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激华·春蕾×826·H72(川蚕1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93—1995年参加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认为该品种具有健康性好、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于1997年4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7年12月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登记。现将该品种原种及一代杂交种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从育种、鉴定(包括省实验室共鉴、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蚕品种鉴定)、大面积中试到1998年正式推广,长达十几个春秋,跨越三个五年计划.江苏省第五代家蚕品种由5对新品种组成,即本省育成的春用品种苏·海×瑞·春(5·4×24.46)、春·蕾×锡·方和中秋用品种苏·菊×明·虎(9·7×10·14),引进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品种苏·镇×春·光和中秋用品种871×872.以上5对品种均经过全国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合格,可以在我国主要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新·莹×玉·泉”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春用家蚕新品种新.莹×玉.泉。经四川省、江苏省实验室品比鉴定和农村试养的成绩表明,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和鲜茧出丝率均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解舒率、洁净、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相似。新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更容易饲养和繁殖。2007年1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蚕区春期饲养。  相似文献   

4.
《四川蚕业》2007,35(1):21-21
2007年1月22日,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五届五次审定工作会议。会议审定并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蚕品种新·莹×玉·泉。该品种是一对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丝量春用蚕品种,丰产性能好,适宜养蚕条件好的蚕区饲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 7632×781是四川省蚕研所从引进原种中选配两成的夏秋用新品种。1973年1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正式推广使用,到目前为止已推广200余万张,成为我省当家品种之一。1986年推广量达79.3万张,占夏秋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4月5日在成都召开了第2届5次审定工作会议。汇报了1992年省鉴工作情况,审定通过了春用蚕品种881×882,审议了新申请参加省级鉴定的春和夏秋用新品种,讨论研究了审定工作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1.春用蚕品种881×882审定结果:该品种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选育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经省级7个实验室共同鉴定点比较鉴定,表现出产茧量高,茧丝质量好,主要经济性状超过第1对照种781×782.734和第2对照种绫3.4×锦5.6,符合四川蚕品种审定标准,准予在四川春季试养推广。  相似文献   

7.
家蚕新品种粤枫一号是广东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育成的适用于华南蚕区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高温造饲养的夏用四元杂交种,其杂交型式为“东43C·芙蓉×7532·2065”(即“C·芙×7·2”),于1997~1998年参加我省新蚕品种共同鉴定,1999年4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组织的审定,并可  相似文献   

8.
<正>华·秋×松·白是湖州蚕研所经过多年筛选组配育成的四元夏秋蚕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丝质优、抗氟性强等特点。已于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可作春秋兼用  相似文献   

9.
881×882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以改进提高781×782·784为目的而选育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于1993年4月经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春季试养推广。该品种已试养推广7万余张,1993年春计划繁殖普种14.8万张。为了便于掌握新品种的特点和性状,加速其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现将省级鉴定成绩和性状介绍如下,供各地选用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7和1988年度审定通过了三对改良蚕品种781A·781B ×782·734,蜀55·731×川55·春42,781·751×7532·朝82,代替原组合在全省推广使用,通比鉴定成绩如附表。现将这三对品种原、普种性状与原组合性状不同之处,作一概略介绍,供种场扩大繁殖和农村推广种,根据1987年春省级室内通  相似文献   

11.
由华南农业大学蚕丝科学系主持,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合作选育的家蚕新品种“华大3号”(57限·芙蓉×782·湘晖),于2002年3月7日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为四元杂交种,最适宜广东的春秋蚕期饲养。蚁蚕孵化齐一,克蚁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幼虫4龄期人工添食20 mg/kg氟化纳溶液定向选择耐氟污染性能和杂交育种、回交改良等育种技术,育成了具有耐氟污染特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该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表现出体质强健、耐氟性好、产茧量高、茧型大、丝质优等特点,其中氟敏指数检测数据显示其耐氟性能明显强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并达到了秋用耐氟污染品种秋丰×白玉的水平。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产茧量及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当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特别是盒种产茧量分别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7%、12%左右。2010年2月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特别是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春期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3.
2015年-2016年,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四川省阆中蚕种场选育的桑蚕新品种锦·苑×绫·州进行了两年实验室鉴定.根据蚕期饲养表现和茧质成绩、丝质成绩以及综合经济性状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锦·苑×绫·州在广东试验点的饲养表现及性状特点,为国家蚕品种审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3月7日,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八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审定了2016年和2017年度省级鉴定的家蚕新品种,审议了2017年申请鉴定的家蚕新品种。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有关家蚕品种参审、参鉴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徐安英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新近育成的抗家蚕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华康3号,通过了本次会议审定。  相似文献   

15.
西南农大蚕丝学院承担了重庆市经委“桑蚕新品种开发”课题及国家“七·五”攻关46-1-1字项目,经选育组配成春用多丝量新蚕品种日_3×中_(5.6)多元杂交种。于1990年经四川省家蚕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已在四川农村大面积推广了普种16万多张,收到良好的效果。1992年荣获全国新产品博览会银质奖。在此,就该品种纯种、原种以及一代杂交种的性状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 春用多丝量新品种 881×882(以下简称八字号)是四川省三台蚕种场近年选育出的一对优良新蚕品种,1993年经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推广。现将我们对一代杂交种的繁育及饲养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学清 《四川蚕业》2002,30(2):23-25
<正> 为了加快我省蚕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四川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从1997年起统一在全省开展蚕品种区域性比较实验,引进省内外新蚕品种50余对,在四川五大蚕区,8个室内试验点,8个农村试验点,经过多年的比较实验,确定了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871×872,夏秋用双限性斑纹四元杂交种洞庭×碧波作为四川省实施第四次蚕品种更新换代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9.
家蚕新品种粤枫三号(全称“五·选×28·32”)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合作承担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第四批项目育成的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南部等华南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4~2006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抗氟化物和大气污染、好饲养、产量高、茧丝质优良、蚕种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已于2006年12月14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20.
春秋兼用家蚕品种“渝蚕1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优良家蚕新品种中4、C106、日5,并与引进品种皓月组配成中4.C106×皓月.日5(渝蚕1号)的四元杂交组合。经四川省蚕品种审定的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鉴定,该品种表现出强健、好养、发育整齐、茧丝质优良等特点,全茧量2.45 g、茧层率23.27%、解舒率75.22%,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对照种。该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试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