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索青海高原藜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模式,以大白藜和青藜5号为参试藜麦品种,设置3个钾肥水平(37.5、75.0、112.5 kg/hm2),3个氮肥水平(225.0、300.0、375.0 kg/hm2),3个磷肥水平(300.0、375.0、450.0 kg/hm2),3个种植密度(9、10.5、12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回归试验,探索钾肥、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藜的最优组合是KCl 75.0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氮肥、钾肥、密度和磷肥。青藜5号的最优组合是KCl 37.5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上海市崇明区藜麦播种后、封草时使用的封草药剂,特对几种封草药剂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崇明区藜麦播种后、封草时,以96%精异丙甲草胺EC 1.5 L/hm2、50%敌草胺EC 3 kg/hm2、72%异丙甲草胺EC 2.25 kg/hm2的应用效果较好,这3种封草药剂对藜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且对藜麦出苗、根系生长、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藜麦养分吸收及产量对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响应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钾肥施用量(0、40、60、80、100 kg/hm2)对土壤速效钾含量、藜麦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随藜麦生育期推进呈降低趋势;且施钾量为100 kg/hm2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随施钾量的增加,钾肥贡献率、钾肥农学利用率(KAE)及钾肥吸收利用率(KRE)呈先增后减趋势,钾素偏生产力呈减小趋势;藜麦植株中氮、磷、钾素的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T3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构成因素以T3处理最高,其产量较T0、T1、T2、T4分别提高102.58%、61.03%、43.14%、20.67%。[结论]施钾8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藜麦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是研究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糯玉米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玉米高效、优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糯玉米(金糯262)种植过程中加入不同用量的生物炭(60、120、180 kg/hm2)进行基施处理,以未施用生物炭处理为对照,来探究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糯玉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善鲜食糯玉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其中生物炭6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180 kg/hm2。鲜食糯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生物炭60 kg/hm2处理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15.16%、29.22%和79.35%。籽粒果糖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籽粒含水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生物炭12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3.43%、14.20%、10.34%和8.32%。施炭处理还可以有效降低籽粒粗淀粉含量,延缓籽粒淀粉合成时间,相比...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栽培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河北省隆化县中关镇开展了藜麦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株高变化不大;冠径高、冠径长和冠径宽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穗粒重各行距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株距处理间差异明显。从产量结果来看,行株距30 cm×25 cm(密度133 339.52株/hm2)、40 cm×20 cm (密度125 007.03株/hm2)、40 cm×15 cm (密度166 675.51株/hm2)条件下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 033.33、1 837.50、1 750.00 kg/hm2;穗宽、叶绿素、根长、根鲜重、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片数量及千粒重等性状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不同地区济麦44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对播期的响应以及济麦4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播种方式,为山东乃至黄淮海主产区济麦44稳产高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2019—2021年小麦生长季在德州(S1)、莱州(S2)和淄博(S3)3个生态点通过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期对济麦4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点、播期二者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2019—2021年不同生态点和播期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总平均值为7 322.85 kg/hm2;S2生态点的济麦44籽粒产量(7 406.60 kg/hm2)略高于S1生态点(7 341.82 kg/hm2)和S3生态点(7 220.14 kg/hm2);S1T2、S2T1和S3T1处理的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较高,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1(德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10日,S2(莱州)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S3(淄博)济麦44适宜播期10月5日。因此,时(播期)空(生态点)差异对小麦产量有一定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樱桃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施20%,即基施15 000 kg/hm2农家肥、75 m3/hm2腐熟鸡粪,追施3960 kg/hm2复混肥、6000 kg/hm2生物有机肥时樱桃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分别测量了生物有机肥不同施入量下葡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200 kg/hm2生物有机肥葡萄产量及品质即可达到2400 kg/hm2普通商品有机肥的水平;相较于传统的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具备明显的提质增效效果。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种植经济效益,在施入3600 kg/hm2生物有机肥时葡萄种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应用2+X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旱地玉米产量、净收益、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及生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329 kg/hm2处理获得了最高产量11 467.5 kg/hm2和最高净收益19 420.67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7 324 kg/hm2,增产率达176.8%,增收14 648元/hm2,氮肥农学效率为22.26 kg/kg,氮肥利用率38.56%。玉米产量与施氮量函数关系为Y=-0.048 X2+35.60 X+4 117(R2=0.965),最高产量施肥量为370.8 kg/hm2。玉米净收益与施氮量函数关系为Y=-0.095 X2+64.16 X+6 877(R2=0.965),最佳经济施肥量为337.7 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杂交水稻施钾的增产效应.结果是:攀西稻作区稻田普遍缺钾,施钾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过量施钾会降低稻谷产量,稻谷产量与施钾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施钾可增大叶面积和干物重,提高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但过量施钾及施氮则有一定的负效应.施钾对有效穗数无影响。在攀西稻作区,经济上的最佳施肥量为:N150kg/ha、K_2O117.9kg/ha,稻谷产量可达11196.7kg/ha,氮、磷、钾三要素之比是2:1:1-2.  相似文献   

12.
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不施钾的处理减产811 kg/hm2,减幅22.0%;其次是氮,不施氮的处理减产486 kg/hm2,减幅13.2%;再次是磷,不施磷的处理减产405 kg/hm2,减幅11.0%。小麦施用钾肥可增产446~1095 kg/hm2,增幅为15.5%~38.1%,可增收806.00~1 854.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好。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小麦适宜的施肥配比是:纯N 60 kg/hm2,P2O532 kg/hm2,K2O 122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 ,施氮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粒产量的临界施氮量小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临界施氮量 ,0~ 2 33.1kg/hm2 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增长区 ,2 33.1~ 2 71.4kg/hm2 为异步徘徊区 ,2 71.4kg/hm2 以上为同步下降区。增施氮肥能提高籽粒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及籽粒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的比值 ,同时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拉伸度。氮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 ,以基施、拔节和孕穗期 3次施肥效果最佳。适当加大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 ,对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和加工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晋南褐土区冬小麦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在氮磷配施增产的基础上再施用一定量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钾肥用量以75kg/ha表现最好,比CK增产50.7%;比NP增产5.7%,每kgK2O增产3.82kg小麦,产投比1.55.获得最高产量的理论施钾量为131.95kg/ha。依据边际理论求得经济合理施钾量为75~90kg(K2O)/ha。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料配施对砂质潮土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肥料配施对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在通许县开展了砂质潮土不同肥料配比对花生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增产具有积极效应,单施氮肥时,花生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90 kg/hm2 (N90)和N 180 kg/hm2 (N180)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增产5.91%、7.04%;单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高粱最佳的钾肥施用方式,以吉杂305号和吉杂87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施钾肥处理(K0:不施钾;K1:基施钾120 kg/hm~2;K2: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K3:基施钾60 kg/hm~2+追施钾60 kg/hm~2),探讨钾肥施用方式对高粱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提高高粱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产量及经济系数。2个高粱品种叶面积均表现为K0K1K2K3,经济系数均表现为K0K3K2K1,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淀粉含量、籽粒产量均表现为K0K3K1K2。吉杂305号K2、K1、K3处理产量分别比K0处理显著提高15.6%、9.3%、8.9%,吉杂87号K2、K1、K3处理产量分别比K0处理显著提高12.5%、8.1%、7.8%。综合考虑,基施钾90 kg/hm~2+追施钾30 kg/hm~2为高粱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钙磷肥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为改善蔗区土壤酸化状况及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作甘蔗的酸化蔗地,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对照,只施用氮、钾肥)及在处理A基础上配施不同组合硅钙磷肥和有机肥的5个处理,处理B(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225 kg/ha)、处理C(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300 kg/ha)、处理D(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225 kg/ha)、处理E(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300 kg/ha)、处理F(处理B+有机肥7500 kg/ha),测定甘蔗出苗率等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及锤度,取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甘蔗分蘖、株高、有效茎及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处理E和处理F增产率分别为23.06%和22.53%。在硅钙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后对甘蔗蔗茎中氮、钾养分积累效果影响显著,但对磷养分积累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当季土壤pH相比对照提高了0.11~0.38,但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钙肥及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数量,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施用SiO2450 kg/ha、CaO 300 kg/ha和P2O5225 kg/ha并配施有机肥7500 kg/ha,能促进蔗茎氮、钾养分的积累,同时在甘蔗增产及减缓土壤酸化方面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南校96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校969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纯N321.2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A2(纯N 225.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187.50 kg/ha)、A3(纯N 160.65 kg/ha、P2O5 53.55 kg/ha、K2O 133.95 kg/ha)、A4不施肥.设副处理密度因子为B共4个水平,B1:45000株/ha、B2:52500株/ha、B3:60000株/ha、B4:67500株/ha,随机排列,3次重复.测定叶面积指数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校96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A1 ~A4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逐渐下降,以A2施肥水平的产量最高,为6239.40 kg/ha.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5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6484.50 kg/ha.[结论]南校969玉米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施纯N 321.3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雪茄烟适宜氮磷钾施肥量,设计雪茄烟专用肥,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烟产量、分级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雪茄烟叶的产量,增产效果:氮肥>钾肥>磷肥。(2)氮磷钾肥料的施用均可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加茄衣和茄套的产量,提高产值。(3)N、P2O5、K2O积累量得到增加,氮磷钾最大肥料利用率分别达到38.75%、14.89%和25.20%。(4)一元二次回归拟合发现,烟叶最大产量时的施氮量为138.75 kg/hm2,施磷量为71.85 kg/hm2,施钾量为361.65 kg/hm2。显然,氮磷钾的合理施用可以提高雪茄烟叶的产量,改善雪茄烟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3414”试验的玉米杂交种桂单162优化施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米杂交种桂单162高产高效栽培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提高其增产潜力及在广西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求解函数效应,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最优施肥量。【结果】各试验因子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为N>K 2O>P2O5。在不同类型肥料效应函数中,利用三元二次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为8390.8 kg/ha,肥料成本(2959.5元/ha)相对较低,产投比(5.67)相对较高;最佳经济产量(7145.5 kg/ha)虽相对较低,但肥料成本(2022.9元/ha)在所有函数中最低,产投比(7.07)最高。【结论】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玉米品种桂单162的优化施肥是可行的,利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桂单162的最优施肥方案为:N 176.8 kg/ha,P2O563.1 kg/ha,K2O 96.3 kg/ha,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7145.2 kg/ha,产投比为7.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