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研究了连作年限对太子参产量及品质(多糖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对太子参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其中,连作2年的比生地减产30%左右,连作3年以上的产量比生地减产50%以上;连作对太子参总皂苷含量影响极显著,对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显示,太子参对施肥较为敏感,为提高太子参产量及质量,以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为材料,通多对太子参栽培中设计氮磷钾3种肥料不同的施肥配比,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太子参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多糖、皂苷含量的高低与氮磷钾的施肥量有关,与水分含量无关;氮磷钾在2水平(155 kg/hm~2氮,140 kg/hm~2磷,90 kg/hm~2钾)上产量达到最高值;氮、磷在1水平(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钾在3水平(180 kg/hm~2)上水分含量最高;在灰分含量方面,氮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磷、钾在3水平(280 kg/hm~2磷,180 kg/hm~2钾)上含量最高;在多糖含量方面,氮、磷在3水平上含量最高,钾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在皂苷含量方面,各肥料在2水平上含量最高。建议施肥量为尿素668~1 002 kg/hm~2,钙镁磷肥1 167~2 333 kg/hm~2,硫酸钾360 kg/hm~2。  相似文献   

3.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凯  赢飘  张欣  曹国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13-5717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地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地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植株单个茎长、茎粗、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鲜重产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对药材品质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综合分析显示,连作2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采收期、加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近野生铁皮石斛林下3 a生三叶青的品质指标(浸出物、多糖、灰分、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方式对三叶青块根的品质均有一定影响。三叶青地下块根在1—4月均可采收,且采收后的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而1月、2月、4月采收的三叶青黄酮含量较高,3月、4月采收的多糖含量较高。3月采收的黄酮含量最低,而此时多糖含量最高;2月采收的多糖含量最低,而此时黄酮含量最高,说明2—3月三叶青块根的多糖和黄酮内部物质间发生了转换,药农可根据成分需要择期采收。真空冷冻干燥是保留品质含量最多的处理,但操作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对加工成本压力较大的企业推荐自然阴干,而对总黄酮含量要求较高时,推荐微波干燥。不同干燥温度制三叶青茶时,可推荐选择50、55、60、65℃干燥。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太子参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蒸后烘干(蒸法)、烫后烘干(烫法)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太子参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太子参皂苷、多糖、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太子参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蒸法(0.746 4)>烘干(0.662 9)>晒干(0.657 1)>烫法(0.601 6)>阴干(0.401 5).[结论]蒸法为太子参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最佳工艺为取太子参鲜药材,蒸20 min,于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太子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福建柘荣太子参是道地药材,但是其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柘参2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了未种植太子参的水稻田土壤(对照)和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研究结果显示: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下降为1/3,其根鲜重、分根数均极显著(P<001)下降,根长显著(P<005)下降,品质指标总人参皂苷和多糖含量均极显著(P<001)下降;太子参—水稻轮作土壤、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比对照土壤的均极显著(P<001)增多,分别是对照土壤中的127和130倍,太子参—太子参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太子参—水稻—太子参”轮作土壤的相比略有增多,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说明太子参连作导致其产量和品质均显著降低,连作障碍现象极严重,而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多引起太子参枯萎病,可能是太子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干制方法对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给生产实践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以成熟枇杷叶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热风烘干(35℃、50℃、65℃、80℃)、自然晒干和阴干方式进行干制处理,用70%乙醇超声浸提,测定其黄酮、总酚、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干制条件下枇杷叶总酚、黄酮、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其中阴干条件下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热风烘干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试验所测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阴干可以较大程度地保留枇杷叶总酚、黄酮等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在以干燥枇杷叶为原料,以总酚、黄酮等成分和抗氧化性为主的生产利用方面,应以阴干方法进行干制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显色法、分光光度法、DPPH法对3种炮制品的单体皂苷、多糖、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大小顺序为白参黑参红参,红参和黑参生成了白参中不存在的稀有皂苷Rg_3和Rh_1,黑参的Rg_3和Rh_1含量是红参的24.8倍和4.8倍,红参和黑参的单体皂苷Rg_1、Re、Rb_1、Rc含量显著少于白参;黑参的多糖含量最高,白参和红参多糖含量无差异;白参和黑参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都高于红参;黑参的人参皂苷、多糖和总黄酮DPPH清除能力高于白参和红参。总之,黑参的稀有皂苷、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其3种有效成分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抗氧化能力最强,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不同产地不同年限林下参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吉林省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和7种主要人参皂苷含量,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林下参人参总皂苷含量和常见7种人参皂苷(Rb1,Rb2,Rg1,Re,Rf,Rc,Rd)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而产地则无显著性影响,并且所测样品个体间无显著差异.桦甸和延边林下参的总皂苷含量1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抚松和集安的2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人参皂苷Rg1 +Re总量、Rb1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产地为延边和抚松其含量最低的是10年生,最高的是20年生;桦甸的是1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集安的是20年生最低,10年生最高.建议各地区根据皂苷含量高低选择适合的采收期,合理利用林下参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柴胡最佳采收期并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研究3个不同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分别测定9个不同采收期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灰分、总皂苷及皂苷a质量分数。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3个柴胡品种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质量分数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辽宁柴胡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类似,总体呈增长趋势,都在枯萎期11月质量分数最高;柴胡的总皂苷和皂苷a质量分数,除个别生长期内质量分数高低有所差异外,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先升后降来回波动的趋势,呈一定相关性。以总皂苷和皂苷a为主,结合醇溶性浸出物与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引种柴胡最佳采收期:甘肃和山西柴胡为8月下旬,辽宁柴胡为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鲜和盐渍F21金针菇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选取F21金针菇的新鲜和盐渍品,用凯氏定氮法、索氏脂肪提取法等方法对其蛋白质、脂肪、多糖和磷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F21金针菇新鲜干品和盐渍品的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21.63%、15.04%,脂肪含量分别为4.70%、7.94%,多糖含量分别为33.70%、45.28%,总磷含量分别为0.2837%、0.1591%。F21金针菇新鲜干品的蛋白质和磷元素含量均高于其盐渍品,分别高出30.46%、43.91%,而脂肪和多糖的含量则低于其盐渍品,分别减少68.93%、34.36%。[结论]盐渍金针菇是金针菇生产加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枸杞子干制品品质的影响,比较经不同预处理方式(超声、渗透、热烫、超声+渗透和超声+热烫)后再经干燥加工的枸杞子中有效成分、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1)未经预处理的热风干燥加工后枸杞子色泽偏亮、总色差较小,总酚、总黄酮含量最多,抗氧化能力最好;远红外干燥加工的枸杞子中多糖含量最多,为793.841mg/g,微观结构较好且感官评分较高。2)除超声+热烫预处理,其他4种预处理方式均有利于提升枸杞子加工后的感官评分;超声、热烫预处理能显著缩短干制时间、提升明度值,且可以显著提升热风干燥后的总黄酮含量;渗透预处理能显著提高远红外干燥后枸杞中多糖和总酚的含量,且干制品色泽较好。综合考虑,超声+渗透预处理下的远红外干燥为枸杞子较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通过不同方法(阴干、烘干、蒸干、杀青)加工处理的金银花的外观、灰分、浸出物、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及收干率等指标,选择出较好的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杀青法在产品的外观、绿原酸、总黄酮的含量上,占有很强优势,且总灰分较低,是金银花较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明烨  戴蕴青  苏春元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70-11072,11099
[目的]探寻更加合理的香椿加工方法。[方法]对香椿进行热风烘干、冷冻干燥和热烫处理,测定加工处理前后样品的总抗坏血酸、总酚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制与热烫均对香椿中的抗坏血酸、多酚、亚硝酸盐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及短时间的热烫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较小,长时间热烫及热风烘干对抗坏血酸含量影响相对较大;烘干、冻干、热烫5 min以上,香椿多酚的损失率均达60%以上,较短时间的热烫对总酚含量影响相对较小;热风烘干和热烫可使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真空冷冻干燥反而使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使香椿的食用安全性下降。[结论]短时间热烫是较为合理的香椿加工方式,可有效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保留其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魏芳  戴菁  杨盼  蔺万煌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86-988,992
以新鲜橙子为原料,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橙汁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皮处理工序中,橙子暴露时间超过30 min时,Vc含量严重损失;不同的热烫工序下Vc含量有显著差异,热水热烫使Vc含量降低,而微波热烫Vc的损失率较热水热烫低,且Vc含量比鲜果增加了1.09%~1.34%;压榨打浆工序中,添加植酸且用研磨法打浆有利于保持Vc含量;灭菌工序中,橙汁在95℃下灭菌15 min,灭菌效果最好,且Vc的损失率最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石斛的生物量和在不同月份的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为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指导,为评价不同石斛品质和人工种植的前景提供依据。以上一年生长的石斛茎为材料,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以株高乘以茎粗粗略估计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石斛的多糖含量均在3月时较高,但不同年份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石斛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时期各不相同;在3月份采收时,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最高,束花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紫瓣石斛和金钗石斛二者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均较高,且其生物量也较大。以多糖含量为主的石斛类药材在广州种植时3月份进行采收较佳;以多糖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铁皮石斛最佳;以总生物碱含量来评价石斛品质时,束花石斛最佳;而以多糖、总生物碱和生物量来综合评价时,紫瓣石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温短时蒸汽处理对玛咖黑芥子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行浩  郑华  张弘  甘瑾  张雯雯  李坤  徐涓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447-4456
【目的】为了提高玛咖贮藏和加工后芥子油苷的含量及改善品质,探讨高温蒸汽烫漂在玛咖块根黑芥子酶钝化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蒸汽压力、蒸汽处理时间和载料量3个主要因素对玛咖块根黑芥子酶活性及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黑芥子酶活性以及芥子油苷含量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结果】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化最佳蒸汽处理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35 MPa,蒸汽处理时间50 s,载料量为240 g,在此条件下玛咖块根黑芥子酶相对酶活性降低到1.96%,且保留的芥子油苷含量达到0.98%。在达到烫漂终点的要求下,高温短时蒸汽处理的最佳工艺与热水烫漂、微波烫漂相比,营养成分保留较多。【结论】高温短时蒸汽处理能有效钝化玛咖块根黑芥子酶活性,且处理后感官品质较佳,与常规烫漂工艺相比,优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黄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05-108
对影响甘草肉桂味低糖苦瓜脯品质的关键工艺包括硬化、护色、烫漂、浸胶和糖煮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法优选出其最佳原料配方参数,并对产品进行感官、理化及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在硬化浓度0.5%、护绿剂0.008%醋酸铜+0.2%碳酸钠、烫漂时间2 min、浸胶时间3h、快速糖煮的工艺条件下,以40%蔗糖、0.5%柠檬酸、4%甘草、2%肉桂为原料配方,可研制出质地柔韧、营养丰富、安全性高、具有独特甘草肉桂味的低糖苦瓜脯产品.  相似文献   

19.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细根灰分含量和热值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的灰分含量、热值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活、死细根灰分含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 ,3月灰分含量最高 ;观光木的则呈双峰型 ,在 3月和9月出现峰值 ;林下植被细根灰分含量的变化亦呈单峰型 ,但较为平缓 ,最大值出现在 5月份 .杉木细根的干重热值变化呈“V”型 ,观光木的干重热值呈“W”型 ,而林下植被的干重热值则呈单峰型 ,最大值出现在 9月 .细根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均与细根径级成反比 ,但活细根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相应径级的死细根 ,而活细根的干重热值则高于死细根 .观光木细根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比杉木的高 ,但其干重热值却低于杉木的 .林下植被层细根的灰分含量低于观光木的 ,但高于杉木的 ,而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低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碱液提取仙草多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温高压碱液法提取仙草中的多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浸提时间、碱液浓度对仙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浓度是影响仙草多糖提取率的最关键因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周液比1∶25.0、Na2CO3浓度0.3%、浸提时间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仙草叶、根、茎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0.56%、32.01%、31.88%,其中仙草叶的多糖含量与根、茎差异极显著,而根和茎之间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