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2019年中卫市臭氧监测数据与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在对高浓度臭氧污染发生时段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中卫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中卫市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月变化和日变化都呈单峰分布,臭氧浓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白天高于夜间,月浓度峰值出现在夏季7月、日浓度峰值出现在下午14—18时;臭氧浓度与太阳辐射、温度和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当夏季午后太阳辐射大于30 W/m2、气温大于29℃、相对湿度小于40%、风速小于4 m/s、风向为偏东或偏南风时,易发生高浓度臭氧污染;500 hPa受较为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处于脊前西北气流里,地面上受发展强大的热低压控制是中卫市发生臭氧污染的典型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2.
孔萍  焦鸿渤  肖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45-9748
根据庐山45年的气候和火灾历史资料,将气候要素按年代划分,首先用一元线性模拟年代间气候因子(气温、风速、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方差分析,确定出气候变化显著因子为风速和气温 其次,应用相关分析法,得出影响森林火灾的气候因子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森林火灾次数增加,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相似文献   

3.
作物模拟中的常年气候数据生成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前人工作为基础,建立了常年逐日气温(包括平均,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生成模型。并对降雨量和太阳辐射模型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效果。采用VB6.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研制成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作物模拟中的常年气候数据生成了系统,利用南京40年和郑州30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分别对该系统进行检验。模拟值与实际情况相符,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89。  相似文献   

4.
商毅  刘青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80-2581,2636
利用本溪县新、旧站点搬迁前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对新旧站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了新站与旧站气象要素的订正模型。结果表明,站点搬迁造成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风速和降水量等差异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风速偏大;新站与老站温度、湿度、降水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订正模型回代误差小。  相似文献   

5.
安康地区森林火险程度不仅受当日14时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风速、24h蒸发量等气象要素控制,而且与前期的温度、相对湿度、降雨及风速均值有关;研究还考虑了季节变化和地面积雪对森林火险的影响。经综合分析,利用true BASIC编写了回归计算程序,得出了3种不同的预报模型。经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建立的预报模型适合于安康地区的特点,提出的火险级和预防对策可供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6.
李祥福  韩雪婷 《北京农业》2013,(33):193-194
利用湖北省阳新站要素资料,并综合考虑阳新站周边参考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风速等要素资料,利用了差值比较、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阳新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及原因,客观地反映了阳新站址站迁移、周边城市化建设、探测环境破坏对气温、降水、风速以及湿度观测资料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桂西北喀斯特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1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月参考腾发量(ET0),分析各气象因子及ET0的年际变化特征,并计算ET0对太阳净辐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探讨ET0近60年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桂西北地区气温呈小幅升高趋势,温度增长量变化范围为0.004-0.186℃/10a,60年平均气温上升范围为0.024-1.116℃;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减少趋势,降雨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桂西北地区ET0最敏感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其次为太阳净辐射和气温,风速对其影响最小;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呈单峰型分布,夏季较大,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分布,夏季较小,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在雨季较小;桂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对ET0的负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51%,气温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减少对ET0的正贡献率分别为1.36%和3.36%,负贡献大于正贡献,导致ET0下降。研究阐明了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是引起桂西北ET0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方法]采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9431)新旧站址2000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南宁新旧站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站址本站气压、气温均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址;降水量、日照差异大,变化无规律。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站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及测站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南宁国家基本观测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性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2012年济宁市API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济宁市空气质量状况分布特征,分析空气污染指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9年济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率为92.3%,年平均AP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季节变化明显;污染指数与降水量、低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济宁市空气污染日主要受S和WN风影响;不同的污染指数等级所对应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成反比关系,能见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能见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污染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风速越小,能见度的范围越低。  相似文献   

11.
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4—9月,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地土壤蒸发量;利用ETgage模拟蒸散仪监测林地局部蒸散量,对比分析长沙丘陵地区土壤蒸发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土壤蒸发随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长沙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蒸发总量约为192.15 mm,日均为1.05 mm;不同空间位置上,阳面、绝对阴面、...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4.
在掌握开花时期油橄榄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气象因子与树干茎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时期油橄榄晴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单峰形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15:00,雨天树干茎流日变化呈双峰形趋势,晴天树干茎流量比雨天提高了15.8%。油橄榄开花时期树茎流量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呈降低的趋势,当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12:00-15:00,与茎流出现峰值相同,太阳辐射与树茎流量间关系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茎流值会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减低,当空气相对湿度>20.9%时树干茎流呈下降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与油橄榄树茎流量两者间呈负相关,而空气温度和风速与树茎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虽然空气温度与茎流量与相关性较低,但当空气温度>25.7 ℃时树干茎流会小幅度下降。通过分析气象因子与油橄榄茎流速率的关系,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小时尺度上,太阳总辐射对油橄榄树干茎流速率的影响最大R2=0.655,对开花时期油橄榄树茎流速率的影响气象因子为太阳辐射>风速>空气湿度(负相关)>空气温度。在油橄榄开花时期可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油橄榄树的潜在茎流量,以此为油橄榄开花时提出合理的节水补灌时间,对后期增加挂果量和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6.
库车白杏茎直径和茎液流速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库车白杏(Armeniaca vulgaris‘Kuchebaixing')茎干直径、茎液流速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茎干直径和茎液流速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库车白杏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以色列PhyTech公司生产的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控系统对库车白杏的茎干直径、茎液流速及其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进行同步自动采集,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库车白杏茎直径变化过程曲线呈不规则锯齿状24h左右的周期性波动变化,晴天茎直径变化过程曲线比较平滑,阴天和雨天波动较大;茎直径变化与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太阳总辐射和土壤水势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呈线性负相关.库车白杏茎液流速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雨天的茎流速率变化过程有较大的起伏震荡;茎液流速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太阳总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呈线性负相关.[结论]库车白杏茎直径日变化呈白天收缩,傍晚、夜间复原或膨胀,与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太阳总辐射、土壤水势、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差紧密相关;茎液流速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太阳总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准确量化半干旱区森林植被耗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植被-水-土的综合管理至关重要。选择内蒙古大青山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法监测树干液流,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华北落叶松冠层蒸腾存在明显月、季节变化,冠层蒸腾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月蒸腾量(mm)为8月(55.08)>7月(54.76)>6月(48.76)>5月(43.13)>9月(40.20)>10月(12.36)。华北落叶松林冠层蒸腾与气温、太阳辐射、大气湿度、饱和气压差、风速、土壤水分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表明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湿度是影响冠层蒸腾的主要气象因子;基于边界线的分析表明,冠层蒸腾随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可用对数增长函数拟合,即随太阳辐射、气温增大,冠层蒸腾先快速后缓慢增大,达到阈值后趋于平稳;冠层蒸腾随大气湿度增加的变化遵循抛物线曲线,阈值为59.41%。次降水量对冠层蒸腾的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强度>10 mm的次降水量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层蒸腾。总体来看,气温、太阳辐射、大气湿度和降水是影响华北落叶松冠层蒸腾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水平下气象因子对草地早熟禾蒸散量的影响。[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标准,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并测量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利用Watchdog气象仪记录实时气象数据,研究在不同灌溉水平下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及其动态,并研究草地早熟禾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充分灌溉条件下草地早熟禾的蒸散量明显大于限制灌溉;除了8月限制灌溉草地早熟禾日蒸散量呈双峰型外,其他草地早熟禾日蒸散量均呈单峰型,且峰值均出现在当天气温最高值之前;月蒸散量随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减小而逐月减少。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受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最显著,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的正相关性较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草地早熟禾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季树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探究气象因子对刺槐蒸腾的影响,为估算林木耗水和林分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刺槐样地选择8株样树,于2021年5—9月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样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并采用随机森林与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  结果  ①生长季各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9月、5月、6月、8月、7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树干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88%~93%;夜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为9月、5月、8月、7月、6月,夜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7%~12%。②影响昼间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基本一致,主要为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夜间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存在差异,5、6月主要为土壤温度、水汽压亏缺,7月主要为气温,8月主要为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9月主要为风速与水汽压亏缺。③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的各月昼夜树干液流速率模型拟合度优于逐步回归法。  结论  昼夜树干液流速率在各月存在明显差异,夜间树干液流对刺槐耗水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因子对昼夜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根据气象因子模拟树木蒸腾耗水时应该区分昼间和夜间。图3表6参24  相似文献   

20.
天山中段天山云杉林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林外和林内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天山生态站2005,2006年的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温、蒸发量、风向风速、辐射量和照度等因子对天山生态站区林外林内的小气候要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林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林内大气温度、土温、蒸发量、辐射强度、光照强度要比林外小,而相对湿度比林外大。利用SPSS(V11.5)软件统计分析表明,天山云杉林对土温和蒸发量的影响比对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