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不同药剂(单剂和混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单剂中,施宝克、使百克和浸种灵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147 3、1.464 5和9.244 5 μg/m l.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84 2、3.757 4和0.804 1 μg/ml.混剂中,施宝克+百菌清和使百克+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47 8和0.036 3 μg/ml,共毒系数分别为615和7 893, 抑制孢子萌发最好的为施宝克+百菌清和使百克+浸种灵,EC50分别为0.059 7和0.089 4 μg/ml,共毒系数分别为3 253和1 482.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为三环唑的科学使用及抗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云南省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供试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抑制中浓度(E氏值)在41.284 9~72.722 4 mg/L,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最敏感的是大理地区菌株,其EC.平均值为49.004 3 mg/L,最不敏感的是宜良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65.000 4 mg/L,二者相差1.33倍.[结论]大多数菌株对三环唑表现敏感,但也出现低水平抗药性的群体,采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两种农药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试验法研究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混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三环唑和阿米西达的复配剂可抑制菌丝的生长与稻瘟菌孢子的产生,当三环唑与阿米西达的比例为8∶1、6∶1、4∶1、2∶1时,对菌丝生长和稻瘟菌孢子的EC50值分别为0.2292~0.9728μg/mL和0.5967~1.2793μg/mL,其中三环唑:阿米西达4∶1时抑制作用最好,相应的EC50分别为0.2292μg/mL和0.5967μg/mL。混剂结合了三环唑与阿米西达两者的优点,可以延缓水稻稻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对防治药剂的敏感性可因生理小种的变化而改变。利用水稻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12年采自贵州省开阳、桐梓和黄平3地的30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接种鉴定,3地共鉴定出3群13个生理小种,其中开阳县的优势小种为ZA1,桐梓县的优势小种为ZA11袁黄平县的优势小种为ZB15。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稻瘟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桐梓县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为最不敏感,EC50平均值为4.21μg/mL;黄平县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最为敏感,EC50平均值为2.59μg/mL。同一地区的不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地区相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也不同,同一地区相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水稻稻瘟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贵州省开阳、桐梓和黄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和春雷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水稻稻瘟病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黄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三环唑、咪鲜胺、春雷霉素的EC50值为最大,表现均为最不敏感;桐梓县水稻稻瘟病菌对4种供试杀菌剂的EC50值为最小,表现均为最敏感;开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为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李竞生  张敏  陈华保  袁杭  王学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42-10044
[目的]筛选出对稻曲病菌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及其最佳混配比例,[方法]从雅安稻田发病严重的稻穗上分离出稻曲病菌株,选择6种杀菌剂以及井冈霉素和烯唑醇不同混配比例,用菌丝干重法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结果]各杀菌单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烯唑醇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22.07和90.16μg/m;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其EC50值分别120.89和129.30μg/ml;多菌灵和三环唑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值分别为278.04和204.41μg/ml。当井冈霉素和烯唑醇按EC50剂量3:1和5:1的比例混配时,其SR分别为1.8124和1.9052,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化学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檀根甲  陈莉  胡道平  杨勇  徐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200-201,203
研究了 11种杀菌剂对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 ,测定了杀菌剂对稻纹枯病菌的毒力作用 ,结果表明 :三唑酮、980 2SC在质量浓度 10 μg/ml以上对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敌力脱、980 1SC、980 2SC在质量浓度 10 μg/ml以上能有效抑制菌核的形成 ;敌力脱 ;三唑酮、多菌灵、溴菌清、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对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 ,井冈霉素和纹霉清在高浓度下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EC5 0 分别为 6.990 0、14.683 9、0 .6865、6.1465和 1.12 85 μg/ml ,复配剂 980 1EC、980 3WP和 980 4WP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EC5 0 分别为 1.0 60 0、4.2 480和 10 .1660 μg/ml,共毒系数 (CTC)分别为 90 0、2 10和 2 2 5 ,具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的EC50为1.000 0~10.000 0μg/ml,平均为5.100 0μg/ml;戊唑醇的EC50为1.000 0~7.000 0μg/ml,平均为3.300 0μg/ml。[结论]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使用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但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并实时监测菌株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30个稻瘟病菌菌株对施保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最敏感的是双鸭山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40 81 μg·mL-1;最不敏感的是鸡西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64 89 μg·mL-1;同时,确定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基线为0.049 17 μg·mL-1.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苹果轮纹病病果以及大樱桃流胶病枝条木质部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苹果轮纹病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不同结构类型的杀菌剂对7株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所试杀菌剂对7个菌株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和嘧菌酯.菌株不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不同.所有菌株对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相对都比较敏感,EC50值均小于1μg/mL,最敏感菌株与耐药性最强的菌株间EG0值分别相差7.5倍、13.67倍、9.14倍.所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稍差,EC50值介于0.51~2.27 μg/mL.嘧霉胺和嘧菌酯对所试的7个菌株均表现较低的毒力,不能作为轮纹病菌的防治药剂.仅菌株1010对嘧霉胺的EC50值=0.02 μg/mL<1 μg/mL,但其回归方程的b值很小,EC95值达到2.95×104 μg/mL,也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药剂。[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不同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毒力。[结果]5种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其中咪鲜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仅为0.067μg/ml;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在0.102~0.372μg/ml;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30.588μg/ml。[结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安徽分离株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  相似文献   

12.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柑橘黑点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通过市场调研,挑选出11种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中,24%腈苯唑悬浮剂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1.089×10-3μg/mL;25%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种杀菌剂EC50值范围为0.099~0.954μg/mL,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0%乙铝.锰锌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EC50值在1~20μg/mL之间;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抑菌作用最差,EC50值达到1530.718μg/mL。  相似文献   

14.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两两混用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中以咪鲜胺、双苯菌胺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EC50分别为0.144 5、0.147 9μg/m L,精甲霜灵的抑制作用弱,EC50为9.549 9μg/m L;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5∶1和1∶4混用,其共毒系数分别达为198和355,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3∶1和精甲霜灵与双苯菌胺按1∶3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1和105,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控制毒素的高效杀菌剂,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及小麦样品DON毒素检测,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控制毒素的能力。结果表明,36%克菌丹·叶菌唑SC、45%戊唑醇·咪鲜胺EW、48%氰稀·戊唑醇SC和40%戊唑·多菌灵SC在小麦抽穗80%,扬花初期施用,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指防效在84.25%~93.96%,样品DON毒素检测结果在0.12~0.64μg/ml,其中36%克菌丹·叶菌唑SC 900 ml/hm2的病指防效为93.96%,样品平均DON毒素检测结果为0.12μg/ml,控制毒素效果达93.72%。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防治柠檬黑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供生产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于室内测定了8种杂菌剂对柠檬黑星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析各药剂间的EC50值可知,300g/L爱苗EC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仅为0.067 8μg/mL;25%咪酰胺EC和50%施保功WG抑菌作用次之,EC50分别为1.000 1μg/mL和1.907 3μg/mL。以上3种药剂可进行大田试验,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蚕豆为试验材料,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井冈·三环唑和苯甲·咪鲜胺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比较,不同浓度的2种药剂处理后,蚕豆细胞微核率和污染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是不呈明显的浓度-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回归建模分析可以发现,二次函数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微核率随药剂浓度的变化趋势。此外,相同浓度下苯甲·咪鲜胺对蚕豆微核率和污染指数影响比井冈·三环唑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