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杰 《当代农业》2011,(20):41-41
早晨(5:00-8:00,视季节而变化,冬季迟。夏季早)放鸭出门,在水面撒水草.让鸭群在水中洗澡、交配、食草:进鸭舍捡蛋,观察并记载鸭蛋数量、重量及质量情况;把饲料盆、水盆拿出洗净,置于运动场上;观察鸭粪状态(研究饲料消化情况);拌好饲料.进行第一次喂食。  相似文献   

2.
靖远松叶蜂对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反应时间从早晨9:00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6:00结束,反应高峰为11:00-14:00,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对其成虫发生期的监测显示,不末期为7月28日(低海拔林分)和8月26日(高海拔林分),成虫持续期为59d(低海拔林分)和89d(高海拔林分)左右;对分布区域的检测表明,在以前未有靖远松叶蜂分布的山西省太岳山森林公园已有该虫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典型天气下大跨度日光温室内的微气候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大跨度日光温室在典型天气下室内微气候环境特点,对沈阳地区一座跨度12m日光温室阴天、晴天情况下的室内外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各壁(土壤、薄膜、后坡、墙体)内表面的热流量、表面温度进行了测试。1月份阴天、晴天测试结果显示:晴天时太阳辐射透过率日均值近60%;揭帘后至夜间(9:00—23:00),晴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比阴天高5.5℃;夜间(18:00-23:00)0.2m土壤温度平均值晴天为11.6℃、阴天为9.9℃;前屋面、后坡几乎全天从室内吸热,土壤及后墙向室内平均放热量是阴天的1.5倍;晴天室内空气日均相对湿度为87%,阴天为93%。  相似文献   

4.
生物纤维饲料喂鸡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饲养试验测定了生物纤维饲料(DEM)的代谢能(ME),通过代谢试验研究了生物纤维饲料在蛋鸡体内的代谢能及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灰分(CA)的代谢率。结果表明:生物纤维饲料的代谢能约为12.71MJ/kg;试验组干物质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粗蛋白、粗灰分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代谢能方面;生物纤维饲料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条锈菌侵染后田间小麦植株蒸腾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条中29号小种(CY-29)诱发接种小麦感病品种辉县红,采用LI-6200型光合系统仪对小麦发病旗叶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不同严重度小麦病叶蒸腾作用的日变化明显不同。轻度病叶(严重度为5%)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趋势与健叶接近,蒸腾速率(Tp)表现出以上午10:00-12:00时为最大值的单峰曲线,午后剧烈降低;气孔导度(Gs)在上午10:00时达全天最大值,之后迅速降至低水平;叶片扩散阻力(LDR)在午前稳定在较低水平,午后迅速升高,16:00时达全天最大值;与健叶相比,轻度病叶相对含水量(RWC)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可有效控制水分的蒸腾散失。中度病叶(严重度为40%)和重度病叶(严重度为80%)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与健叶明显不同,病叶蒸腾速率在午前大幅升高,至12:00时达全天最大值,午后一直维持很高的蒸腾水平;病叶在全天保持很高的气孔导度,组织相对含水量在千后大幅降低,完全失去了控制水分散失的能力,水分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PeATG1/PeATG4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快速生长与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的关系。  方法  以毛竹笋竹茎秆为材料,采用透射电镜监测笋竹快速生长期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和6:00)和不同部位(第4、7、10、13节)的自噬活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技术测定第7节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量。  结果  对毛竹茎秆24 h自噬活性监测,22:00和2:00在第7节和第10节观察到自噬体;第4节和第13节没有观察到自噬体。在夜间,PeATG1和PeATG4转录水平表达增强,PeATG1表达量在22:00最高,分别是18:00和6:00的3.0倍和1.3倍(P < 0.05);PeATG4表达量在2:00最高,分别是18:00和6:00的1.7和1.6倍(P < 0.05)。  结论  毛竹茎秆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夜间有自噬体形成,PeATG1和PeATG4基因表达量较高,茎秆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7.
王华 《云南农业》2009,(9):17-17
骡、马结症(又名肠阻塞)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属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有:(1)饲养管理不当,饲喂不定时,饥饱不均或饮水不足;(2)饲料营养单一,饲草饲料加工不当,如:饲草过长、未充分压碎的麦秆、玉米秆、豆秆及甘薯藤等;(3)饲喂过量易膨胀、发酵饲料,如:豆子、玉米以及带皮壳的燕麦等;(4)饲喂潮湿腐败混有泥沙的不洁草料等;(5)饲喂冰冻草料,暴饮冷水以及使役中突然被风寒暴雨侵袭等;(6)使役不当,拉的过重,赶的过急或使役后未经适当休息就立即饲喂,喂饱后立即重役等;(7)突然更换草料或改变饲养方式;(8)天气突变,年老体弱、牙齿磨损不正以及慢性胃肠炎、胃肠寄生虫等,都是诱发结症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早晨(5:00~8:00,视季节而变化,冬季迟,夏季早)放鸭出门,在水面撒水草,让鸭群在水中洗澡、交配、食草;进鸭舍捡蛋,观察并记载鸭蛋数量、重量及质量情况;把饲料盆、水盆拿出洗净,置于运动场上;观察鸭粪状态(研究饲料消化情况);拌好饲料,进行第一次喂食。上午(8:30~11:00)在水面撒水草,喂青饲料;舍内清理,铺上干净的垫  相似文献   

9.
以日本无刺蔷薇(A)、美国多花无刺蔷薇(B)、美国M1号(C)为砧木嫁接妙峰山玫瑰(D),通过大棚盆栽对比试验研究妙峰山玫瑰嫁接苗与自根苗的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嫁接苗与自根苗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14:00,其中B+D的P。最高,D最低;由综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可以看出,4种苗木的光合性能,以B+D最优,A+D最弱;C+D叶片光合色素各项指标的测定值最低,D最高;嫁接苗的保护酶活性略高于自根苗,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是自根苗较高。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女,53岁。干咳、乏力、纳差1月余。查体:右侧胸部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呈实音。辅查:空腹血糖2.89mmol/L;空腹胰岛素0.06μU/ml,餐后两小时胰岛素7.50μU/ml;肝肾功能正常;CT查胰腺未见异常;生长激素基础值2μg/L;8;00am查血清皮质醇389nmol/L;胸部CT示右侧胸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免疫组化:CD34(+),CD99(+),VIMENTIN(+),CK(-),EMA(-),CEA(-)CALRETININ(-)。  相似文献   

11.
粗酶制剂对鹅胰液和十二指肠食糜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只装有胰腺-十二指肠长久性瘘管的成年鹅,饲以大麦(占45%)基础日粮。圈养,20:00-8:00禁食,随意饮水。实验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试验期在日粮中添加0.1%的粗酶制剂,并收集胰液及十二指肠食糜。试验期与对照期相比较:①胰液分泌速率降低了17.67%(P>0.05),其中白天降低43.28%(P<0.05),夜间增高了30.88%(P<0.05);②胰蛋白酶活性升高了77.32%(P<0.01),胰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了34.07%(P<0.01),而胰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不大;③胰蛋白酶的总活性提高了48.37%(P<0.01),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总活性分别降低了21.58%(P<0.05)和46.24%(P<0.04);④十二指肠食糜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8.91%(P<0.01)和45.83%(P<0.01),淀粉酶活性则有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体液性调节对鹅胰液分泌具有重要的作用;外源酶与内源酶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十二指肠食糜的酶活性,协调化学性消化机能,以利于提高机体对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成虫活动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卡诱捕法观察美洲斑潜蝇成虫活动特性。结果表明,成虫喜欢在作物离地30~90cm处活动;日间活动高峰期在7:00~9:00和17:00~19:00;成虫量与气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沙地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湖南奶牛养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促进湖南奶业的发展,对长沙地区主要奶牛场奶牛的产奶性能和饲料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8月奶牛的产奶量降至最低;2)不同牛场间4~9月乳成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测定月份和牛场对乳蛋白互作影响极显著;3)长沙奶牛粗饲料明显缺乏.据此,笔者提出了发展长沙(湖南)奶业的主要措施:1)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具有长沙(湖南)特色的奶牛饲料,如全株青贮饲料稻和整粒棉籽;2)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3)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藏北黑颈鹤Gins nigicollis繁殖前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表明:①黑颈鹤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种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大小依次为:取食43.69%,警戒21.78%,保养21.69%,运动7.57%,杂项3.18%,繁殖2.09%。②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在雌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差异。雄鹤的警戒和运动行为比雌鹤高,且警戒行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4种行为雌性较高。③黑颈鹤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11:00以前,各种行为活动相对稳定,11:00之后依次出现了3个取食高峰和1个保养高峰,且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行为无明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④雌雄鹤的取食、警戒和保养行为在不同时段上表现出同步性和异步性。雄鹤取食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14:00),雌鹤的取食高峰分散在一天中的早(8:00),中(12:00,14:00)和晚(17:00)3个时期。讨论了繁殖前期黑颈鹤性别间的行为差异,并与黑颈鹤东部种群以及其他鹤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图2表1参35  相似文献   

15.
为对亮斑扁角水虻转化不同物料获得的虫粉的安全性作出评估,探究饲喂亮斑扁角水虻转化不同有机废弃物获得的虫粉后斑马鱼和大鼠生理、生化和组织病理指标的差异。将斑马鱼和大鼠均分为4组:①对照组(斑马鱼对照组,CK1:投喂绿藻粉;大鼠对照组,CK2:投喂常规鼠饲料);②鸡粪饲养组(鸡粪组,A组):投喂鸡粪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虫粉;③餐厨垃圾饲养组(餐余组,B组):投喂餐厨垃圾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虫粉;④农副产品饲料饲养组(饲料组,C组):投喂农副产品饲料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虫粉。斑马鱼孵化后喂养15 d、大鼠喂养28 d后测生理、生化和组织病理指标。结果显示,除鸡粪组外其他各组对斑马鱼生理、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影响;对照组、餐余组和饲料组水虻虫粉对斑马鱼和大鼠组织病理无显著影响;各组水虻虫粉对大鼠的生理生化指标虽有个别显著影响但均维持在正常值。结果表明,完全以亮斑扁角水虻转化餐厨垃圾和农副产品饲料获得的虫粉可作为高营养的斑马鱼开口饲料和大鼠短期饲养的饲料。  相似文献   

16.
发酵马铃薯渣代替麸皮饲喂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2头大约克夏(♂)×北京花猪Ⅱ系(♂)杂交猪设3组。分别词喂以发酵马铃薯渣代替等量鼓皮的饲粮。试验Ⅰ组(体重30~60kg)添加4%,后期(60~90kg)添加8%;试验Ⅱ组(体重30~60kg)添加6%,后期(60~90kg)添加12%;对照组不加发酵马铃薯渣。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01.33、537,70、531.00g,饲料报酬分别为3.50:1,3.65:1、3.51: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发酵马铃薯渣加入饲粮中代替部分麸皮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7.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是高科技生物工程内涵的“发酵工业”和“酶工程”。由于人们在工厂车间内都是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目前已形成6项产业:(1)微生物食品;(2)微生物饲料;(3)微生物肥料;(4)微生物农药、兽药;(5)微生物能源;(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其中,微生物饲料是白色农业的主体产业。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白色农业新产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部分优质稻基地县优质稻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归纳了5种配套模式:(1)中熟早籼中档优质稻配迟良晚籼高档优质稻模式,该模型适合于我省优质稻基地县及商品粮基地县种植;(2)中熟中档优质早稻配中良中档优质晚稻模式,适合广大双季稻区种植;(3)优质饲料稻早稻配中高档优质晚稻模式;(4)中稻优质再生稻模式;(5)经济作物配-季高档优质晚稻模式。对于第(3)、(4)、(5)种模式,各地可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品种特性和种植面积大小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成鱼池中混养淡水白鲳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措施有:(1)适时放养;(2)以淡水白鲳为主加强投喂高蛋白饲料;(3)养殖过程中,可用漂白粉等防治鱼病,避免使用晶体敌白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原高寒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温度、体积含水量响应特征,为科学评估西藏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周转和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高寒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西藏农牧学院试验农场幼苗期青稞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增温(2.0±0.5) ℃和对照两个处理,采用LI-8100土壤呼吸监测系统,于2017年5月6日、5月8日-5月13日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幼苗期青稞农田昼、夜间土壤呼吸速率特征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呼吸作用对增温的响应特征。【结果】(1)增-温处理和对照的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就土壤温度而言,增温处理最高值出现在12:00-14:00,对照最高值出现在14:00-16:00;两者最低值均出现在00:00-07:00。就土壤体积含水量而言,增温处理和对照日最大值均出现在02:00-09:00;最小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增温处理出现在14:00-17:00,对照出现在14:00-19:00。增温处理和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峰值分别出现在14:00-16:00和15:00-17:00;最小值均出现在07:00-09:00。(2)17:00-07:00两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08:00-16:00两个处理速率变化滞后效应表现不同。(3)通过双变量回归模型拟合土壤呼吸与温度、体积含水量的复合关系可知,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的协同影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结论】增温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促进有机碳分解,加大土壤CO2排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