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氨基酸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的家畜中,猪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问题最严重,其妊娠期胚胎及胎儿死亡率高达50%。胎盘功能不全是母猪繁殖性能不佳和仔猪初生重较低的主要原因。通过营养措施增强胎盘的生长和功能,可为提高胚胎和胎儿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发现,妊娠早期即胎盘生长最快的时期,母猪尿囊液(营养物质的储备库)所含氨基酸中精氨酸家族的含量出现不寻常的丰富。精氨酸通过代谢可生成鸟氨酸、脯氨酸和一氧化氮(NO),这些产物在体内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更为重要的是,NO是血管舒张和血管生成因子,然而鸟氨酸和脯氨酸是胎盘合成多胺的底物,后者又是蛋白质合成和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物质。此外,精氨酸、亮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可激活体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胎盘细胞生长。为了将有关氨基酸生物化学和营养的基础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在小母猪妊娠的第14~28天或第30~114天,在其日粮中添加0.83%的L-精氨酸,结果母猪的产活仔数及其初生窝重均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0.4%L-精氨酸和0.6%L-谷氨酰胺,可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仔猪初生体重的个体差异,提高窝初生重。功能性氨基酸通过调节NO、多胺和蛋白质的合成,可刺激胎盘生长和母体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向胎儿的转运,从而促进孕体的存活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妊娠母猪的精氨酸营养与胎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胎儿发育迟缓(IUGR)是养猪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妊娠母猪精氨酸不足可能是造成IUGR的主要原因。精氨酸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氮(NO)、多胺等,这对于血管生成、胚胎形成、胎盘滋养层生长、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等都很重要。给妊娠母猪补充精氨酸可以增加母猪的产仔数,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基础研究的发展,精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必将在动物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日粮中添加L-精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氨酸是NO和多胺合成的底物,而这两者对哺乳动物胎盘血管形成至关重要。本试验旨在验证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可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假设。试验选用52头体重为166.3±1.8kg怀孕母猪,单栏饲养。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分为两组,一组在日粮添加1.0%的L-精氨酸;另一组添加1.7%L-丙氨酸。在第30d时将妊娠母猪随机分组,分别饲喂该两种日粮,日粮每千克均含有13.0MJ代谢能和12.2%粗蛋白。在妊娠的第30、70、90、110d对测定母猪的背膘厚和体重并进行采血。母猪在妊娠第110d转入产房。产后记录产仔数,活仔数及仔猪初生重。在妊娠第90d(P〈0.010)和第110d(P〈0.001)的时精氨酸组母猪血浆尿素氮较对照组低。精氨酸组活仔率和窝重比对照组相分别高22%(11.40vs.9.37,P=0.032)和24%(16.38vs.13.19kg,P=0.016)。结果表明:通过精氨酸营养调控能使母猪窝产活仔数提高2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过氧化氢酶,来探讨过氧化氢酶对怀孕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猪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试验将72头怀孕长大母猪随机分为两组,形成典型对照试验,分别喂给过氧化氢酶制剂添加料和常规料,然后收集怀孕35天活胚数、活胚重、产仔数、健仔数、初生均重等数据。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能防治母猪群外源性繁殖力低下综合征,通过促进精氨酸内源合成,提高动物窝产仔数和初生重,增强种母猪的繁殖力,清除母猪群毒素干扰状态,持续保持母猪群高PSY水平,解除母猪氧化应激状态,保持后续高水平的MSY,增值原有效益。  相似文献   

5.
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合成以及传统饲粮供给的精氨酸并不能满足母猪的最佳营养需要,因此需外源添加,其对母猪胎盘、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精氨酸的理化特性、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精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重点阐述精氨酸营养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L-精氨酸(L-Arg)对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诱导的猪宫内生长受限的缓解作用.试验选取40头预产期相近、2~4胎次的长白×大约克夏妊娠母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Ⅰ(正对照)、处理Ⅱ(负对照,注射L-NAME)、处理Ⅲ(L-NAME+1.0%L-Arg)和处理Ⅳ(1.0%L-Arg),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孕85~105 d,处理Ⅱ、Ⅲ世猪连续21 d于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2.5 mL的L-NAME溶液以诱导宫内生长受限(IUGR),剂量为15.0 mg/kg BW.处理Ⅰ和Ⅳ母猪则以相同方式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妊娠第85天、第105天耳静脉采血,分娩时取胎盘血液以测定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含量.记录窝产仔数、窝活仔数、窝仔重、窝活仔重、仔猪初生重及活仔初生重,计算IUGR发生率.结果表明:1)在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0%精氨酸,窝产活仔数由11.20头显著提高到12.60头(P<0.05),窝活仔重由16.21 kg提高至18.26 kg(P<0.05),仔猪IUGR发生率由17.49%降低至6.35%(P<0.05);2)注射L-NAME的母猪窝产活仔数降低了19.64%(P<0.05),窝活仔重降低了27.14%(P<0.01),而仔猪IUGR发生率则显著提高至34.49%(P<0.01).但在注射L-NAME的同时给母猪补充1.0%精氨酸后,窝产活仔数、窝活仔重达正常水平,仔猪IU-GR发生率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给妊娠母猪注射L-NAME,胎盘血清NO、TNOS合成量显著降低(P<0.01),但饲粮中补充1.0%精氨酸后,胎盘血清NO、TNOS合成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知,给妊娠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0%精氨酸后抵消或逆转了由L-NAME诱导的胎盘血清TNOS、NO合成最降低及胎猪生长受限作用,促进了胎猪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并有效地预防了I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产仔数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在种猪选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遗传上主要通过选择排卵数、胚胎成活率以及子宫容量(uterine capacity)来提高窝产仔数,但排卵数与胚胎存活率之间呈负相关,窝产仔增加的结果是初生重的降低,降低了母猪的生产效率。目前多数人倾向于通过选择子宫容量,提高胎盘效率来提高产仔数及胎儿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L-肉碱(L-carnitine,CN)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饲粮中应用越来越多,文章综述了饲粮添加CN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有关妊娠母猪饲粮添加CN对窝产仔数影响的研究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认为能提高窝产活仔数,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不能。但研究一致表明,在含低水平天然肉碱的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CN能提高仔猪个体及窝初生重并促进哺乳仔猪的生长。CN促进宫内发育的生化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证据显示,它能影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从而促进较大胎盘的形成,进而提高宫体内部营养和刺激胎儿体内葡萄糖氧化,这些机制可部分解释为仔猪初生重的提高。CN对哺乳仔猪的生长刺激效应,可能是因CN补充改善母猪所产仔猪的吸吮行为造成,这种吸吮行为的改善可提高母猪产奶量。总之,近期众多研究表明,饲粮补充CN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妊娠母猪内源肉碱合成量不能满足其代谢需要。  相似文献   

9.
母猪繁殖性能高低是决定整个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产仔数是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性状,由于母猪窝产仔数的遗传力低(0.05~0.30),所以通过表型选择来提高母猪窝产仔数,效果不显著。为此,人们希望探索窝产仔数指标选择以外的途径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养猪学者都对与窝产仔数有关的因素如子宫容积、子宫内膜毛细血管的分析、胎盘重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研究得出母猪胎盘效率不同会对其产仔数有很大的影响,即母猪胎盘效率高的,其窝产仔数就高,胎盘效率低的,其窝产仔数就低。母猪胎盘效率就是指仔猪出生窝重与胎…  相似文献   

10.
以法系大约克母猪6397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授精员、与配公猪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授精配种员对母猪怀孕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公仔数、产母仔数、初生窝重、木乃伊数、畸形数、健仔数、断奶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其中,3组怀孕天数最高为114.08 d,比1组提高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及泌乳期日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血浆部分氨基酸水平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4头二元杂交母猪(5~6胎),随机分成2组,每组17头,每头母猪为1个重复。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0.05%NCG日粮(NCG组)至产后第21天(仔猪断奶),试验期共5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CG组仔猪初生活仔重和初生窝重分别提高11.11%和30.12%(P0.05);NCG组母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84、1.54头,NCG组死胎率和弱仔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6.31%和37.29%,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仔率和母猪泌乳量分别提高了10.06%和2.70 kg/d(P0.05);NCG组母猪妊娠第110天血浆精氨酸、脯氨酸和鸟氨酸浓度均显著提高了21.66%、44.77%和23.04%(P0.05);NCG组仔猪日增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均显著提高了12.18%、11.95%和31.10%(P0.05),仔猪断奶后发病率显著降低了29.79%(P0.05)。综上所述,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0.05%NCG可以提高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血浆部分氨基酸水平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日粮纤维的营养学功能及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性状主要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均重及初生窝重、泌乳力、断奶仔猪数、断奶个体均重及断奶窝重,其中,产仔数是最重要的繁殖力评定指标。日粮纤维对家畜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存在负面影响,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日粮纤维独特的性质在母猪的营养研究中备受关注。文中将从日粮纤维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理化特性着手,阐述日粮纤维添加到母猪妊娠日粮中对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选用妊娠80 d的长大母猪32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3),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4%、0.08%、0.12% NCG.母猪妊娠第110天采血分离血浆用于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NO、NOS、激素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0.08%NCG比空白对照组窝产活仔数提高11.75%(10.75 vs.9.62,0.05<P<0.1),窝产活仔总质量提高13.23%(16.52 kg vs.14.59 kg,P<0.05),窝产死胎数降低57.14%(0.75 vs.1.75,P<0.05),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同时提高了血浆精氨酸、NO、生长激素、锌离子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0.04%和0.12% NCG也改善了母猪部分繁殖性能.上述结果表明,母猪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NCG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NCG有效提高了母猪内源精氨酸的合成,改善了母猪子宫内环境和胎猪营养供给,保证了胎猪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评估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初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将12头第3~4胎次、体重接近、膘情和健康状况一致、妊娠第60天的长大(长白×大白)二元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试验日粮(常规日粮添加1%精氨酸,同时减少1%豆粕),试验从母猪妊娠60 d开始至分娩结束。结果: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1%精氨酸能显著提高窝产活健仔数、活健仔率、平均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P<0.05),极显著提高初生仔猪小肠重量和长度(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空肠绒毛宽度(P<0.05),显著降低小肠各段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小肠各段绒隐比(P<0.05)。结论: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能显著提高初生仔猪肠道发育水平。 [关键词]肠道发育|精氨酸|初生仔猪|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浆一氧化氮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2胎次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母猪。各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L-Arg+1.70%L-丙氨酸(L-Ala)(0 L-Arg组)、0.4%L-Arg+1.02%L-Ala(0.4%L-Arg组)、0.7%L-Arg+0.51%L-Ala(0.7%L-Arg组)和1.0%L-Arg+0 L-Ala(1.0%L-Arg组),各组添加L-Ala以满足等氮平衡需要。试验期从母猪配种当天到分娩。结果表明:1.0%L-Arg组比0 L-Arg组显著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P<0.05),随着饲粮中L-Arg水平的提高,窝产仔总数和初生个体重有上升趋势(P>0.05);母猪妊娠第30、60和90天,1.0%L-Arg组血浆中Arg、鸟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母猪妊娠第90天,各组间的血浆脯氨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30、60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妊娠第30、60、90天,1.0%L-Arg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第90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经回归分析,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血浆中各氨基酸、一氧化氮含量及TNOS和iNOS的活性与饲粮L-Arg水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L-Arg水平变化对母猪妊娠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明显,饲粮中添加1.0%L-Arg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48头浙江中白后备母猪按窝别、体重分成4组,在6~8月龄和配种后至第二胎分娩后20天期间,分别饲喂菜籽粕(含硫代葡萄糖苷 3.7mg/g)替代饲粮中豆饼蛋白质0、25、50和75%的4种后备母猪饲粮和繁殖母猪饲粮,以研究饲粮菜籽粕水平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菜籽粕水平对母猪采食量、初孕年龄、头胎断奶至第二胎怀孕间隔时间、一次情期受胎率、平均妊娠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60日龄育成数、后备母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猪初孕年龄和断奶再怀孕间隔时间有随饲粮菜籽粕水平增高而延长的趋势,产活仔数和育成仔数有下降趋势。后备母猪增重成绩以25%菜籽粕替代组较优。仔猪20和60日龄平均体重菜籽粕组显著低于豆饼对照组(P<0.05),60日龄平均体重,50%菜籽粕替代组显著低于25%替代组(P<0.05)。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菜籽粕用量,按补充蛋白质计,以不超过25%为宜。  相似文献   

17.
营养调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两个组,并设相应的对照组,通过试验得出妊娠母猪妊娠早期日粮中补加一定量的甲基吡啶铬、叶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A,结果显著地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平均为29.5%,对初生重和仔猪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在母猪妊娠早期的日粮中补加甲基吡啶铬和叶酸等进行营养调控,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年~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215;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lt;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lt;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小时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lt;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产仔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的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 h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在繁殖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繁殖障碍,包括乏情、排卵数少、受胎率降低、产仔少、胚胎或存活胚胎少及难产。在世界范围内,繁殖母猪由于空怀时间过长、产仔率低、窝产仔数少等繁殖原因而被早淘所带来的损失很大,特别是青年母猪。与繁殖母猪繁殖力有关的因素包括日粮营养含量、饲喂水平(主要的)、遗传、圈舍面积、环境温度、管理和疾病等。窝产仔数减少的原因包括:排卵数少、受精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