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泉豆5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间材料泉系253-1为母本,中间材料泉系97A2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43.5 kg·hm~(-2),比对照品种华春2号增产2.6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35.5 kg·hm~(-2),比对照华春2号增产6.0%。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南、广东南部、广西北部和中南部、福建、江西南部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桂春豆108是以泉豆937为母本、桂早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逐年参加品种比较、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品质和抗性鉴定,表现早熟、高产、高蛋白、抗性和适应性好。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01)。适宜在广西、福建中部、江西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长江春2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春2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05年以蜀鲜205(贡豆12×台75)为母本,鲜食大豆品种七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 ~201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大豆病毒病.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北豆2号属北方春大豆早熟高产品种,抗逆、抗倒伏、抗灰斑病,主茎型,株高70 cm左右,生育期为115 d.2003-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229.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6.8%;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323.5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4.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福豆310系2005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全生育期113d左右,单产2250kg/hm^2左右。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于2003年7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17.2kg/667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9.8%。其中2001年平均产量225.6kg/667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18.2%,在全国四大区、9个组、83个点、75个试验品种中居首位。在新疆阿克苏良种场区试点,最高单产355.9kg/667m^2。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鲜食大豆新品种晋科4号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2012年晋科4号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鲜食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74.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9.01%;该品种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中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干基蛋白质含量达45.85%,属高蛋白鲜食品种,适合我国黄淮海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9.
长农38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以吉农18为母本,九交9895-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508.48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86)平均增产4.4%。201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88.33 kg·hm~(-2),较对照吉育86增产2.3%,位列3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13。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广适、抗逆性强,适宜在吉林省中部、内蒙古东部温和区、土默川及河套平原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荆豆3号是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于1996年以鄂豆4号为母本、96-2为父本,采用有限杂交和系谱法育成的夏大豆早熟品种。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综合性状优异。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荆豆3号(鄂审豆2010001)。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兼抗花生新品种粤油202-35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油202-35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兼抗花生新品种。平均单产3371.6kg/hm^2,比对照种粤油116增产20.5%,达极显著水平。其锈病发病级数为3级,青枯病抗病率为89.1%,均达高抗水平。粤油202-35的蛋白质含量为32.23%,脂肪含量为53.5%,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56,属高耐贮存品种。该品种的株型较矮,叶色灰绿,叶片厚,根系发达,具抗倒伏,耐旱、耐涝等特  相似文献   

12.
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五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双五号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经全国多点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表现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耐)病性强,熟期早,吕质优良等特征,上海市区试平均产量2424.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4.96%,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075kg/hm2,199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GS濮海10号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选育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经全国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表现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抗(耐)病性强,中熟,品质优良等特征。国产区试(黄淮海中片)三年平均产量2736.15kg/hm^2,比对照鲁豆4号增产13.89%,最高产量达3820.05kg/hm^2,2001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中组1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早籼稻品种,202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江山市于2018年引入试种示范,田间表现出熟期早、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性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等特点,高产栽培产量潜力可达10.00 t/hm 2以上。本文介绍了该品种在江山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桂花836是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花1026”为母本、以“远杂9102”和“粤油223”为父本,先后进行2次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耐瘠耐旱等优点。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各珍珠豆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要注意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控苗。  相似文献   

16.
淮香粳15号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等优点。本文总结了淮香粳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博Ⅱ优270是广西玉林市农科所于1993年用博ⅡA与恢复系玉270配制而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5年起,博Ⅱ优270先后在漳州市的漳浦、龙海等十个县试种,一般栽培水平下单产可达7500 kg.hm-2,表现出优质、高产和稳产的特点,适合漳州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冀豆23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2×nf1(冀黄103)杂交一代为母本,以冀豆1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籽粒较大,蛋白质含量45.23%,蛋脂总和64.16%,是高蛋白和蛋脂双高品种。于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丹玉201号玉米杂交神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C89为母本,S9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淀粉玉米新品种,经辽宁省区试结果表明:丹玉201号比对照种丹玉39号增产10%以上,并且具有抗病,抗倒伏,耐旱,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已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亚1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原茎、长麻、全麻及种子产量分别为6283.5,930.6,1416.5和758.5kg/hm^2,分别比黑亚7号(对照)增产10.6%,19.6%,18.6%和11.9%。长麻率18、4%,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属于优质、高产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