.74%、0.15 kg和0.032 kg/m2;(4)橄榄单果质量4.63~12.64 g,果纵径2.63~4.00 cm,果形指数1.25~1.94,可食率78.51%~86.82%;(5)综合分析结果评选出g14、g18、g20、j1、p10、p8、g15、g2、g24、g27、x3、x4、x5、x6、g21、g32、g16、g33、g19、d15、d16、d7等22个为较优良无性系,其中又以g14、g18最优。  相似文献   

4.
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著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幅显著影响产果量,其中冠幅对单株产果量影响较大;冠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果量随着冠幅及树高的增大而增加,树高达2.5 m后不同树高植株间产果量差异不显著;得出通过树高、冠幅预测单株产果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在保证合理树高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冠幅可显著提高油茶产果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油茶赣8无性系在不同坡向、坡度、立地质量条件下,采用同样经营措施,对其产果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单株产量和生长量差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同一个油茶赣8无性系其营养和生殖生长差异受气候、土壤、坡向、立地质量等因子影响较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关键是选择优良单株和通过合理修剪培育高光效的树冠。  相似文献   

6.
通过10多a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油茶新造幼林第2~3年可以开花结果,第4、5年的挂果率达到47.4%~62.3%,单株产果量,单株冠幅和冠幅产果量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造林后第8~10年进入盛果期.分析了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的特点和开花结实规律,提出了油茶新造幼林产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油茶新造幼林的产量测定以冠幅面积产果量推算时,从第5年开始,连续4a测定单株产果量和单株冠幅,计算平均每m~2冠幅产果量,再按盛果期郁闭度为0.60时的结果冠幅面积来推算油茶成林盛果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为适宜,然后根据历年取样测定的鲜果含油率来计算产油量.  相似文献   

7.
对参试楸叶桐无性系进行了3试点多年度的测定,选出82014和133两个优良系号,暂定名为烟楸桐(选)一号和二号。两个优良无性系均具有主干圆满通直、生长快、抗性较强的特点;5年生测定结果,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75.68%~91.14%和45.91%~78.47%,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都白龙江河谷海拔1300m以下地带引种油橄榄,单株产果量6年生达16-40kg、10年生158.97-200kg,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地中海国家)高产国标准。这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空气湿度平均61%,最热月日均温度22-25℃,年降水量474.6mm(夏雨型,6、7、8三个月占51%),土壤属褐土类,含砂粒、粉粒85%强,渗透性为150mm/hr,pH值7-8,代换性钙269mg/100g土,具有适应发展油橄榄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嫁接7年生的杉木1.5代种子园无性系球果进行年龄段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园母树球果分布较为密集Ⅲ、Ⅳ、Ⅴ和Ⅵ4个年龄段,占7个年龄段总球果数的78.8%,其中Ⅳ年龄段结实量最多,其着果比例为23.2%。(2)杉木无性系年龄段着果量变异由无性系的遗传因素和种子园的地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平均变异系数无性系间为53.7%(38.9%~75.2%),无性系内分株间为59.2%(6.7%~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火炬松(Pinus taeda)无性系花粉产量的变异,在火炬松1.5代种子园选出20个无性系,每无性系5株,共100株火炬松作为研究材料,调查胸径、树高、冠幅和花粉量,通过对比单株花粉量、单位面积花粉量和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来筛选高花粉产量的无性系.结果表明,单株花粉量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1302.55 g;单位面积花粉产量最高的是201无性系,为36.70 g/m2;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34.14 g/m2;花粉活力最大的是298无性系,为100%.火炬松种子园的花粉产量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间,最终筛选出243、201和298无性系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对龙泉市林科所杉木第1代种子园盛果前期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嫁接后第3—4年开始投产,第8~9年开始进入盛果期,产量一般稳定在75~120kg/hm2;各无性系间平均单株产量差异板显著,而且重复率达到57.96%~70.61%;同一无性系直冠形接株平均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盘冠形接株,差距达到3.5倍左右,并且随着树龄增加而扩大,而种子发芽率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涩粒率前者低于后者。因此,选择遗传性优良的高产无性系为建园材料,培养直冠形接株,是种子园达到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25个油茶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无性系干籽含油率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各无性系之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含水率。  相似文献   

14.
对GR518等10个桉树无性系胶合板材测定林1.5年生生长及栽培模式进行选择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生长中修枝对生长影响较小,各修枝水平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无性系生长性状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单位面积蓄积生长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生长性状除树高外,另外3个指标在无性系与区组的交互效应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单位面积蓄积的多重比较,KC29、GR518和DH32-28在10个无性系中生长最优、保存率高,是今后胶合板材优化培育模式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无性系;不同性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说明选择在该地进行示范的所有参试无性系能较好地保持亲本优势且稳定遗传,符合进行示范的选择要求,在30%入选率下,性状遗传增益在11.29%~51.80%之间。  相似文献   

15.
对湘林系列5、14、15、18、40、166等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芽苗砧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6个无性系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4.6%-96.2%和71.3%-93.6%,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5-19.8cm和0.303-0.356cm,平均叶片数和冠幅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7-12.7片/株和7.3-8.6cm,平均根长和根幅变化范围分别为6.0-6.8cm和4.7-6.5cm。6个无性系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85.O%和88.5%,分别大于对照5.0%和2.1%;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5.8cm和0.33cm,分别大于对照1.4cm和0.022cm;平均叶片数为10片/株,大于对照0.8片/株;平均冠幅、根长和根幅分别为8.0cm、6.5cm和5.4cm,分别大于对照0.43cm、0.25cm和0.78cm。湘林166和湘林5的芽苗砧嫁接苗生长表现较好,其平均成活率、抽梢率及苗高、地径、叶片数量、冠幅与根长等均较大;湘林15和湘林40则生长表现较差,其平均成活率、苗高、叶片数量等均略低于混合优良无性系(对照)苗。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以滇产岩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对光照强度(全光照CK、遮阴40%、30%和20%)对其全株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根状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比、根状茎生物量比、根冠比、岩白菜素及熊果苷含量、岩白菜素和熊果苷单株产量10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光照对照的岩白菜所测定性状均极显著地低于3个遮阴处理的岩白菜;(2)3个遮阴处理间在株叶片干重和岩白菜素单株产量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岩白菜素含量上,遮阴40%和30%处理问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极显著地高于遮阴20%处理;(3)根状茎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在40%处理下最大,而叶生物量比是在遮阴30%处最大;(4)在根状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熊果苷含量和熊果苷株产4个指标上,40%光强处理极显著地高于遮阴30%和20%的2个处理,遮阴30%和遮阴20%两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10个产量和品质指标,遮阴40%为栽培岩白菜的最佳相对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出适于广东栽培的油茶良种,从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引进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2007年在广东连州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无性系平均单株结果量间的差异显著,各无性系单株结果量的重复力为0.595 1;初步选择出江15、桂A、101、桂3、江11、105这6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单株结果量为74.33个,试验林平均单株结果量为56.26个,无性系选择遗传增益为19.11%;通过分析试验林的单株产量结构可知,结果量达一、二等的单株占参试所有无性系群体的比重不高,仅分别占4.8%、7.5%。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楚雄华山松种子园的无性系,其雌球花着生在树冠外围枝条,而雄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的内膛枝条。在水平方向上,雌球花多着生在树冠南部,雄球花的分布比较均衡;在垂直方向上,雄球花基本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雌球花则分布在树冠的中上部。大多数无性系的雄球花散粉期比雌花可授期早2~4 d;不同无性系间的雌雄花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各无性系间雌、雄球花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有明显的偏雌或偏雄特性。雄球花量与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雌球花量与树体生长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11个桉树6 a生无性系在广东省江门市低丘台地进行了区域测定,结果表明:树高生长表现最好的前3名分别是广9、DH32-29和196无性系,胸径生长表现最好的前3名分别是196、DH32-29和广9无性系,单位面积蓄积最高的前3名分别是196、广9和DH32-29无性系.综合分析结果,196无性系在6 a生时,树高为19.33 m,胸径为13.55 cm,单位面积蓄积为173.75 m3/hm2,单位面积木材价值为93 831.70元/hm2,是非常值得推广种植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