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材,取其茎段和叶为外植体研究芦荟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①外植体以茎段为佳.②适当浓度的NAA对芦荟出芽(0.2 mg/L)和长根(0.5 mg/L)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则抑制出芽和根的分化.且培养基中加入NAA有利于壮苗.③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以MS+BA 5 mg/L+NAA 0.2 mg/L+活性炭1.5%最优,中国芦荟的繁殖系数大于木立芦荟.木立芦荟生根培养基以MS+BA4 mg/L+NAA 0.5 mg/L+活性炭3‰为佳,中国芦荟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 0.5 mg/L+IBA 0.5 mg/L为佳.  相似文献   
2.
3.
酿酒微生物计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倾注法接种不同菌株,并对平板菌落分别进行人工计数与自动计数,对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的菌落识别功能和计数准确性。结果表明,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对于菌落较小的细菌类能准确地快速计数,重现性好,最大误差率为3.95%;但对于菌落形态较大的霉菌类、酵母类等计数准确率低,最大误差率分别为42.86%和35.50%。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以自动计数为主,通过合理设置菌落直径、颜色、亮度、背景偏差等参数以方便自动计数,同时采用人工计数对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计数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系姜科姜属植物,原产我国和东南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5.
6.
高效生物饲料菌株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5株饲料菌株选育出了氮素转化菌S4、纤维素分解菌A408-2、淀粉分解菌C-24、产酸菌XJ、生香菌R-3共5株高效生物饲料菌株,其最佳组合及比例为A408-2∶C-24∶R-3∶S4∶XJ=3∶4∶2∶2∶4,该菌株组合对原料适应性较强,可使高粱秆的纤维素含量降低11.93个百分点,玉米秆的蛋白质含量提高3.82个百分点;接种方式以先接种好氧微生物,再接种厌氧微生物较佳;发酵时间以1周为宜。  相似文献   
7.
用紫外线诱变育种法,选育出C-24和LZ-24两株性能较优的小曲根霉菌株,实步试验结果表明,C-24和LZ-24两株根霉菌具有生长速度快,糖化酶活力高,产酸少,对酿酒原料适应性广,制曲效果好,出酒率高,酒质好等特点,经有关小曲生产厂家多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高产蛋白酵母菌株S4.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蛋白酵母菌株S4.107,该菌株生长速度快,粗蛋白含量高达27.31%,较出发菌株提高22.96%,净增5.1百分点;较麸皮原料提高67.85%,净增11.04百分点。S4.107的最佳生长时间为26h,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适宜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适宜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汁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9.
两种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国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材,取其茎段和叶为外植体研究芦荟的组培快繁。结果表明:①外植体以茎段为佳。②适当浓度的NAA对荟出芽(0.2mg/L)和长根(0.5mg/L)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则抑制出芽和根的分化。且培养基中加入NAA有利于壮苗。③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均以MS+BA5mg/L NAA0.2mg/L 活性炭1.5‰最优,中国芦荟的繁殖系数大于木立芦荟。木立芦荟生根培养基以MS+BA4mg/L NAA0.5mg/L 活性炭3‰为佳,中国芦荟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5mg/L IBA0.5mg/L为佳。  相似文献   
10.
芦荟作为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供应市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然而芦荟育苗生产上通常采用的分生法、插枝速度很慢,不能满足当今芦荟种植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对芦荟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可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性能稳定的种苗供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