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油松林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枝的生物量最小。油松各器官平均含碳量变化不显著,其中,树枝平均含碳量为499.38 g/kg,叶为495.95 g/kg,树干为471.11 g/kg,树根为472.52 g/kg。油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在9.2~30 t/hm2之间波动,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拟合方程为:y=9.6328x0.868,拟合率为0.9459。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21.20 t/hm2,赤峰地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总量为362.1033万t。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烘干称重等方法,研究了苏木山林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力、碳储量积累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木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 kg、32.70 kg、107.81 kg;林分生物量分别为43.66 t·hm^-2、79.88 t·hm^-2、125.83 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分别为1.44 t·hm^-2、1.19 t·hm^-2、0.95 t·hm^-2;乔木层净第一生产力分别为2.56 t·hm^-2·a^-1、3.07 t·hm^-2·a^-1、3.40 t·hm^-2·a^-1,碳储量分别为22.20 t·hm^-2、40.55 t·hm^-2、63.80 t·hm^-2。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浙江省3个年龄级杉木优势林和含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杉木优势林依靠高密度种植和人工管理,在前10年乔木层生物量达到47t·hm-2以上,在中龄林(11~20年)及成熟林(21~30年)阶段杉木优势林乔木层生物量增加很少,且都低于同龄级的含杉木混交林;含杉木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明显增加,中龄林比幼龄林增长了147%,成熟林比中龄林增长了28.1%;若杉木优势林改造为含杉木的混交林,碳储量至少增加0.84t·hm-2a-1;若不改良,碳储量至多增加0.21t·hm-2a-1。  相似文献   

5.
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湖南会同林区毛竹和杉木人工林土壤CO2排放动态进行观测,并结合现存生物量调查,对其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毛竹和杉木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44.3和152.52 t·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所占比例最小.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76.89%,乔木层占22.16%,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0.51%和0.41%;杉木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层分别占2.28%和0.70%.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固定CO2总量分别为38.87和26.95 t·hm-2a-1,但其每年以土壤异养呼吸和凋落物呼吸的形式排放CO2的量分别为24.35和15.75 t·hm-2a-1,毛竹林和杉木林生态系统年净固定CO2的量分别为14.52和11.21 t·hm-2a-1,折合成净碳量分别为3.96和3.07 t·hm-2a-1.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6%;(2)乔木层各器官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3.06%~62.63%,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在乔木层的分配比例相对稳定,占15.97%~17.78%;枝、叶分别占乔木层的10.47%~15.33%、7.08%~8.75%,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4)12a、25a、38a闽楠人工林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6.73 t/hm2·a、17.35 t/hm2·a、24.60 t/hm2·a。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建我国5种主要人工林(杉木林、杨树林、桉树林、落叶松林和马尾松林)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确定碳储量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林龄,分析固碳能力差异及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为提升人工林碳汇能力和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8 520块样地碳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加权回归方法和可变参数模型,研建5种主要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分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并比较5种人工林乔木层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5种主要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生长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5%以内,模型自检和独立交叉检验的总体相对误差在3%以内。落叶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杨树林和桉树林乔木层碳储量年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林龄分别为24、16、12、6和2年,对应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50、1.85、2.10、2.96和6.97 t·hm-2;马尾松、杉木、杨树和桉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最大平均生长量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23、1.40、1.97和4.65倍。年均气温每下降1℃,杨树林、马尾松林、桉树林和落叶松林乔木层碳储量年均生长量分别降低7.6%、4.5...  相似文献   

8.
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测树学及遥感技术研究了江西千烟洲试验站人工林的碳蓄积特征.使用林木各器官的相对生长模型,结合林分调查,估算了标准木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进而获得单位面积及整个小流域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利用IKONOS遥感图像进行目视判读,计算不同类型人工林的面积.林龄19年的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的单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碳含量分别为29.0、25.6和23.3 kg;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针阔混交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 088、8 768、7 542、13 215和8 359 g·m-2;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 257和3 979 g·m-2;遥感估算的千烟洲面积为207.96 hm2,其中78.8%为森林和柑橘园;全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活体碳储量分别是13 291和6 336 t;人工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9.24%, 是千烟洲试验区最大的碳库;研究区地上生物量从1983年的256 g·m-2增长到2005年的6 391 g·m-2,增长了25倍.人工造林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碳.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尾细桉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81%;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净生产力平均为17.56t·hm-2a-1,年净碳固定量平均为8.43t·hm-2,折算成CO2量为30.91t·hm-2a-1;整个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958.37万t,年净碳固定量为280.97万t·a-1;从不同区域来看,中部山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达11.89t·hm-2a-1,远高于北部平原区(8.97t·hm-2a-1)、西部沿海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方法和收获法,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碳税法和人工制氧法,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 a中龄林、26 a近成熟林、43 a成熟林)生物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固碳释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碳储量分别为85.751 3t C·hm-2、139.934 4 t C·hm-2、132.508 6 t C·hm-2,净碳储量分别为:5.365 3 t C·hm-2·a-1、5.383 6 t C·hm-2·a-1和3.082 7t C·hm-2·a-1;三种林龄群落各层碳储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三种林龄乔木层的碳储量分别占:91.37%、94.99%、93.70%;不同林龄相同器官(根、皮、叶、干、枝)之间变异系数在2.10%~7.33%之间,而同一林龄不同器官的变异系数在2.12%~5.82%之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成熟林乔木外,另两种林龄乔木各营养器官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华山松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同化大气中CO2和释放出O2价值量分别是355 044.221 3 yuan·hm-2,216 003.386 1 yuan·hm-2,556 831.529 6 yuan·hm-2和338 767.648 4 yuan·hm-2、577 627.367 6 yuan·hm-2和351 419.513 0 yuan·hm-2。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7 g·m-2和39.54 g·m-2。不同林龄杉木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7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主要在表层;利用渐进累积方程分析表明,25年生杉木人工林向土层深处生长比较明显。不同林龄活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组织密度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句容选取样木构建了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探讨了麻栎林地上部分不同林龄麻栎单株、林分、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增长趋势,树干所占比例最大;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0.01、110.86、179.48和226.73t/hm2.麻栎林各组分含碳率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3.25、48.97、80.60和107.28 t/hm2,乔木层是麻栎林地上碳储量的主体,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是其碳储量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5.
间伐迫使林分环境改变,影响林分生长、生物量及碳储量,准确评估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后碳储量变化对碳汇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贵州榕江县开展了4种间伐处理{T00[未间伐(0.0%),1 800株·hm-2]、T11[轻度(16.7%),1 500株·hm-2]、T2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33[强度(50.0%),900株·hm-2]对18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组分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间伐3 a后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小,T00、T11、T22和T33样地依次为194.32、174.39、153.74和125.12 t·hm-2,T33、T22和T11较T00降低了35.61%、20.88%和10.25%,T33间伐强度显著低于对照T00;杉木林下植被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0.24%~1.98%;对其凋落物层碳储量无显著差异;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也是逐渐增大,且有机碳储量在不同间伐处理间差异显著,除对照与轻度不显著外。间伐第三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与凋落物现存量、土壤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与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呈显著负相关;短期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00、T11、T22和T33样地分别为294.16、282.65、279.24和273.31 t·hm-2,T33与T00样地差异显著,表明间伐3 a样地仍处于恢复期,杉木人工林短期间伐试验会降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各主要器官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其中以干器官变化幅度最大。各器官中,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根、枝、叶。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林龄,次要因素是不同器官。(2)落叶松不同林龄各器官碳含量在470~505 g/kg之间,差别不大,其平均碳含量为481.07 g/kg。此数值可为落叶松碳储量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落叶松各器官平均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相同林龄各器官平均碳储量大小为干根枝叶。(4)落叶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截止2013年末,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3.8×106t。  相似文献   

17.
对11 a 生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香梓楠各植物器官碳素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在450.98~514.45 g/kg 之间,各器官碳含量的排列次序为:干材>根蔸>粗根>枝>中根>细根>叶>皮。(2)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2.32 t/hm2,其中土壤层所占比例最高,达77.62%,灌草层所占比例最少,仅占0.30%,各生物层次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3)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81.68 t/hm2,乔木层、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68%、1.45%和2.87%,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4)香梓楠人工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和净固碳量分别为7.10和3.56 t/(hm2· a),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C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楠木林乔木层C储量为61.7 t.hm-2,小于杉木林乔木层C储量(72.7 t.hm-2);而楠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为1.5 t.hm-2,大于杉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1.0 t.hm-2)。楠木干材的C储量较小,仅为杉木干材C储量的71.1%;但26年生楠木人工林尚未达到蓄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阶段,因此仍具有较高的固C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大岗山5种林龄(6、15、25、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碳氮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幼龄林阶段碳氮储量最高。各林龄0~4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幼龄林85.38 t·hm-2,过熟林79.77 t·hm-2,成熟林71.62 t·hm-2,中龄林62.30 t·hm-2,近熟林60.97 t·hm-2。各林龄氮储量分别为:幼龄林5.83 t·hm-2,过熟林5.50 t·hm-2,成熟林5.47 t·hm-2,近熟林5.10 t·hm-2,中龄林4.62 t·hm-2。碳氮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管理以及固碳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