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高代自交系W-17-FGFB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EMS浓度(0.5%、1.0%、1.5%、2.0%)和3个诱变时间(12、16、24 h)处理,研究不同诱变条件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出苗率以及田间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1.5%)EMS 3个时间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均在68%以上;2.0%EMS处理24 h的致死率接近半致死量。诱变处理后西瓜植株在叶形、叶色、花器官、果实等表型性状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2.0%EMS浸种24 h为西瓜种子突变的最适宜诱导条件,可以获得丰富的表型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西瓜突变体库并创制优异突变新材料,以西瓜种质M08为试材,设置6个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φ)(0%、0.5%、1.0%、1.5%、2.0%和2.5%)和3个诱变时间(12 h、18 h和24 h)的处理组合,根据相对成苗率来筛选最佳EMS诱变条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M08对EMS具有较强耐受性;M_1代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为了获得较大的突变群体,同时保证一定的诱变率,最终采用开壳后温汤浸种4 h,相对成苗率接近半致死剂量的1.5%EMS浸种12 h或者1.0%EMS浸种24 h的处理组合,作为西瓜种质M08 EMS诱变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构建西瓜突变体库和通过诱变创制西瓜新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江门大顶苦瓜自交系干种子为材料,设置EMS 溶液不同浓度(0、0.3%、0.6%、0.9%、1.2%、1.5%)和不同诱变时间 (2、4、6 h)处理组合,通过统计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指标以及M0 植株表型观察来确定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 结果表明,EMS 溶液浓度、诱变时间以及两者的互作均对苦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半致死条件原则, 初步认为清水浸种8 h,然后利用1.5% 或1.2% EMS 溶液处理2 h 是苦瓜种子EMS 诱变的适宜条件;将1.2% 或1.5% EMS 溶 液处理2 h 所获得的共129 株M0 苦瓜幼苗进行田间定植和表型观察,发现苦瓜植株表型突变频率分别为5.12% 和7.85%,且 表型变异多发生于叶片和果实,表明所筛选的诱变条件可以用于苦瓜种子EMS 诱变研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利用EMS 诱变 技术开展苦瓜突变体库构建以及创制苦瓜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0.05%、0.10%、0.15%3种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24、48、72 h 3个不同处理时间,对日本矮紫薇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5%、0.10%、0.15%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日本紫薇种子24、48、72 h,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均有降低的现象,0.15%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的日本矮紫薇种子72 h时出苗率低于10%.随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延长,幼苗生长表现出矮化、根部变短、叶片变厚的趋势.该研究获得了3株矮化的变异植株及2株株型变异的幼苗,对日本矮紫薇突变体产生、筛选及良种选育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金沙柚四倍体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氨磺乐灵和氟乐灵分别对金沙柚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幼芽期诱导处理和幼苗期诱导处理。结果表明,浸种处理以0.3%氨磺乐灵处理24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8.57%;幼芽期诱导以采用0.05%秋水仙素处理8 h效果较好,多倍体诱导率可达20.83%;幼苗期以0.3%秋水仙素的诱导效果最佳,多倍体诱导率可达58.90%。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大白菜自交系‘A03’种子,根据M1代植株发芽率、成活率、育性及M2代成活率,筛选出适宜的EMS诱变浓度为0.4%。采取EMS种子诱变1次、EMS种子诱变2次及EMS花蕾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方法构建了含有4 253个家系及相应自交M2代种子的大白菜突变体库。在该突变体库M2群体中分别对苗期6 404株幼苗及莲座期7 756个单株的叶片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调查,总的表型变异频率高达37.62%和26.33%。  相似文献   

7.
以豇豆品种"青豇909"为试材,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种子诱变处理并进行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了EMS不同处理浓度对豇豆种子活力、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豇豆EMS突变体库的建立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EMS不同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明显,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种子活力呈递减趋势;各处理出苗期差异明显,但从全生育期来看,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各处理间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差异明显,第一开花节位总体比对照降低,0.2%的处理最低,单株分枝数0.1%的处理最多;单株结荚数0.5%的处理最多;0.1%的处理荚长最长,单株干荚总质量最大,平均干荚质量0.2%的处理最高。综合考虑,EMS处理浓度为0.1%时,种子活力、出苗率、荚长、荚粗、单株干荚总质量等方面优于其它处理,可作为筛选优质、高产豇豆新品种的EMS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8.
李屹  钟启文  李莉  韩睿 《长江蔬菜》2010,(22):17-20
对"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乐都长辣椒种子及其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乐都长辣椒种子经太空诱变处理后,当代(SP1)与对照在生育期、出苗率、成苗率、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P2代中,生育期提前,出苗率和成苗率提高,其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后代中有可能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相似文献   

9.
以金桂、银桂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剂量(0、50、100、150、200、250、300Gy)~(60)Co-γ射线辐射种子,观察辐射对桂花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桂花种子辐射效应问题,选育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优良新品种。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导致桂花相对生长率下降、种子发芽势降低、出苗时滞延长、出苗整齐度降低、根系发育受抑制等效应;辐射剂量与金桂和银桂种子的相对出苗率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3;~(60)Co-γ射线辐射可引起桂花幼苗产生较多的表型变异,50Gy处理金桂与银桂种子变异率分别达(13.6±5.23)%、(12.4±4.78)%;采用相对出苗率为指标,金桂与银桂种子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92.39、73.63Gy,银桂种子辐射敏感性高于金桂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最佳的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量,设置不同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青刀豆种子畸形率、成活率及青刀豆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6%,处理4h时诱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白菜诱变育种的新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EMS 处理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浓度范围内,随着EMS 浓度的增加,大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逐渐降低,幼苗根尖和叶缘褐化程度逐渐加剧,成活率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以及种子和幼苗的MDA 含量均逐渐增加;EMS 对种子及幼苗SOD、POD 活性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适宜大白菜种子诱变处理的EMS 浓度范围为0.4%~0.6%。  相似文献   

12.
张凤银 《长江蔬菜》2013,(18):77-80
在蕹菜和豆瓣菜种子萌发期间,用7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比较蕹菜和豆瓣菜对盐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蕹菜和豆瓣菜的种子萌发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蕹菜在1.5%NaCl胁迫下,仍有24%的萌发率,而豆瓣菜在0.9%以上的NaCl胁迫下,种子完全不能萌发:低浓度NaCl促进豆瓣菜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对蕹菜幼苗的影响不显著,'-3NaCl浓度超过0.6%时.显著抑制蕹菜幼苗生长:NaCl浓度超过013%,显著抑制豆瓣菜幼苗的生长。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降低蕹菜和豆瓣菜种子萌发力.抑制幼苗生长.且豆瓣菜的耐盐性能较蕹菜低。  相似文献   

13.
刺梨四倍体诱导及其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刺梨为试材,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法诱导刺梨多倍体,并对四倍体与二倍体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刺梨诱导芽分化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mg/L+IAA0.1mg/L,诱导率达到100%,增殖系数4.4以上。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h诱导率最高,纯合体诱导率为24.5%。四倍体与二倍体ISSR结果显示扩增条带差异明显,表明诱导加倍过程中四倍体发生了基因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刺梨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秀芹  鲁敏  安华明 《园艺学报》2015,42(2):341-349
利用MISA软件筛选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06 590条Unigene,共检测出21 711个SSR位点,分布于18 155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20.37%,平均分布距离为1.68 kb。优势重复基序为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二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26.87%、26.77%和24.93%。AG/CT与AAG/CTT分别是二核苷酸与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重复类型的17.80%和11.55%。以不同主导重复基元类型设计合成42对SSR引物,并以刺梨及其他蔷薇属种质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其有效性及通用性进行初步验证,筛选出具有清晰扩增产物的引物23对,并且均在同属材料中通用。选取16份贵州刺梨资源对筛选出的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1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以上结果表明,刺梨转录组测序产生的Unigene信息可作为开发SSR标记的有效来源,获得的大批量SSR标记可为刺梨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刺梨及其近缘种PCR实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刺梨及其近缘种月季为试材,进行了RAPD-PCR实验参数的确立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刺梨及月季25μL反应体系的最优组成为2.5μL10×反应缓冲液,2mmol/LMg2+,0.2mmol/LdNTP,1.6mg/L模板DNA,0.4μmol/L随机引物和1.2UTaqDNA多聚酶。经PCR扩增验证,此反应体系亦适宜于刺梨的部分近缘种,可有效用于RAPD分析;通过将退火温度提高至50℃或采用“Touchdown”扩增程序,并在50μL反应体系中适当增加特异引物对浓度(1.0μmol/L),模板DNA(4.0mg/L)和TaqDNA多聚酶(3.0U/管)的使用量,建立起适合于刺梨特异DNA片段检测及回收的特异PCR扩增实验体系,为刺梨的分子克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火棘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基质配比、种子处理方法和容器规格对火棘出苗率、苗木生长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种子处理方法、容器规格对火棘出苗率、苗高、地径、根系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经多重比较分析,提高火棘容器播种出苗率及苗木质量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先将种子消毒后,用100 mg/kg GA3溶液浸种4 h,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层积于瓦盆内,置于室温(18~23℃)催芽,待1/3种子咧嘴后,播种在规格为12 cm×15 cm,装有腐殖土55%+河沙20%+有机肥22%+过磷酸钙3%基质的容器中,出苗率达91.63%,平均苗高为11.5 cm,地径0.55 cm。  相似文献   

17.
不同钾盐浸种对无棱丝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长江蔬菜》2010,(12):41-4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3种钾盐对无棱丝瓜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在0.4~0.6g/L的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浸种对无棱丝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2~0.4g/L硫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和出苗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高于0.4g/L后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