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落叶松树皮中的低聚原花青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液料比等4个因素对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确立了低聚原花青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剂,在85℃、液料比10:1的条件下保温浸提2h。提取物经醇沉后,用石油醚沉淀法分离低聚原花青素,产物经正丁醇一盐酸法显色,比色法测定质量含量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吉林地区野生地榆根低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等6个因素对地榆根提取低聚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原料粒度为0.25-0.42mm、料液比1:12(g:mL)、浸提温度50℃、浸提4次、每次1h。浸提浓缩液加入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低温离心过滤后,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纯化后提取物中OPC质量分数达到56.86%,OPC得率为绝千原料的3.42%。  相似文献   

3.
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活性,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以葡萄籽为原料,研究了溶液的pH值、提取剂浓度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原花青素的影响,并且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提取法进行原花青素提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葡萄籽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最佳条件为:在20~25℃的条件下,pH值为4,料液比(g:mL)为1:7,60%的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2h,提取率可高达4.21%;超声波法及索氏提取法均可以增加原花青素的提取率,提取率最高可达4.60%.  相似文献   

4.
金海英 《沙棘》2005,18(2):29-31
研究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和精制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5℃,提取次数2次(60min/次),料液比1:8(w/v);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低聚原花青素,实验结果表明*型树脂对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有良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兴  李洋  张巍  高智涛  王洪学 《森林工程》2013,(6):21-24,51
选取7个蓝莓引进品种和1个野生品种,均在伊春地区生长、产果良好.对鲜果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品种北陆花青素含量最高;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花青素,分别考察浸提PH值、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浸提液乙醇体积分数对蓝莓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4个因子设计L9(34)正交试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为3.0,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60 min,浸提剂乙醇体积分数为50%;在此工艺条件下,蓝莓花青素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即6.5%.  相似文献   

6.
对红花黄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选定蒸馏水为提取剂,主要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最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红花黄色素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min,提取4次,料液比为1:100(g/mL)。  相似文献   

7.
通过松树皮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膜分离纯化技术中试试验,考察了超声波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超滤膜工作压力、截留分子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2,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膜工作压力0.2MPa,截留分子量5000。试验获得的松树皮原花青素经检测含量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匀浆提取及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匀浆法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原花青素,以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匀浆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进行了优化.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5(g:mL),匀浆提取5 min,匀浆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17.33%和75.46%.  相似文献   

9.
以红松籽为原料,经过粉碎、恒温水浴振荡提取、离心分离等工艺制得红松籽油。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确定了水代法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6:1、pH值9、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其中料液比是最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代法所提取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得出:酸价1.2mg KOH/g、碘值141.6mg I2/g、皂化值186.5mgKOH/g、过氧化值3.8mmol/kg。  相似文献   

10.
植物果实的颜色是由花青素形成的,而果实中花青素的含量又与光照有密切关系。光照强,花青素形成多,果实着色良好;光照弱,花青素形成少.果实着色差;若遮住光照.则花青素无法形成,果皮黄化不能着色,  相似文献   

11.
研究白芍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因素。用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白芍,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即50%的乙醇溶剂,8倍量,提取2次,每次2h。未煮未去皮白芍中所含的芍药苷含量最高。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白芍的产地加工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提法对地鳖虫多糖进行提取试验,以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做正交试验,用苯酚-硫酸进行多糖含量测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3B2C1,即碱液浓度为0.03mol/L,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声波酶法联合提取红枣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超声波提取条件;在最佳超声波提取条件下,以多糖纯度及提取率为指标,从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中性蛋白酶中筛选出木瓜蛋白酶;对木瓜蛋白酶处理条件进行研究,最后得出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g红枣,料液比1∶8(g∶ mL),温度70℃,...  相似文献   

14.
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类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并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酶解时间〉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酶解温度45℃,介质pH3.5,酶用量0.3%,酶解时间2.0h,总黄酮得率可达1.026%。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以蓝莓果渣为原料,研究熊果苷的适宜提取条件。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蓝莓果渣中提取熊果苷,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熊果苷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40min,超声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熊果苷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儿茶素为对照,沙棘原花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原花青素提取物。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脱脂后的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7,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 h;D-101型树脂对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吸附能力较强,纯化后的原花青素纯度可达73.3%.  相似文献   

17.
以昆明实心竹叶水溶性多糖和可溶性固形物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温度80℃,固液比1:30,时间为4h,次数为2次,多糖提取量为71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mg/g。以竹叶提取液为原料,采用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对竹叶茶饮料的配方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竹叶茶饮料最佳配方为:竹叶澄清汁90mL/100mL,蜂蜜6mL/100mL,柠檬酸0.35g/100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酶法提取荆芥总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粉碎度、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解时间、酶的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酶法提取荆芥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粉碎度〉酶解时间〉酶的用量〉料液比。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度为50目,料液比为1:16,酶的用量为0.8%,酶解温度为40℃,酶解pH值为5,酶解时间为20min后,煎煮1.5h。该法操作简单、提取率高,可用于荆芥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的热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0,此时的多糖得率为6.134%;多糖提取以2次为宜。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辅助丙酮法提取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研究了丙酮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多酚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提取时间40 min和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达3.56 mg/g。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了白花木瓜籽粕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SC50值为200.34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