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村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培养新型农民,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技推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信息化促进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省科技厅、团省委决定联合开展“信息直通车”——广东青年新农村建设服务行动(简称“信息直通车”行动)。“信息直通车”行动是在省科技厅实施的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着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蒋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24-3826,3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农村税费改革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按照我国实际,立足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而提出的一个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决策。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义,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调农村那一方面的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不仅强调了整个农村的政治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而且强调了这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思想。要协调推进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强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清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现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最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先后提出的“统筹域乡”“两个取向”、“建设新农村”,三者之间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域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战略思路,以工哺农,以域带乡是战略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略具体化。“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构成有机的整体,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就是要求我们既要发展农村经济生产力,又要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西藏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明确这些十分丰富的内容,同时要抓住农村全部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牧区改革发展的全局。为此,西藏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蕴涵着四个新的思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悖论现象,影响和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悖论现象,影响和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新疆自然环境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种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发育迟缓,产业结构低度化,城镇化水平低等多方面。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疆实际状况相结合,促进新疆的农业生产发展为核心,提出了一些加快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浚县农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新一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智伟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72-173,175
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以前强调城市对农村的支持,资金和政策上的帮贫扶困,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已很难真正地促进农村的快速健康地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崛起,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该充分发挥支农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目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2):44-46
<正>1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农业院校的重要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农业院校应该深化和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建立“三大职能”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以此拓展和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