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验旨在评价头孢噻呋与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临床分离的46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头孢噻呋与舒巴坦联用可显著降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其中,1:1配比对产酶菌的MIC粥为6.269μg/ml,约为头孢噻呋单药的1/10;1:1配比对产酶菌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呋单药。对于不产酶大肠杆菌,复方制剂与单药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2.
头孢噻呋与恩诺沙星联用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倍稀释法、棋盘法测定头孢噻呋、恩诺沙星以及两者联用对鸡大肠杆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和鸡链球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单方头孢噻呋对五菌株的MIC值介于1~32μg/ml之间,恩诺沙星的MIC值介于0.5~64μg/ml之间,且两药对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均明显较标准株低。两药联用对鸡大肠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不产酶株、鸡链球菌标准株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均为0.75,呈现相加作用;对鸡大肠杆菌临床分离产酶株和鸡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FIC指数为1.5,呈现无关作用,但头孢噻呋联用MIC值仅为单方的1/2。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泰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对13株分离自泰州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中有5株被确定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8.5%.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极其严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二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2.5%,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2.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20%,产ESBLs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氨苄西林与舒巴坦(2:1)联用与单用氨苄西林相比,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至单用氨苄西林时的1/16~1/8,但对非产ESBLs菌的MIC值没有明显变化.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1:1)联用与单用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比,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MIC值均降低至单药时的1/16~1/2.结果表明,临床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来治疗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感染,也可尝试将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头孢噻呋等抗菌药物对兽医 临床常见的4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的 研究,表明头孢噻呋等对4种标准菌株的抗 菌活性较强;头孢噻呋等对4种标准菌株的 杀菌速率均较大;与氨苄西林相比,头孢噻呋 的各个浓度(8,5,2MI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猪链球菌的杀菌速率较小,即它们在3h内使 活菌减少的值差异显著(P<0.05),但头孢 噻呋的各个浓度(8,5,2MIC)对鸡大肠杆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菌速率均大于氨苄西林 的各个浓度;头孢噻呋与头孢曲松的各个浓 度相比较,对4种标准菌株的杀菌速率差异 均不显著(P>0.05);头孢噻呋等3种β 内 酰胺类抗生素对4种菌株的杀菌速率均不随 浓度(8,5,2MIC)的增加而增大(P> 0.05),即它们均为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药 物。  相似文献   

5.
头孢喹诺对几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国产头孢喹诺对5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噻呋、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μg/mL,抗菌活性强于其他3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MIC≤0.031~0.25μg/mL,抗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近,高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对链球菌的MIC≤0.031~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氨苄西林相近,高于环丙沙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分别≤0.031~0.5μg/mL和≤0.031μg/mL,抗菌活性与头孢噻呋和环丙沙星相近,强于氨苄西林。结果表明头孢喹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牛至油和5种抗菌药物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及它们之间联用对临床分离的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鸡大肠杆菌的MIC值,考察牛至油和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对牛至油敏感,对5种抗菌药均有耐药性,头孢噻呋与牛至油联用表现为无相关作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与牛至油联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与牛至油联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及膜通透促进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鸭源大肠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株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及其与舒巴坦、利血平和EDTA联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能使5株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仅能使3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而EDTA能使7、5、3、6、8株菌对以上5种药物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利血平使4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下降4倍以上,使5株菌株对氟苯尼考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EDTA使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5类药物的MIC大幅度下降,分别使8、5、2、8、8株菌MIC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EDTA使7株菌株对恩诺沙星MIC下降4倍以上,使所有分离株对其余4种药物的MIC显著下降;舒巴坦+利血平+EDTA和5类药物联用后,所用分离株的MIC下降4倍以上。由此可见,引起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原因主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的下降、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和产生β-内酰胺酶的破坏作用,三者相协同提高了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辽西地区(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鸡源大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选取15种代表药物,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检测到产ESBLs的37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91.2%,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78.4%,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克林沙星药物耐药率等于或低于46.0%,头孢吡肟、阿莫西林与棒酸(CA)酶抑制剂联用后耐药率低于8.11%。由此表明,辽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ESBLs耐药菌株表现多重耐药现象,但配合ESBLs抑制剂能明显增强抗菌活性,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旨在测定牛至油及其与5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用两倍稀释法测定牛至油对16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包括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和8株不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挑选几株耐药菌株用棋盘法测定牛至油与头孢噻呋、左旋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联用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对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的MIC值均为0.25mg/ml;牛至油与左旋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与头孢噻呋、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存在相加作用或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0.
30株鸡大肠杆菌ESBLs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30株鸡大肠杆菌对常见药物耐药性,用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并分别用TEM、SHV和CTX-M等3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23株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占76.7%.PCR扩增表明TEM、CTX-M、SHV阳性率分别为73.9%、43.5%和0%,有7株同时检测出TEM和CTX-M基因(占30.4%),3株未检测出TEM、CTX-M和SHV 3种基因(占1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杆菌对药物的多重耐药性明显比非产酶大肠杆菌严重,产酶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高,为95.7%,对氨基糖苷类、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78%,氨苄西林和三代头孢与酶抑制剂联用或2种不同种类的药物联用均能明显增强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76.7%的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为产ESBLs株,其基因型主要是TEM和CTX-M,尚无SHV型,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联用或不同种类药物联用是防治鸡产酶大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5禽用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的药理学特征(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包括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噻呋、头孢喹肟等。近年来发展了非典型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mipen-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旨在测定牛至油及其与5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用两倍稀释法测定牛至油对16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包括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茵和8株不产ESBLs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挑选几株耐药菌株用棋盘法测定牛至油与头孢噻呋、左旋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联用的抗茵活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对产ESBLs和不产ESBLs茵的MIC值均为0.25mg/ml;牛至油与左旋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与头孢噻呋、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存在相加作用或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了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分别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联用对标准大肠杆菌O78、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药敏结果为无关作用,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较其单药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抗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甲氧苄啶(TMP)的联合抑菌浓度指数。结果表明,头孢噻呋、氧氟沙星对5种病原菌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链球菌可产生协同作用,对溶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无关作用;头孢噻呋与TMP联合用药时,对上述5种病原菌均具有协同作用。对实验性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高(100mg/L)、中(50mg/L)剂量对感染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药物庆大霉素(P〈0.05),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头孢噻呋高剂量组(100mg/L)感染鸡的增重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临床应用头孢噻呋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可采用饮水给药,剂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用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的治愈率比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硫酸黏杆菌素和氟苯尼考分别高20%、13.4%和26.7%,死亡率分别低20%、3.4%和16.7%;头孢噻呋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比硫酸庆大霉素高72.5%,死亡率低55.5%;头孢噻呋钠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比氨苄青霉素高12.5%,死亡率低10%.结论头孢噻呋钠对3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P<0.05).头孢噻呋钠组的平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用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的治愈率比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硫酸粘杆菌素、氟苯尼考分别高20%、13.4%、26.7%,死亡率分别低20%、3.4%、16.7%;头孢噻呋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比硫酸庆大霉素高72.5%,死亡率低55.5%;头孢噻呋钠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比氨苄青霉素高12.5%,死亡率低10%。结论:头孢噻呋钠对三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P<0.05)。头孢噻呋钠组的平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用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鸡白痢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对鸡白痢病的治愈率比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硫酸黏杆菌素和氟苯尼考分别高20%、13.4%和26.7%,死亡率分别低20%、3.4%和16.7%;头孢噻呋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比硫酸庆大霉素高72.5%,死亡率低55.5%;头孢噻呋钠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比氨苄青霉素高12.5%,死亡率低10%。结论:头孢噻呋钠对3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死亡率、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指标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P<0.05)。头孢噻呋钠组的平均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药物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由头孢噻呋钠对人工诱发的鸡白痢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鸡葡萄球菌病的三个治疗试验组成。对鸡白痢杆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对照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低20%(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3.4%(硫酸粘杆菌素)、16.7%(氟苯尼考),治愈率分别高20%(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13.4%(硫酸粘杆菌素)、26.7%(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比硫酸庆大霉素治疗组的死亡率低52.5%,治愈率高72.5%;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疗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治疗组比氨苄青霉素治疗组的死亡率低10%,治愈率高12.5%。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针对保育仔猪的一种全身多发性的传染病,对猪场的危害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常用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有必要了解副猪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本研究参考CLSI-VET和VETCAST中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方法,汇总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1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结果,建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流行病学临界值。结果显示,头孢克洛、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头孢噻呋、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流行病学折点值分别为16、0.5、0.125、0.031 25、0.5、32、0.25、1、0.5、1、2、8、0.25、0.062 5 μg·mL-1,可以得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在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和EUCAST (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缺乏敏感性评判标准的情况下,本研究可以直观地识别非野生型菌株的出现,有利于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和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