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磷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主栽的4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材,通过不同梯度磷素处理,对各产量性状耐缺磷系数及其各生育期磷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对磷素有不同的响应力,其中龙麦30属于磷高效利用型、龙麦26属于磷高效吸收型、克丰10是中间类型、而龙麦19为磷低效型。低磷胁迫对不同磷效基因型小麦各性状的耐低磷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缺磷条件下,对中间类型和磷低效型品种的耐低磷系数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磷高效型品种。不同生育期磷素积累量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小麦对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抽穗以前,在开花期最低,随着生育进程又呈上升趋势。同时,在土壤基础磷肥偏低时,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植株内磷素积累量和利用效率要显著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小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我国当前农业集约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系统普遍存在着化肥,特别是磷肥利用效率不高、土壤残留磷量较大,造成磷肥资源浪费以及潜在的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收集和筛选自1980年以来我国公开发表的小麦田间试验论文,对华北平原及山西和陕西等地区小麦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磷肥利用规律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冬小麦籽粒与秸秆的回归方程,以及施磷量与籽粒和秸秆含磷量的回归方程。在施磷为61 kg.P2O5 ha-1时,冬小麦-土壤系统表现为磷素表观平衡;随着磷肥数量增加,磷素表观盈亏量呈线性增加。在当前华北地区常规磷肥(102 kg. P2O5 ha-1)水平下,冬小麦一季在土壤中磷肥累积量约为25.7 kg.P2O5 ha-1。华北地区冬小麦磷肥平均利用效率为14.7±7.6%,氮肥增加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整体上,冬小麦对磷酸二铵的利用效率高于过磷酸钙,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郑麦9023的磷肥利用效率较高。[结论]所以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通过合理的氮肥水平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磷肥利用效率。这对于该地区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降低磷肥损失和土壤污染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研究氮磷配施条件下冬小麦磷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促进小麦各时期磷素积累量的提高。随着磷肥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磷素在茎秆、叶片和穗(籽粒、穗轴和颖壳)的分配量增加。增加施磷量促进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提高,而施氮量对籽粒需磷量影响不大;增加施磷量造成磷素利用效率降低,而施氮量对磷素利用效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冬小麦施用N 240 kg/hm~2,P_2O_5100 kg/hm~2可作为黄淮麦区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对磷素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分析施磷后小麦群体发育状况、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化,探讨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7698、郑麦0856和郑麦0943)对磷素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施磷可促进郑麦0856分蘖,增加其成穗数。施磷还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优质小麦品种生育前期同化物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其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主要归因于成穗数的增加;磷素吸收效率于施磷条件下最高,郑麦0856的磷素农学利用率也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磷素较为敏感。郑麦7698不施磷条件下花后干物质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经济系数均最高;其产量及各构成因子、磷素利用效率、磷素收获指数和磷肥生产效率无论是施磷还是不施磷条件下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初步认定其具有磷高效利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小麦磷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需求量大,施用磷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开展小麦磷利用效率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磷利用效率的定义、植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相关基因的克隆、小麦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磷高效基因型的评价和筛选、小麦磷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6个方面进行简单概述,并提出了今后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小麦生活中三大要素之一,它在细胞的能量转出、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磷肥的施用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受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但施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供各位同仁参考。1、单施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单施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缺磷的土壤中,施磷对小麦产量有良好的增产作用。早在50年代,有关磷肥在我国南方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的肥效就已肯定,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也呈现出增产效果。60年代我国化肥试验网汇总全国25个省…  相似文献   

10.
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磷肥则有害无益,主要有以下五害:一是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的呼吸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过多消耗作物体内储存的糖分和能量。二是诱发土壤缺锌。过量施用磷酸钙后,会在土壤中大量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锌盐,使作物出现明显缺锌症状;过量施用钙镁磷等碱性磷肥后,会使土壤碱化,使锌的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玉米白化症,水稻僵苗坐蔸等,就是由于作物缺锌的结果。同时,施磷过多,还会导致作物发育不良。三是会使作物得磷失…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是需磷较多的作物,而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缺磷低产土壤。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不足是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适量施用磷肥是促进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但由于磷有易被固定和移动性小的性质,因此必须讲究施用方法,合理施用以提高其肥效。看土施用。一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的土壤,施磷的增产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达到2%-2.5%的土壤,施磷的效果不太显著。因此,磷  相似文献   

12.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合理的磷肥施用量,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磷量,但过量施磷抑制小麦产量提高。随着施磷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磷(P2O5)量90 kg/hm2处理最高,18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磷肥利用率逐渐下降,耕作层土壤Ca Cl2-P、Water-P、Olsen-P残留量增加,土壤磷素盈余量增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90~18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吴一群  李延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03-106
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无机磷含量提高,磷肥施用不仅造成表层土壤磷素含量积累,还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积累。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仅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磷含量,而且增加底层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促进磷的向下迁移。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Olsen-P、CaCl2-P含量均逐渐增大,说明施用磷肥增加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造成底层土壤中Olsen-P、CaCl2-P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红壤植蔗区施磷的淋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壤地区施用磷肥对甘蔗吸收磷的影响及进行磷淋溶流失风险评估,为蔗区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设不同施磷量处理,测定蔗茎和蔗叶产量及磷素养分含量、土壤Olsen-P含量等指标;室内试验按种植区主汛期的年均降雨量分批次进行模拟降雨,分别收集易溶性和枸溶性磷肥淋溶液,分析磷浓度和总量。【结果】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的蔗茎、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8.3%和2.4%~7.1%,其中均为150 kg P_2O_5/hm~2处理增产最高;施磷比不施磷处理的地上部的磷素吸收量提高16.1%~30.1%,大于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处理间,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CaCl_2-P和Olsen-P含量分别提高35.9%~778.6%和25.8%~230.2%;淋溶液磷的浓度和总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26.38%~53.68%和23.67%~49.70%,且处理间增幅差异显著。施用易溶性磷肥的淋溶液中磷浓度比枸溶性磷肥高10.44%。【结论】施磷量为150 kg P_2O_5/hm~2对红壤地区甘蔗生长较好,但可使土壤淋溶液总磷浓度的提高0.03~0.05 mg/L,施用易溶性磷肥比枸溶性磷肥淋溶液中磷浓度高10.44%,磷淋溶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并不是“非喜磷作物”。在同样条件下,小麦对磷肥的反应,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起所谓喜磷的豆科作物毫不逊色。对小麦施用磷肥可以增根、增叶、增穗、增粒、增重,提高籽杆比值,促进早熟,显著提高产量。土壤有效磷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在保证一定水分和适量氮肥的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和施磷增产率、施磷增产值呈高度负相关。根据 Olsen 法测定的有效磷数据及田间试验结果,对亩产600斤小麦确定的因土施磷指标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ppm 以下,属极缺磷田块,每亩需施10斤左右 P_2O_5;在20—40之间,属较缺磷田块,每亩需施5斤左右 P_2O_5;在40以上,属磷素丰富田块,暂可不施磷肥。氮肥对磷肥肥效的影响从属于土壤有效磷这个主要矛盾。在极缺磷的田块上,不施氮肥,磷肥效果依然显著;配合氮肥,效果更为突出,氮、磷肥料的养分配合比例以1:1(N:P_2O_5)较适。在较缺磷的田块,只有配合施用氮肥,才能充分发挥磷肥作用,氮、磷肥料的养分配合以2:1为宜。在磷素丰富的田块,不管是否施用氮肥,也不管亩施氮素4.5斤、9.0斤、13.5斤、18斤,均对磷肥效果无明显影响。一般说来,施用有机肥料能降低磷肥的增产效果。降低的幅度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用的有机肥料数量、腐熟程度,以及施用有机肥料的时期有关。播麦偏晚施磷增产,对播期偏晚的回茬麦施用磷肥能增加干物质,增多分蘖和穗、粒数,增产效果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有机肥料,施磷肥仍属必要。这是回茬麦赶正茬麦的一项有效措施。施肥方法能显著地影响磷肥效果。试验确定:磷肥深施比浅施好,早施比晚施好,施粉状比施粒状好,用量较高时,撒施比条施好。水分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也影响着磷肥效果,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能使磷肥增产效果提高。磷肥在第二料作物上有一定后效,其后效相当于当料施入效果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第三料作物上效果不明显。由于磷肥施入土壤后会被土壤固定,数量较多的磷肥,对某个作物一次施入,而让其它作物利用其后效,不如对几种作物分开施用效果好。石灰性土壤上的磷肥效果,曾有不同的看法。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提高,氮肥用量增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有了新的变化,磷肥的效果越来越突出。过去被看作是磷素丰富、施用磷肥无效的土壤和田块,现在施用磷肥有显著增产;过去提出把磷肥用在“喜磷作物”上的建议,也逐渐为实践所摒弃。广大群众成功地施用磷肥的实践,生产实践中出现的许多急待解决的施用磷肥的问题,给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找出合理施用磷肥的科学指标,为农业生产大上快上服务,近几年,我们在陕西关中武功、扶风两县的五个科研基点上(这五个科研基点是武功县的夏家沟大队、寨东大队、曹新庄大队,胡家底大队以及扶风县的陵角大队),以小麦、玉米、油菜、莞豆为主要作物,研究了影响磷肥肥效的一些重要因子。本文就小麦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末施有机肥料的处理区的土壤磷肥指标值高于施用有机肥料的处理区;在等磷不等氮的纯化肥区,施氮处理区的土壤磷肥指标值又略高于施氮肥区;这是由于7年间各处理区土壤磷素收支不平衡所致。根据磷指标法原理,计算出土壤有效磷在≤30mgkg^-1的5个处理区小麦需施磷肥的数量,其结果完全符合这些处理区土壤磷素的实际状况,据此应用磷肥指标耕确定Lou土施磷量在生产上是可行的。建议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7,(9)
<正>磷是农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缺磷的土壤中适量施用磷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良好作用。但不少农民朋友误认为磷肥施用越多越好,其实过量施用磷肥不仅无益,而且危害很大。一是消耗作物贮存的糖分和能量。施用磷肥过量,会使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过多的磷素营养,过多的磷素营养会促使作物呼吸作用过于旺盛,消耗的干物质大于积累的干物质,造成繁殖器官提前发育,引起作物过早成熟,籽粒小,  相似文献   

19.
盐渍土利用过程中土壤磷素的累积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测定,研究了盐渍土培肥过程中土壤磷素的收支平衡以及磷素累积及其形态。同时,探讨了盐渍土的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通过长期培肥特别是施用磷肥,土壤含磷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大量的磷素被转化为无效的Ca10-P,占无机磷总量的48%。而提高氮肥使用量,合理氮磷配比,有助于降低无效态的Ca10-P的比例。同时,表明作物对磷的需求能力并不因磷肥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磷水平以上,  相似文献   

20.
磷元素虽然在自然界中储粮丰富,但由于磷元素分配不均匀,因此世界上有很多土地普遍存在缺磷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植物的磷素营养和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不同基因型作物品种耐低磷机理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