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摘要2011年,课题组在莱州湾东部芙蓉岛海域开展黑鲷标志放流研究,共放流平均体长8.6cm以上黑鲷苗种23.6万尾,其中有效挂牌标志放流68224尾。标志鱼经暂养4天后,脱牌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2.03%。9—11月,通过地笼网回捕、回捕电话统计和实地走访3种方式累计回捕标志黑鲷1041尾,回捕率为1.53%,其中放流后20~30天和30—40天,标志鱼的回捕率较高,分别为0.63%和0.48%。回捕标志黑鲷的生物学分析表明,10月份,放流鱼生长缓慢,叉长日均增长0.53mm,之后生长速度加快,11)7份又长日均增长达到0.85mm。放流鱼主要分布于鱼礁海域,并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向渤海湾口移动。  相似文献   
2.
黑鲷Sparus maeroeephMus(Basilewsky),隶属于鲈形目,鲷科,鲷属,俗称黑加吉、青鳞加吉、海鲋等,是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的重要目标种。体外挂牌标志法具有低费用、易发现、好回收等优点,应用广泛。采用体外挂牌标志放流黑鲷对于研究其生长、摄食、洄游分布等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增殖放流效果和合理制定增殖放流对策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课题组对不同规格黑鲷做体外挂牌标志并进行药浴暂养实验,通过暂养期间累积死亡率的差异,探讨黑鲷苗种适宜的标志放流规格,尝试优化暂养培育流程及措施,以期提高标志黑鲷暂养成活率,科学评价黑鲷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寻山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春季对寻山爱莲湾海域人工鱼礁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鱼礁区浮游动物11种,比对照区减少3种;平均密度68.99 ind./m~3,比对照区高出23.97%;生物量536.91mg/m~3,比对照区高出64.04%。  相似文献   
4.
养马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213采用VideoRay ProIIIXE水下机器人对养马岛-17m深海域石块礁区和米字型构件礁区生物群落进行补充调查。礁区视频观测到游泳生物4种、底栖生物3种、附着生物3种及固着生物2种。刺参全部分布于石块礁区,半年石礁区小个体刺参生物量低,活动不明显,而2年石礁区内100g以上刺参密度达O.96ind]m3;大量许氏平鳓被诱集于米字型构件礁区中上部,密度高达4.89ind/m3。对半年石礁A区采样石块显微观测,发现附着生物多样性明显。对比本底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渔业生物资源显著,丰富生物多样性效果明显,且增殖效果与建礁时间正相关,礁体表面组建新的生物群落。建议该区增加箱型构件礁比例,投放大规格刺参苗种增殖,合理利用光照和温度梯度,建造以集鱼功能为主,增殖刺参、海藻功能为辅的大型堆投构件礁带,实现人工鱼礁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休闲游钓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威海寻山人工鱼礁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4月30日对威海寻山人工鱼礁投放海域5个礁区及1个对照区底栖生物群落进行对比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31种(礁区31种,非礁区1种),隶属于4门24科,软体、环节、节肢动物门为优势类群,其中软体动物门14科20种,占总种数的64.51%。多种生态学指数计算底栖生物群落的特征值,发现礁区与非礁区在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礁区物种多样性更为丰富,群落结构更趋复杂,建礁效果明显:建礁后礁区底栖生物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礁区平均生物量(95.4 g/m~2)明显高于非礁区(1.78 g/m~2),是后者的53.60倍;非礁区多毛类数量较多,礁区生物平均丰度与非礁区基本持平。礁区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度指数分别为4.34和5.34。McNaughton物种优势度指数显示礁区杂色蛤、凸壳肌蛤、双带核螺等贝类为丰度优势种。Jaceard种类相似性指数仅0.032(0.5),底栖生物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两区域物种相似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在0-32范围内设置10组盐度梯度,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急性盐度胁迫对体长22.3—50.5mm黑鲷幼鱼行为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体长(40.2±0.5)mm的黑鲷幼鱼对急性盐度变化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从海水转移至地下淡水时初步适应时间仅需2小时,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100%。2)黑鲷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以适应盐度变化,尤其是在低渗水环境中。从海水转移至娃哈哈纯净水中,72小时急性盐度变化存活率为75%,死亡个体极度瘦弱。3)黑鲷幼鱼会根据盐度选择不同的水层活动,且体色产生变化。盐度在0-10范围内,幼鱼更倾向于水槽下层,尾部黄色及鳍部黑色斑点颜色逐渐消褪;盐度在15—32范围内活动无明显差异,体色不发生明显变化。4)利用急性盐度胁迫可有效治疗黑鲷细菌感染,杀死纤毛虫等。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渔业资源进入管理阶段以后,先后实施了伏季休渔、渤海禁止拖网、渔船报废、人工放流增殖、人工鱼礁建设以及海蜇、中国对虾、蓝点马鲛等单种生物资源专项管理等制度,但是近海生物资源,尤其是传统经济生物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修复,渔获物进一步趋于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通过对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管理的成功例子,探讨黄渤海渔业资源的适宜开发利用季节。  相似文献   
8.
人工鱼礁区的增殖鱼类资源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春季采用地笼网分别对山东省西港小石岛、牟平养马岛、威海寻山和日照前三岛附近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的鱼类种类数比对照区增加了1.8倍,平均数量和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3.5倍和1.9倍.人工鱼礁区的主要优势种为岩礁性鱼类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区相应生态指数数值.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增加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及鱼类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