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方法]该研究利用引进的结球白菜与不结球白菜进行杂交,以双亲、F1、F2和BC14个世代联合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法进行抗性鉴定,并进行 I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 BSA法获得了与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CR-873。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连锁遗传距离为9.72 c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不结球白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方法]该研究利用引进的结球白菜与不结球白菜进行杂交,以双亲、F1、F2和BC14个世代联合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法进行抗性鉴定,并进行I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BSA法获得了与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CR-873。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连锁遗传距离为9.72 c 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不结球白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并对与枯萎病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初步筛选.[方法]以高产、优质、高感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种新海21号为母本、高抗枯萎病的海岛棉品系HK237为父本,构建了P_1、P_2、F_1、F_2、F_(2:3)家系、BC_1六个世代群体.在苗期于温室中用人工接菌法对各个世代群体的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采用BSA法对2 0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共获得5对在亲本及抗、感DNA池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根据多态性标记对F_2群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结合抗病性表现,利用Mapmaker/Exp(Version3.0b)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标记NAU3240与海岛棉枯萎病抗性位点之间紧密连锁.[结论]海岛棉HK237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抗病自交系‘0504’和感病自交系‘0223’为亲本杂交获得的157个F2单株为材料,研究南瓜对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抗性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标记。对亲本、F1及F2苗期接种WMV-2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美洲南瓜对WMV-2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控制。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和SSR技术,筛选出与WMV-2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CMTm157和CMTm158,遗传距离分别为10.9cM和6.2cM,其可以作为南瓜抗WMV-2育种的辅助选择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具有抗根肿病基因的青麻叶大白菜,丰富天津地方种质资源,以优良的青麻叶自交系H227作为轮回亲本,12G57自交系作为抗根肿病基因的供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BC_3F_2世代即选育出4株轮回亲本基因组含量为100%的纯合抗性单株,快速高效地构建了抗根肿的青麻叶近等基因系。从抗病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分别对所获得4个近等基因系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表型均达抗病,主要农艺性状也均与轮回亲本H227无显著差异,表明今后不仅可用作青麻叶抗病育种实践的材料,而且可作为根肿病抗病基因定位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由于其抗性属数量性状遗传,易受环境影响,抗性改良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被认为是提高抗性改良效率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苏麦3号、望水白及其它小麦抗源材料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小麦赤霉病分子标记现状及辅助育种改善赤霉病抗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疫病抗性鉴定及抗疫病辣椒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以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辣椒抗疫病纯系母本S016(P_1)、高感疫病纯系父本S010(P_2)和S022(P_3)及其杂交F_1代和F_2代为试验材料,用已报道辣椒疫病抗性鉴定相关分子标记的18对引物为候选标记引物,采用育苗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适合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疫病抗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18对候选引物中有16对引物对3个亲本及其F1代材料的DNA扩增条带无特异性,Primer3引物对3个亲本材料的DNA扩增条带无特异性,该17对引物均不适合用于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疫病的抗性鉴定。Primer1引物对S016和S022亲本材料的DNA扩增条带存在特异性,经F_2代群体材料进一步验证,该引物可作为类似S016和S022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材料的疫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 SSR分子标记,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细条病抗性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初定位结果,设计SL03与SL04分子标记区间的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用于检测由普通野生稻DY19与籼稻9311为亲本构建的BC3F2群体中各单株的基因型,并结合细条病病斑长度测定结果,利用MapQTL 5.0精细定位bls2基因,鉴定出与之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比较单标记或双标记的选择效果。【结果】通过田间细条病抗性鉴定发现,BC3F2群体抗、感分离符合理论比1∶3的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利用筛选鉴定出的11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对BC3F2群体共244个单株进行单株基因型检测,并结合单株抗性表型值,将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精细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之间,物理距离240 kb;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在BC3F2群体上的分离比均符合1∶2∶1的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利用单标记和双标记均可有效选择BC3F3群体中的感病单株和抗病单株。RM13592和RM1359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分别达92.62%和93.44%,使用双标记的选择符合率为93.44%。【结论】RM13592和RM13599与细条病抗性基因bls2紧密连锁,具有易于PCR扩增,易于识别,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水稻抗细条病育种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抗性基因Pi-km的分子标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稻瘟病抗性基因Pi-km的不同分子标记,筛选能真实反映其表型的分子标记用于辅助育种选择。【方法】本研究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km紧密连锁的1个SNP标记及Pi-km基因内部的2个Indel标记,对62份2012年长江上游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材料和97份陕西省水稻区试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并结合这些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的田间鉴定结果,分析了基因型与抗病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进行了评价。【结果】2类标记检测的基因型不完全一致,基于Pi-km基因序列设计的标记比与其连锁的标记作为辅助育种选择更准确。【结论】Pi-km基因的稻瘟病抗性与基因型有关,基因型为M1-M2-的材料比其他基因型材料抗病性趋势更强。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玉米杂种后代创新种质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目前,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交种95%以上是单交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探索从杂交种后代中高效发掘分别适合作父本和母本材料的方法,对于提高杂交种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玉米育种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爆裂玉米杂交种JB1的F_1代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玉米全基因组范围内SSR分子标记,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杂交种种皮和胚进行基因型检测,筛选多态性SSR分子标记,明确相应父、母本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选取10条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对F_2及后续2个世代的分离群体进行逐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的后代材料可分为3组,即类父本材料、类母本材料和中间型材料。为了进一步评估所选材料的杂种优势恢复程度及在育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F_4代对类父本和类母本两组材料配制了组内、组间杂交组合;同时,利用3个测验种与基于分子标记选择获得的类父本材料、类母本材料以及在早代通过育种经验选取的优异材料进行测交试验,对最终获得的2 780个各种类型组合在北京顺义和河北蔚县2个不同环境下进行产量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显著提高了分离后代中材料的选择效率,F_4代辅助选择材料中,类父本材料与父本的相似度最高可达79.5%,类母本材料与母本的相似度最高可达73.7%,显著高于随机选择条件下的亲本相似度均值。不同类型辅助选择材料间保持了较大的遗传距离,最大可达86%。F_4代材料相互组配,不同亲本类型辅助选择材料组配的杂交种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同类型辅助选择材料组配的杂交种。测验种组配的测交组合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中与类父本材料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产量显著高于与类母本材料及早代通过育种经验选取的优异材料组配的测交组合,且存在产量超过原杂交种最大值的组合。【结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作为辅助选择手段,从杂交种资源中发掘优异育种材料、开展种质创新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杂交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麦育种的F1、F2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凡是用抗病品种做为亲本的组合,其F1代表现抗病的几率远较其它组合为高,在抗病亲本具有免疫的情况下,其组合大部分表现显性,且在以后世代分离出免疫植株的几率也大。F2代后代分离免疫与高抗植株的多少与亲本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本的免疫或抗病的能力越强,后代出现免疫植株或高抗类型的植株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晋春16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春16号是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定8654为母本,以97 F1204(特7014-5×晋春9号)为父本杂交,F1去假杂种混收,F2~F3大田点播种植,收获时选多蘖、大穗、抗病优良单株,F4~F5用系谱和混合集团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而成的抗病、抗逆、丰产性好、对光照不敏感的春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稳定,群体整齐一致,表现优异。该品种200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文章从晋春16号春小麦栽培的播前准备、播种时期、水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做了简单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梨品种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及其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个系统的49个梨品种和10个杂交组合827个单株杂种苗进行了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品种鉴定结果表明:梨不同种群间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砂梨抗性最强,其次是白梨,西洋梨抗性最差。砂梨品种间对梨轮纹病抗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翠冠、黄冠、圆黄等品种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西子绿、筑水易感病。杂种苗鉴定表明:梨对轮纹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亲本均为感病品种时,后代感病单株比例高,亲本之一为抗病亲本,可提高抗病单株比例,抗病亲本作母本可获得更高比例的抗病后代。  相似文献   

14.
利用SRAP-BSA法筛选棉花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8号和高感黄萎病品种军棉1号及其杂交后代F2为材料,筛选棉花抗病基因.[方法]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法,对棉花抗病基因进行SRAP分析.[结果]在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对引物在两亲本及抗、感基因池中均能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条带,命名为S_(6-6)、S_(6-10)、S_(8-8).[结论]通过F2代个体验证,抗病个体均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而感病个体中不能扩增出此差异条带,证明这三对引物是与棉花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uR2, a candidate disease-resistance gene was isolated from cabbage, we transformed it into mustard (Brassicajuncea L. Linshicaoyaozi) which was susceptible to TuMV through Agrobacterium tumefacine-mediated method. Transgenic plants were detected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Northern blotting.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TuR2 gene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mustard genome, and it showed different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primary transplants (T0). The primary transplants (T0) and the first progenies of transgenic plants (T1) were inoculated with TuMV in a greenhouse. The transgenic plants had high TuMV-resistance, whereas the serious virus disease symptom was observed in CK (no transformation plants). The TuR2 gene in the first progenies of transgenic plants (T1) showed dominant monogenic inheritance. Compared with CK, the progenies containing TuR2 gene had stronger resistance to TuMV. The TuR2 gene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cabbage had the function of TuMV-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6.
以9个大白菜一代杂种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大白菜胚状体诱导率受基因型、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影响。花药在接种后的15~30 d出现胚状体,最后得到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白菜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节本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在保护地和露地种植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给白菜提供合理养分,促进白菜良好的生长发育,莲座期比常规施肥平均提早2~3 d。经济效益分析,春季有机无机肥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6 330 kg/hm2,投入产出比1∶7.6;秋季比常规平均增产7 665 kg/hm2,投入产出比1∶5.95,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活化土壤,提高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增产和增收,在今后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桔梗紫、白花花色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桔梗紫花和白花正、反交及F1自交,观测后代花色分离同时用引物OPG02对正、反交F2植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桔梗紫、白花花色遗传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表现为显性;F2植株的RAPD分析结果同肉眼观测花色结果完全相吻合。[结论]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有特异分子标记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研究,可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目测计数玉米不同群体雄穗分枝数量。通过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雄穗分枝数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模型)。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多基因遗传力较高,在74.83%~80.42%之间,若选择雄穗分枝较少的自交系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分枝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刚  吴子恺  王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96-5098,5134
以2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的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了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对2个不同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合I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穗位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27.27%、37.36%和58.59%。组合II株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18.41%、1.03%和12.61%;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