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虫害监测与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皖江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位置,是安徽省水稻的主产区,上接湖北、江西,下接江苏等水稻生产大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的实时监测工作,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水稻生产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各类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等级。结果显示,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害虫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此外,二化螟呈现局部发生,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状况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爆发的趋势。而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关于明清时期黑河流域水稻的种植,学界迄今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黑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水稻种植的分布、农时、农具及水稻用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弥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历史时期稻作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某流域农田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状况、空间变异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2017年9—11月期间陆续在该流域采集水稻籽粒样品以及对应水稻田土壤样品各938个,测定其Cd、Hg、As、Pb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ArcGIS和SPSS对土壤和水稻籽粒中不同的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研究区土壤和水稻籽粒的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分布规律来看,Cd、Hg、As和Pb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Cr空间相关性则较弱;水稻籽粒中5种重金属的空间相关性均较弱。流域耕层土壤5种重金属中除Cr外,其余含量均较高,并且在南部中心区域呈现一个明显的大斑块污染区,向四周平缓扩散;水稻籽粒中Cd和As风险较高,主要在流域沿岸地区。从研究区土壤-水稻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布情况来看,不同区域的重金属风险存在明显差异。耕层土壤重金属风险指数跨度较大,处于轻微风险;水稻籽粒风险指数跨度较小,不同区域的水稻籽粒重金属风险差异不明显,有11个点位属于中等风险级别,其余属于轻微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4.
大理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总结集成出大理州洱海流域水稻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实现洱海流域水稻生产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作者介绍了该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安徽省合肥市政府要求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实施水稻绿色种植全覆盖,全面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主推紫云英+优质水稻绿色种植模式,这必将有效控制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巢湖大米知名度,实现乡村振兴、宜居宜业的富民目标。紫云英优质水稻轮作模式是利用上年冬闲田种植紫云英,来年春夏季轮作优质水稻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四川省主产水稻地区的灰棕紫泥土、紫泥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红棕紫泥土、棕紫土、老冲积黄泥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灰棕冲积土和红紫泥土10种不同类型土壤和生态条件,研究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生态条件与产量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农作技术条件下,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和灰棕紫泥土供给氮、磷、钾中的一种养分或两种养分能力强,或有机质含量高,因而其水稻产量高,水稻生产上要注意增施其缺素养分。可进一步高产高效;其余土壤类型,要增加氮、磷、钾施用量。可提高这些土壤类型的水稻产量潜力。研究同时表明。在一定营养基础上,产量形成期日照时数多少和日昼夜差大小是影响水稻高产和年度间产量稳定性的重要生态条件。酴养分和生态条件外,水稻品种自身产量潜力是水稻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8.
对岷江和涪江流域的279份水稻地方品种与野败珍汕97A测交F1鉴定,结果表明:在两江流域的水稻地方品种中存在着对野败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程度不同的品种,可供育种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魏露苓 《农业考古》2004,(3):115-119
印度是一个具有同中国一样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河——恒河平原土地肥沃,是产生和发展农业的好地方。考古发现显示,早在公元前7000年,那里就有了栽培水稻。在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500-1700)遗址中,发现有栽培作物大麦、小麦、水稻、棉花、椰枣等,还有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化石。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示范区建设,在9个典型流域建设18个示范区。其中,江苏省太仓市积极推进农作物绿色、安全、高效生产,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水稻一次性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探索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在太仓各镇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示范推广水稻机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对改善流域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制定适合流域内农田养分管理技术的重要内容。为探索适合绍兴市水网平原施肥指标体系,研究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分析多年有关试验数据得到水稻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初步建立了绍兴市水网平原土壤氮、磷和钾在极低、低、中和高条件下的施肥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适合在绍兴市水网平原水稻施肥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域粮食安全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是指在保证流域粮食安全的条件下,流域粮食生产所需的农业水资源最低标准。本考以流域为单元,研究粮食安全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主要研究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等粮食作物。从口粮标准入手,推算流域粮食总需求量,再根据各类粮食作物的需水量和有效降雨量,最终得到流域内粮食完全自给条件下的实际灌溉需水量,其最小值即为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13.
都龙矿区土壤与植物镉、锌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Cd、Zn污染的小白河流域河流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已受到Cd的严重污染,底泥和水稻土Zn含量已超出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小白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各采样点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都很强,主要原因是Cd含量过高。生长在土壤污染区的植物Cd、Zn含量显著较高,即植物在土壤污染区受污染严重,应采取措施对污染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该文总结了适合江西赣江流域洪涝灾害水稻抢救技术规程,该规程技术成熟,简单明了,操作性强,能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对水稻危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氮肥减量施用对巢湖流域水稻生长、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施氮量180 kg/hm2为基础,设置0、60%、80%和120%N施用量5个处理。在水稻成熟期,采集25株考种样,测定产量构成性状,并且测定每个小区籽粒产量。[结果]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2年试验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3%~1.92%和-2.36~2.57%,平均增产0.32%和0.34%,基本持平;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及表观利用率均明显提高,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下降而增大。[结论]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在巢湖流域水稻土区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籽粒产量影响不大,同时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 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 kgN·hm-2和1472.7 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养分含量特征,在该区域采集60个水稻土耕层样品,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以中性为主,平均pH6. 90,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主要为砂质壤土和壤土;从养分平均含量来看,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丰富,属第2级(较丰富),有机质含量属第3级(中等),速效钾属第4级(缺乏),含量偏低。因此,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种植中应注意控制氮磷肥用量,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荆江流域的粮食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在1990年代之前,该地区的稻田肥料以粪肥和绿肥为主;此后,化学肥料开始广泛应用于水稻栽培,并形成连锁反应,机器耕作逐步取代牛耕,化学肥料取代粪肥和绿肥,耕牛消失殆尽。肥料的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变迁表明:农业社会中某一文化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一项农业习俗的变化,会引起整个农业生计方式和农村社会的变迁;新的适应完成之后,社会系统才会复归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空间分布规律,2009年11月至12月在巢湖流域采集了253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其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平均值为7.13 mg/L,超标率(10 mg/L≤NO-3 N<20 mg/L)和严重超标率(NO-3 N≥20 mg/L)分别为15.81%和7.11%。不同土地类型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村庄>菜地>果园>旱地>城镇>水稻-油菜(或小麦)轮作田>单季水稻田>养殖场。巢湖流域绿色水稻产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比非绿色水稻产区低。农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化肥氮施用量、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农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具有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降低的趋势,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化肥氮的年施用量超过100 kg/hm2或地下水位低于9 m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存在超标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安徽江淮流域水稻生产受特殊的多雨高湿气候影响,病虫多发,病虫防控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江淮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