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92个主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2010年和2011年的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发掘与脂肪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用以辅助鉴定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脂肪含量变异范围2010年为17.10% ~23.14%,2011年为17.70% ~ 23.04%,两年平均为17.40%~ 23.09%.结合SSR数据的品种系统进化树分析,可以将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分成大于20%和小于20%两类.此外,鉴别出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SSR标记(Satt428-900、Satt502-150),标记指数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1*).  相似文献   

2.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 ̄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9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  相似文献   

3.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跟踪测试国家攻关项目示范区的主栽品种大豆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质现状。21个示范区两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0.20%±0.74%,蛋白质含量为39.76%±1.27%;种植的40个品种两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0.15%±1.13%,蛋白质含量为39.95%±1.76%。基本对策:发挥优质品种作用,加大推广力度,改善大豆品质,使脂肪含量与进口大豆持平;规模化种植,强化机械化生产,提升标准化技术水平,主攻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重大计划,在优质高效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优质高效大豆生产形成机理及高效农艺技术方面,加强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大豆品质发展概况与生产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1974-2003年育成品种的品质情况,分阶段进行了品质分析,并与国内大豆品质情况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辽宁省当前大豆主栽品种品质与单产现状,对下一步大豆品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豆芽品质特性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黑龙江省适合的芽用大豆品种,提升豆芽附加值和开发潜力,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11个主栽大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发芽率、豆芽产率、感官评定和异黄酮含量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对豆芽品质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大豆品种蛋白、脂肪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单从发芽率和产率2个指标来看,适合生产豆芽的品种为黑农48、黑农66和黑农70.大豆发芽后,异黄酮总含量较籽粒显著增高,且在发芽第3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大豆籽粒和其他发芽时间,异黄酮总含量增加最多的品种为黑农61和黑农63,分别是原来的1.63和1.76倍,黑农52的异黄酮含量第3天达到最高值,为636.38 mg·100 g-1.感官评定结果筛选出的品质较好品种为黑农59、黑农63和黑农70.通过发芽率、豆芽产率、感官评定和异黄酮含量4个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评定,筛选出适合豆芽生产且异黄酮含量高的品种为黑农70.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种化学品质发展变化的概况及趋势,对黑龙江省2005~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的360份大豆品种(品系)进行品质分析,对照美国2号大豆期货标准,评价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品质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360份材料中,蛋白质(干基)含量达到该标准的有151份,占全部材料的41.9%;脂肪(干基)含量达到该标准的有104份,占全部材料的28.9%;蛋白质加脂肪(干基)含量达到标准的有87份,占全部材料的24.2%.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的整体品质与美国2号大豆质量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前言根据测定结果,全省栽培面积在10万亩以上,主栽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加脂肪总含量,与审定标准相比有下降趋势。大豆化学品质与遗传基因,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他们企图为品种选择,品质改良、育种方式提出依据。因此在这方面文献报导很多。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戴瓯和等人对安徽省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做了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陈霞1986年~1988年3年间收集全省7个地区286份样品,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含量分析。本研究收集90个主栽品种进行了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含量,农药残留与毒性测定。本报告仅就营养品质进行论述。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龙江省绥棱县大豆生产中出现的品种多乱杂、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优质不优价的现象,分析主要成因,提出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试验采用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法以黑龙江省各地区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对豆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亚油酸含量较高,是构成我省豆油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但油酸稍低而亚麻酸偏高。不同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在试验的69个栽培品种中,有10个品种不但亚油酸含量高于51%,亚麻酸含量低于8%,而且蛋白质,脂肪总含量高于61%。大豆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