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生姜的营养特性和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安丘生姜不同生长期的干物质累积规律和养分吸收规律,同时设置不同氮钾素水平,研究生姜高产的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生姜的干物质累积规律表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百分率分别为,出苗期1.28%、苗期26.36%、旺盛生长期65.19%、转色期5.65%,生姜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于旺盛生长期.生姜对钾素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素,对磷素的需求最少;地上部茎叶的氮磷钾需求比例为2.2∶1∶5,地下部块姜的氮磷钾需求比例为2∶1∶2;每生产1 000 kg姜需要从土壤中带走N6.1 kg、P 2.36 kg、K9.4 kg.生姜的产量与氮钾肥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的正相关,只有适宜的氮钾配比和用量才可以增加生姜的产量并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生姜获得高产的适宜氮钾肥用量为氮肥600~750 kg/hm2,钾肥750 kg/hm2.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玉米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河南省玉米土壤供肥、肥料利用效率、养分吸收等主要施肥技术参数,指导玉米科学施肥,通过对2007~2010年在河南省进行的781个“3414”田间试验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玉米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产量平均分别为399.61 kg/667 m2、455.98 kg/667 m2、472.95 kg/667 m2,不施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不同肥力的土壤平均供应氮、磷、钾的能力分别为9.53 kg/667 m2、6.62 kg/667 m2、12.79 kg/667 m2;玉米定产经验公式为Y =0.6585X+294.34;玉米上氮肥、磷肥、钾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26.35%、9.99%、34.45%;玉米形成100 kg产量,平均吸收N∶P2O5∶K2O 为2.22∶1.59∶2.99,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对磷、钾吸收量有减少趋势,而氮则变化不大。玉米不同品种之间100 kg产量养分吸收量也明显不同,从河南省应用最多的5个品种来看,‘中科11’对钾需求较高,‘张玉9号’需磷较高,而‘农单5号’则需氮较高。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与皓达肥配施对生菜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与皓达肥对武汉地区生菜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皓达肥生菜产量为1 738.15 kg/667 m2,较CK处理增产11.80%;皓达肥可促进生菜吸收养分,皓达处理生产1 738.15 kg生菜吸收氮磷钾养分为N 1.40 kg、P2O50.34 kg、K2O 4.69 kg,氮磷钾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4∶3.35,比对照增加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N 17.65%,P2O521.43%,K2O 21.50%;皓达处理氮磷钾肥料养分效力系数分别为0.172、0.075、1.041,较CK处理的0.145、0.063、0.857分别增加18.08%、18.49%、21.55%;皓达处理每667 m2增加成本18.2元,但每667 m2比CK处理增收458.7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解决生姜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根区连作障碍危害问题,以667 m2 追肥N 17.4 kg、P2O5 10.2 kg、 K2O 33.6 kg为常规追肥量(对照),研究比较了不同追肥量处理对生姜植株生长、产量、营养元素吸收 及根区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较常规追肥减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长,且有一定 的增产效果,而较常规追肥减施40%则植株生长不良且减产;而较常规追肥增施20%,可促进生姜植株生 长,但并无增产效果。生姜植株对养分元素吸收量表现为K>N>P,其中N、K元素在生姜植株中含量较 高,P元素在姜块中含量较高,适当增施钾肥,有助于生姜植株对钾元素的吸收和转运过量的施肥,过量 施氮不会在土壤中累积,但过量施用的磷、钾肥则会在土壤中富集;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和土 壤蔗糖酶活性降低,抑制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综合生姜生产效益情况,建议较常规追肥量减施20%化肥, 通过适当减施,可提高产量,调整根区环境,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松阳县进行了生物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生姜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钾肥的施用,能明显改善生姜植物学性状,增加生姜产量,其中以苗期667 m2施用硫酸钾5 kg、生物钾肥1 kg增产最明显,比对照667 m2增产330.4 kg,增幅达24.0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唐君 《西南园艺》2013,(10):19-21
选择重庆市巫山县典型黄色石灰土壤类型,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对玉米进行“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及最佳经济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域该类型中等肥力土壤玉米最佳经济产量为609.19 kg/667 m2;氮、磷、钾肥最佳施肥用量是N 16.3 kg/667 m2,P2O5 6.2 kg/667 m2,K2O 6.7 kg/667 m2(N∶P2O5∶K2O=1.00∶0.38∶0.41);同时,在一定的施用量范围内,对玉米的增产效益是氮肥大于钾肥,钾肥大于磷肥.  相似文献   

7.
不同肥料配比对香蕉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16(44)正交试验研究香蕉有机质肥、钾肥、镁肥、硼肥不同水平间的配施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钾素和镁素含量丰富、硼素较缺乏的香蕉园,以氮(年株N 0.4 kg)、磷(P2O50.16 kg)施用量固定的条件下,香蕉年株施氯化钾1.335 kg+硫酸镁75 g+硼砂0.2%溶液喷1遍(不施有机肥)产量最高,其N∶P2O5∶K2O为1.0∶0.4∶2.0;年株施氯化钾1.0 kg(不施有机肥、镁肥和不喷硼)肥效最好,667 m2净利润2 559.6元,投入产出比1∶1.89,其N∶P2O5∶K2O为1.0∶0.4∶1.5。有机质肥对增产作用不大,但可改善果肉品质。在土壤镁素含量丰富的香蕉园,不宜盲目增施镁肥;在土壤硼素较缺乏的香蕉园,每年喷1遍硼砂0.2%溶液。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封市金明区地力条件下,西瓜667 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22.08 kg、P2O512.97 kg、K2O 13.58 kg,最高产量为2974.998 kg,氮、磷、钾比例为1∶0.59∶0.62。  相似文献   

9.
以“金冠1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番茄植株生育、氮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肥的施用量对番茄茎高和茎粗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10 kg/667m2的施钾量能显著促进果实中钾的积累,钾素的分配呈果>茎>根>叶的趋势,果实中含氮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明显提高,在施钾量达到10 kg/667m2水平时,产量最高,平均为14 546.2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福安市巨峰葡萄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3.9%、28.0%和31.1%.在试验条件下,每667 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6.95 kg,N∶P2O5∶K2O =1∶0.78∶1.22,最高产量为1 476.7 kg;每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6.08 kg,N∶P2O5∶K2O=1∶0.78∶1.23,经济产量为1 475.4 kg.  相似文献   

11.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青花菜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园田土为基质,采用#FSN、P、K肥及其不同组合共8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钾肥是青花菜优质高产的关键肥料,其与N或NP组合施用,对源库比例、产量、VC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等具有加成作用,NK处理可比单独用N单球重提高110.8%;N肥可提早采收期;青花菜产量与地上部干重、植株开展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各产量、品质性状等分析,青花菜需NPK配合施用,以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产量,并改善花球品质。  相似文献   

13.
种块大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条件下,生姜出苗期随种块的增大而提早。幼苗期,较大种块处理的植株长势较旺,但茎叶旺盛生长期后,过大或过小的种块处理都不利于生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姜产量以75 g左右的种块处理为最高,达3 572.4 kg·(667 m2)-1,而100、50、25 g种块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为3 250.2、3 077.9、2 600.1 kg·(667 m2)-1。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高。与施用等量无机养分处理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肥料能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根茎产量提高9.17 %。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评价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该地苹果园不同养分投入量、投入类型以及各养分在0~60 cm土层分布状况,并进一步采用产量差法探究最佳养分投入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有机肥平均施入量为5934.72 kg/hm^2,以鸡粪、羊粪、牛粪为主;无机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777.63 kg/hm^2、421.86 kg/hm^2、543.39 kg/hm^2。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含量均达到了丰富水平,但有效锰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效铜、有效锌处于适量水平。产量差模型分析显示,河北省太行山苹果园最高产量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821.87 kg/hm^2、580.73 kg/hm^2、676.99 kg/hm^2。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降低氮、钾肥投入,适当补充磷、锰肥,同时搭配有机肥。  相似文献   

16.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生姜连作模式下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采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对栽培土壤进行调理,研究不同方案对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迈格沃+多欧+力欧+中霖有机肥"组合调理栽培土壤,生姜播后出苗快且整齐,植株长势强旺,茎秆粗壮,抗姜瘟病能力强,产量高,可以明显促进生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苦瓜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苦瓜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m^2施纯N20kg、N:P2O5:K2O=1:0.5:1.1+有机质配方效果最好,比其他处理增产率高7.3%~75.2%,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减少NPK养分15.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