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2.
尤建国 《内陆水产》2007,32(7):46-46
2007年6月5日,常德市鼎城区畜牧水产局为了增殖渔业资源,在常德市沅江城区河段开展了一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放流共放3.3cm~6.7cm  相似文献   

3.
4月29日.唐山市丰南区海域放流增殖壳高2~3cm的毛蚶菌种3300kg。标志着河北省2009年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全面展开。沧州市沿海放流体长1.2cm以上的中国对虾苗种1.2亿尾.超额3.3%;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2009,(9):45-45
2009年7月18日,随着9288万只平均壳长4.74mm大竹蛏苗和2.0925万只平均壳长4.10cm大竹蛏苗投放省管蒋家沙海域,标志着2009年江苏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5.
从2009年5月份开始。河北省在沿海海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海洋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增殖体长1.2cm以上的中国对虾6.5亿尾。三疣梭子蟹Ⅱ期大眼幼体333.3kg,体长8cm以上的牙鲆鱼156.3万尾,壳高2~3cm的毛蚶6800kg。伞径2~3cm的海蜇1000万头.滩涂贝类6667kg。截止7月24日,河北省2009年省财政增殖放流项目任务、中国对虾追加放流任务均已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6.
<正> 青蛤盛产于我国北方沿海,生长快,适应性强,肉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滩涂贝类。乐亭县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人工采捕的影响,青蛤的自然资源及采捕量逐年下降,因此大力开展青蛤的增养殖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1991年4月我们在乐亭县西滩贝类增养殖场放养平均壳长2.5cm的青蛤苗种30t进行滩涂增养殖试验;1992年秋末收获部分平均壳长3.8cm的商品青蛤61t,获纯利8万余元;同时初步研究了青蛤的生活习性及若干环境因子对青蛤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魁对是一种适应性强、生态效率高的大型经济贝类。种苗投放后成活率可达99%,1年后的回捕率在50%以上;在满足魁蚶习性要求的一般条件下,选择敌害少,海底稳定性好的海区是增殖成败的关键。蟹类(如梭子蟹、日本虫寻)对种苗危害极大,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后果;种苗放流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壳长2.0~2.5cm 可作为放流种苗的标准规格。放流1~1.5年后可达5~7cm 商品规格,增殖效果显著,适用于生产性魁蚶资源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08,(7):65-65
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分别于7月2日和9日在河北省北戴河金山咀海域增殖放流体长3cm以上和6cm以上的真鲷苗种33、68万尾、49.58万尾。这是该站承担“农业部2008年渔业增殖项目”后放流的第二批、第三批真鲷苗种,这两次放流的真鲷苗种质量好.数量实,增殖放流程序和操作方法规范。河北省渔政处派员对增殖放流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9.
近日,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分三批次放流增殖对虾首次突破亿尾,达到1.02亿尾。为胶州湾海域水生动物保护行动增添了新光彩。这次水生动物人工增殖活动共放流7700万尾体长平均达到0.8cm的日本对虾苗种和2500万尾均长3cm的中国对虾苗种。与去年相比。新增3700万尾,将对丰富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和沿海渔民增收致富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焦金林 《海洋渔业》1983,5(1):34-34
<正> 1981年4月28日,我们在东经123°30′北纬29°附近(舟山群岛东南)捕鱼作业时,捕获了1只重104公斤的海龟,其壳长97厘米,宽68厘米,上面附有放流标牌。  相似文献   

11.
摘要2011年,课题组在莱州湾东部芙蓉岛海域开展黑鲷标志放流研究,共放流平均体长8.6cm以上黑鲷苗种23.6万尾,其中有效挂牌标志放流68224尾。标志鱼经暂养4天后,脱牌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2.03%。9—11月,通过地笼网回捕、回捕电话统计和实地走访3种方式累计回捕标志黑鲷1041尾,回捕率为1.53%,其中放流后20~30天和30—40天,标志鱼的回捕率较高,分别为0.63%和0.48%。回捕标志黑鲷的生物学分析表明,10月份,放流鱼生长缓慢,叉长日均增长0.53mm,之后生长速度加快,11)7份又长日均增长达到0.85mm。放流鱼主要分布于鱼礁海域,并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向渤海湾口移动。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恢复渤海对虾资源,自1985年起,开始在渤海进行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由于这项事业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尚未弄清,虽经几年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在大清河口海域进行了对虾标志(拴牌)放流试验,同时使用定置网、对虾流网进行跟踪调查。1990年和1991年又用拱兜网进行了放流前后的相对数量调查。根据《对虾放流技术》课题的要  相似文献   

13.
张克烽 《福建水产》2014,(2):149-153
2007-2011年,在34口面积共为100.17 hm2的土池中将阴干的青蛤挂于竹筏上进行流水刺激,催产63次,获得受精卵8150.55-108粒, D形幼虫1970.74×108只,孵化率为24.18%;幼虫正常发育变态为稚贝423.85-108粒,变态率达21.51%;培育到壳长0.50 cm的苗,收获377.02-108粒,育成率达88.95%;平均产量达3.76-108粒/hm2,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浦江上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的渔业资源及水质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2004年以后的增殖放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渔业资源状况的分析表明,2007~2008年放流种类的总体资源状况好于2006年.放流种类资源密度的变动趋势与放流强度呈较强的正相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渔民收入显著提高,放流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7.生态效益分析表明,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质指标中的N、P营养盐明显下降,且与同期鲢、鳙的资源密度呈极强的负相关,放流对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能起到关键作用.社会效益分析表明,增殖放流带动了养殖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增强了全社会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协调了各级渔业部门间的合作和分工.  相似文献   

15.
《河北渔业》2008,(6):64-64
按照《河北省2008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的要求,秦皇岛市水产局成立领导协调、技术保障、后勤宣传等组织,严格选购苗种,5月27日开展了今年首次增殖放流工作。在昌黎、抚宁外海部分适宜的海域增殖放流1.2cm对虾苗1.6亿尾,增殖放流项目资金达80万元。  相似文献   

16.
2009-2011年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2011年主要进行大竹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分别在51m^2和312m^2附着面积中,培育出平均壳长(6.33±0.369)mm、平均质量规格220枚儋的稚贝3.12×10^6枚;(1.04±0.199)mm、477枚/g的稚贝3.28×10^8枚。7月8日开展大竹蛏人工苗种增殖放流,共投入平均壳长3mm的人工苗种1.4亿枚。  相似文献   

17.
葛京  周占江 《河北渔业》2007,(11):63-63
根据省水产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指挥部批准的实施方案,2007年10月9—27日,省渔政处派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监督组,到沧州、保定、张家口三市监督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的鲍资源趋于枯竭化,除增加鲍的进口外,鲍苗的生产、放流在各地展开。据推测,、最近日,本全国年间约放流壳长2.0~3.5厘米的鲍类苗种2,500万个。由于鲍苗饲育规模和放流规格的增大等原因,单靠海藻作饲料巳难以安定地确保需要,配合饲料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们于2002、2003年在胶州湾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增殖放流试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3年青岛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认为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文介绍了南美白对虾放流的背景和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南美白对虾放流的经验,并提出了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河北省水产局在总结了前两年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工作力度,对放流的品种及海域进行了调整,全省放流中国对虾苗种4.618亿尾,日本对虾1.25亿尾,牙鲆40万尾,梭子蟹400kg,海蜇1200万头。中国对虾放流海域遍布全省,以唐山和沧州为重点。日本对虾和牙鲆放流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海蜇、梭子蟹分别在唐山和沧州海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