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奶牛乳尿素氮产生机制及日粮蛋白和能量对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尿素氮(MUN)是检测奶牛蛋白质营养简单易行的方法。文章对奶牛MUN产生机制及日粮蛋白和能量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着重从粗蛋白含量、蛋白降解率、氨基酸和小肽、能量以及能氮平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泌乳奶牛牛奶尿素氮(MUN)和血液尿素氮(BUN)的群体规律,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获得MUN和乳成分指标预测BUN水平。本研究对2个规模化牧场的401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测定,分别获得392条MUN和318条BUN记录。使用SPSS 26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牛场和血液类型对MUN和BUN的影响以及两性状的相关关系与差异;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对BUN有显著回归关系的乳成分指标,建立了BUN对各乳成分指标的回归方程。本研究中,MUN与BUN的均值分别为13.46、8.41 mg/dL;泌乳阶段与场区效应对MUN有显著影响,MUN在1个泌乳期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UN与BU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各乳成分指标中,BUN对乳脂率(FP)、乳蛋白率(PP)、乳糖率(LP)和乳干物质(TS)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BUN=0.336MUN–3.689FP–3.903PP–3.996LP+3.959TS+2.832。本研究对常规获得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其与奶牛BUN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为监测奶牛的氮利用及能氮平衡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影响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的环境及生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MUN)的影响因素及夏季热应激相关指标对MUN的影响,实测北京地区7个牛场2016年7、8月的荷斯坦牛直肠温度和体况评分(BCS),收集北京地区68个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4%乳脂校正乳(FCM)、乳蛋白量和体细胞分(SCS)对MUN全年测定值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夏季MUN随BCS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据测定月份和产犊季节对MUN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MUN水平偏低,夏季普遍较高,春季产犊的牛MUN高于其他产犊季节;泌乳121~180 d MUN水平最高;MUN随胎次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SCS、FCM和乳蛋白率分别与MUN夏季测定值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BCS对夏季MUN影响显著(P0.05),但直肠温度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利用产犊季节和测定月份可以预估群体MUN的水平,夏季则可通过奶牛体况变化及泌乳性能预测个体MUN,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管控夏季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4.
奶牛营养检测技术是衡量奶牛营养工程技术中各种营养措施的系统集成度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乳中尿素氮(MUN)可评定泌乳奶牛13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蛋白质与能量的配比关系。研究表明,当MUN值过高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使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可用MUN来检测奶牛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00头中国荷斯坦牛2009~2010年2358次DHI测定日记录乳中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中MUN平均为14.24±5.0mg/100mL,不同年份、季节对乳中MUN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泌乳月对MUN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犊季节和胎次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2009年MUN值显著高于2010年MUN值,春季MUN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三季,冬季MUN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三季。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奶牛场乳尿素氮(MUN)水平,试验采用SPSS 22.0软件对5个规模养殖场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中的MUN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牛群月MUN监测变化范围为9.2~20.3 mg/d L;牛群年平均MUN水平与年平均泌乳天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0;牛群MUN水平春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2016年6月份,牛群内各泌乳阶段MUN水平低于推荐值。说明北京地区部分牛场MUN水平较推荐值低,需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工作中常规的测定指标之一,其浓度通常用于监测奶牛营养状况,反映日粮能氮平衡、繁殖性能以及环境中氮的排放量。MUN浓度因个体和日粮构成而异,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的MUN遗传参数估计不仅能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而且能加快奶牛的遗传进展,为选育优质奶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国内外关于MUN的影响因素、遗传力以及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产奶量、体细胞评分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综述,以期为MUN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乳尿素氮参考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尿素氮是指乳中尿素的浓度,是评价荷斯坦牛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MUN的形成过程、监测的意义和国内外MUN浓度参考标准,并分析了国内外MUN浓度范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乳尿素氮(MUN)检测在奶牛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仁花 《中国奶牛》2008,(12):27-29
奶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受品种、营养、年龄、胎次、个体、管理水平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素在奶牛业中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显得尤为重要。而乳尿素氮(MUN)指标由于能够反映奶牛个体摄入蛋白与能量的平衡情况,并且与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氮的排泄等有很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乳尿素氮含量对奶牛日粮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乳尿素氮(MUN)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众多研究表明,通过乳尿素氮含量的变化可以反应出瘤胃降解蛋白(RDP)、过瘤胃蛋白(UDP)及能量的供应情况。因此,了解乳尿素氮含量的标准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对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平衡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对牛群营养与饲养状况进行监控,对指导牛场生产和提高牛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验将21头瘤胃瘘管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每组3头奶牛,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Ⅵ组饲喂的TMR分别添加50.0,100.0,150.0,200.0,250.0,300.0g/(头·d)尿素粉,并测定了BUN、MUN、RUN和产奶性能.结果表明,试验Ⅰ~Ⅲ组BUN和MUN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但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所提高;试验Ⅳ~Ⅵ组BUN和MUN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下降趋势,乳蛋白和乳糖降低显著.MUN和BUN高度相关(r=0.8974,P<0.01).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荷斯坦牛乳尿素氮与乳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乳性能的高低受品种、营养、年龄、胎次、个体、管理水平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奶牛开展生产性能测定(DHI)显得尤为重要。而乳尿素氮(MUN)是牛奶中一种微量组分,其正常的浓度一般为10~16 mg/dL,可以依据乳尿素氮的浓度来调控奶牛的日粮营养水平,估测奶牛每日的尿氮排泄量,甚至总氮排泄量,可见其在奶牛的营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上MUN的测定具有取样方便、对奶牛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变化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大型奶牛场500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98 882条DHI测定日记录中的MU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牛场MUN含量为(12.30±0.01)mg/dL,不同年度、测试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和胎次对MUN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013年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年;夏季测定的MUN含量较高,冬季较低;冬季产犊的奶牛乳中MUN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季节,夏秋两季产犊的MUN含量最低;第7、8泌乳月的MUN含量最高,第1个泌乳月的MUN含量最低,且差异显著;各胎次间MUN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第三胎的MUN含量最高,第一胎最低。该结果可指导牧场重点关注夏冬两季、泌乳前期及冬季产犊奶牛乳中的MUN含量。此外,各胎次间乳中的MUN含量也应区别对待,并根据变化趋势合理调整奶牛日粮配方,以期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乳中尿素氮(MUN)检测对奶牛生产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中尿素氮(MUN)由于能准确地反应奶牛的蛋白质营养状况,近年来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指标。本文重点介绍了MUN的形成过程、标准浓度、与UN和BUN的关系以及MUN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尿素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是指牛奶中尿素氮的浓度,是评定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和使用MUN能够判断日粮配方是否合理,管理计划是否恰当。作者综述了MUN的产生机制、监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应用该指标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总之,它的应用对动态预测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尿素氮(MUN)与3个乳生产性能指标(乳产量MY、乳脂肪产FY、乳蛋白PY)及6个生育指标(受精数、产犊间隔、第一次受精到产犊的间隔、最后一次受精到产犊的间隔、第一次到最后一次受精间隔、第一次受精即怀孕)之间的关系。MY、FY、PY数据收集包括635289d的测试期,MUN是在2001—2003年76959头头胎泌乳瑞典荷斯坦奶牛收集数据,为生育指标作相应的泌乳记录。MUN与产量直接的分析是通过多性状模型中的一个随机回归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泌乳期被分为10个月份。泌乳期的遗传力是稳定的(0.16~0.18),泌乳初期MY、FY、PY具有较低的遗传力,但是在第100天泌乳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遗传力增大并趋于稳定,分别为0.47、0.36、0.44。生育指标具有较低的遗传力(0.02~0.05)。MUN与乳生产性能之间的表型相关性在0.13(泌乳初期)到0.00(泌乳结束)之间。MUN与MY、FY、PY之间的基因型相关性有相似的趋势,在泌乳初期正相关(0.22)、在泌乳结束时负相关(-0.15)。MUN与生育指标之间的表型相关性接近0。令人意外的结果是MUN与生育指标的基因相关性表明在泌乳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有2个指标与MUN是呈正相关的,这表明动物体MUN增加使得育种值增加,并将会改善生育指标;这个结果是通过随机回归模型和多性质模型分析的。分析的牛体的MUN浓度是适度的,在这个群体里为了改善育种MUN可能会稍微增加,增加MUN浓度可能会稍微改善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8):86-88
为检测在高温环境中不同防腐剂对乳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影响,在40℃高温环境保存牛奶7 d,通过Bentley红外线方法检测乳尿素氮及β-羟丁酸的含量变化,并与德国进口防腐剂比较。结果显示: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专用防腐剂与进口防腐剂对尿素氮(MUN)、β-羟丁酸(BHBA)含量影响较小,能满足夏季DHI检测要求。重铬酸钾对MUN、BHBA含量检测影响较大,不适用于DHI检测。  相似文献   

18.
乳中尿素氮在奶牛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奶牛营养检测技术是衡量奶牛营养工程技术中各种营养措施的系统集成度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乳中尿素氮(MUN)可评定泌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蛋白质与能量的配比关系。研究表明,当MUN值过高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使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可用MUN来检测奶牛的受胎率。1MUN的形成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被降解成氨,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过量的氨被瘤胃壁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了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从尿中排出,另一部分尿素进入了体组织、血液和奶。尿素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有机小分子,而且是血液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相似文献   

20.
MUN的准确测定对于评价奶牛营养状况、降低饲料成本、提高产奶水平和改善乳品品质以及提高繁殖率均有重要意义。试验将60头日本荷斯坦奶牛(2、3胎次各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Ⅴ组,每组10头(2、3胎次各5头),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Ⅴ组饲喂TMR添加100.0、150.0、200.0、250.0、300.0g/(d·头)乳化棕榈油日粮,测定BUN和MUN及产奶性能。结果表明:①各试验组奶牛的BUN、MUN、乳蛋白和乳糖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②试验组日粮中增加250g/(d·头)乳化棕榈油时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乳干物质和乳脂率;③MUN和BUN有高度相关性(r=0.8920,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