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92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报道育成小麦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这是近40年来世界杂交小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过去10年中,中国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在不育系、强优势组合、制种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在长江上游麦区正逐步走向大面积生产,该技术体系已成为目前进展最快、最有发展前景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之一。本文总结了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同时对该技术体系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该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三系细胞质在两系法杂种优势的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两系法育种进行了细胞质方面的探讨。为克服目前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不稳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对低温较敏感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细胞质或者受细胞质控制的耐寒性雄性不育系作供体,借助恢复系为桥梁亲本,杂交 F_1与光敏核不育系杂交,分离选择。三个组合实验结果,F_2分离出不育株多,育性转换株少,不同组合间出现育性转换株频率差异大。这些选择的单株,育性转换明显,对低温不敏感,且光照较敏感,不育性好。可获得光周期效应大,温变性小,不育性似三系雄性不育系稳定的光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两系温光敏核不育系水稻再生繁殖、原种生产及保纯技术,以期为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及原种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5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的杂交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影响4个光敏核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两系杂交稻育应注意亲缘隔离,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爪哇型恢复系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优质梗稻光敏核不育系(S)品种选育,是选育两系杂交梗稻组合的关键,现国内应用的基本上均为“农垦58”(S)。为进一步提高两系杂交梗稻的米质与产量,必须在优质品种中选择、发现、鉴定优良的不育株(系)。  相似文献   

7.
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在育种中地位、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发展阶段,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目标以及选育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小麦温光敏两用核不育系C4 9S - 87是一个分蘖力极强的不育系材料,在稀播繁殖中单株最高分蘖数曾达4 1个,成穗31个。不育系的分蘖力强,组配的杂交小麦组合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如云杂3号(C4 9S - 87/98YR5 )的最高成穗可达2 4穗/株。但另一方面,不育系较多的分蘖,在制种中若控  相似文献   

9.
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间杂交后代的育性表达及选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育性基因与农垦58S等位,但育性转换特性和光周期反应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灿型光敏核不育系间杂交,杂交后代在同一选择方法下,世代间、同一世代株系间育性表达差异甚大,但能筛选出育性表现优于双亲的株系,表明了光敏核不育基因间互作的复杂性和强化长日低温、短日高温选择压对选育温度钝感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12.
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还对粳型光敏感核质互作不育系的可恢性、可繁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对湖北农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5047—1S等5份,籼型光敏核不育系W6154S等3份在吉林市(43°52′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观察以及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并对光敏组合F_1进行考种分析,结果表明: 1.不同的光敏核不育系的临界光照长度不一样。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临界光长,而籼型的不明显。 2.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高温促进抽穗,育性表达进程加快;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长光照延迟抽穗期,育性表达进程缓慢。 3.在吉林市,从7月到8月上中旬,日照处理大于14小时,为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此间可以杂交制种;并且光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水稻的盛花期基本—致,利于制种。 4.杂种F_1代的优势较为明显。抽穗期8月5日左右,结实率达25%以上,在穗长、每穗实粒数方面比对照秋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敏核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粳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药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  相似文献   

15.
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基因等位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1,F2,F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灿型核不良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  相似文献   

16.
经利用架桥亲本选育的方法,将三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光敏核不育系,是克服目前现有光敏核不育性不够稳定、易受低温影响、转换期不够彻底的有效途径。本文还提出了以育性转换特性和雄蕊特征为选择实用籼型光敏不育系的批示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8.
8087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本所育成的模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用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引进的常规粳稻品种早107作父本,经一次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模型光敏核不育系。1993年通过由安徽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8%.自交不实率99.99%.不育期30天以上。可育期自然结实率77.2%,育性转换明显。光敏不育下限温度约为23℃。在合肥地区4月底播种,播始历期112天,17叶。叶色淡绿,分蘖较强.落色好,米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四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配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91-32S、1647S、C407S和1876S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配置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系杂种产量都具有较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91-32S和1647S所配组合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农垦58S/激光4号//献党转育成的湖农5S,经研究属于籼型光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主要特点是:不育起点温度低,达到了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的水平,制种安全可靠;转为可育的临界光长要求比N5088S更短,在湖北不能繁殖,需在低纬度地区冬季繁殖;它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有利制种;配合力强,其杂种米质好,抗性较强,可以这配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