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非空间结构的浙江省毛竹林固碳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竹单株生物量模型及其林分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非空间结构的毛竹林固碳潜力模型,并阐述模型的生物学意义;应用Matlab提供的Linprog函数与Solve函数,对所建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当1度竹、2度竹、3度竹和≥4度竹占毛竹样地总株数的百分比均为0.25,毛竹林分立竹度为4363株·hm-2,平均胸径为12.1691cm时,毛竹林碳储量达到最大,其值为42220.2149kg·hm-2;根据优化结果与2004年浙江省毛竹林结构现状,提出增加毛竹林固碳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测算湖南省毛竹碳汇林的固碳能力,促进湖南省毛竹碳汇林业的均衡稳定发展,在湖南省毛竹主产区设置标准样地,并根据胸径、龄阶实测258株毛竹的生物量,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毛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其各器官生物量的一元(以胸径为自变量)、二元(以胸径和龄阶为自变量)模型。通过模型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符合适用精度,具有适宜的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3.
毛竹林的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毛竹中产林和丰产林的初级生产力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新长成的竹株。新竹多,竹林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就多;另一方面,1-3年生毛竹竹壁密度的增加,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竹鞭与竹根的生量量与竹林的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集约管理、水肥条件好的竹林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小,且随着管理水平降低,土壤条件变差,地下部分生物量年占比例就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径级毛竹林分结构指标变化规律,在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建立了86个调查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在毛竹林部分径级类型的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内,植物形态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随着毛竹林径级增大,毛竹和杂木平均高度增加、密度下降,竹木株数比降低;毛竹和杂木生物量增大,灌木层植物生物量减小,草本层植物和枯落物及总生物量增大,灌木、草本与枯落物生物量比率降低;毛竹林分整齐度和均匀度升高。相对于中、高径级毛竹林,提高低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高度、生物量和降低密度是高产培育的主要目标;伐除老竹、留大笋、砍小竹、蓄竹均匀分布是具体措施。贵州高原山地毛竹林丰产培育适宜竹-木混交,乔-灌-草层植物立体经营。  相似文献   

5.
3种不同营林措施对毛竹林低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浇灌、竹木混交和施肥3种营林措施,对低产低效竹林实施了改造。以改造前、后试验区毛竹平均竹高、平均眉径、平均立竹度和毛竹均匀度为指标,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竹林低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灌比滴灌效果好,前者平均竹高、平均眉径、平均立竹度增加值分别为后者的218.2%、173.1%和186.1%;2竹木混交林毛竹质量比纯竹林好,竹林纯林平均竹高增长值呈倒退状态,平均眉径增长值也低于竹木混交林,但平均立竹度增加值高于混交竹林;3与腔施相比,撒施更能够促进竹林均匀度的增长。因此,不同浇灌、竹木混交和施肥技术措施可以在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中合理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泰宁县大田乡选择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毛竹林分,即模式A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5∶5)、模式B为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树冠投影比8∶2)、模式C为毛竹纯林、模式D为毛竹杉木混交林,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毛竹林分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林分的毛竹胸径、竹高等生长因子差异显著,阔叶混交林的毛竹平均单株生物量、胸径和竹高值较高;毛竹单株器官生物量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达46.81%~54.27%,其中以模式B的最高;毛竹单株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A,达34.98 kg/株;毛竹群落总生物量最大的为模式D,达139.42 t/hm2。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南碳汇项目林主要类型,充分利用"八五"-"十二五"期间课题组自有成果,同时开展补充调查,以项目林28个主要建群种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条件、林分类型、群落结构、林龄等因素综合布设386个固定样地,按径阶组分不同的树高级选取目标径阶标准样木2 139株,实测标准木生物量,利用11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各树种单株生物量进行拟合,得出拟合效果最优的单株生物量模型,通过评价与检验,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毛竹林不同经营措施进行毛竹出笋试验研究,采用8种回归方程进行拟合比较,找出适合新罗区的最优模型。旨在用于预测毛竹林出笋情况,以便指导毛竹林生产培育与竹笋采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浙江安吉县的毛竹价格逐年下降,毛竹林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如何提高毛竹林的生产力、培育大径竹材已经成为毛竹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毛竹林的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测定分析了安吉县主要毛竹产区笋材两用林的土壤养分,探讨了竹林经营模式、竹林产出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吉县毛竹林土壤普遍缺乏速效钾,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竹林平均胸径随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培养大径级竹林应增施磷肥和钾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毛竹林经营模式、提高竹林产量以及合理制定竹林施肥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长宁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毛竹、硬头黄竹和苦竹为长宁县代表竹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布点,对毛竹、硬头黄竹和苦竹分年龄、径阶进行了生物量调查,分析了竹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年龄上的分布并通过建立年龄、直径与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以及模型的精度检验选取毛竹、硬头黄竹和苦竹的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竹各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竿枝叶,毛竹生物量在年龄上的分布为:3年龄2年龄1年龄;硬头黄竹各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竿枝叶,硬头黄竹生物量在年龄上的分布为:3年龄2年龄1年龄;苦竹各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竿枝叶,苦竹生物量在年龄上的分布为:3年龄2年龄1年龄。毛竹生物量模型:W=0.581×(A×D×D)0.617,硬头黄竹生物量模型:W=-5.548+2.032×D+0.544×A,苦竹生物量模型:W=-1.845+0.723×D+0.478×A。  相似文献   

11.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山区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对会同县山区毛竹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毛竹林其气温、极端最高温度和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以及降水量,山坡均高于山谷,极端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山坡则低于山谷;相同径级的毛竹个体结构生长差异明显,不同径级的毛竹标准株单株生物量山谷比山坡重,增加5.11 kg/株。相同径级的毛竹单株其平均枝下高、秆重、全重、总节数、枝重、胸壁厚、全高、枝下节间长,山谷均大于山坡3.3%~17.7%,但叶重则山谷小于山坡9.9%。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实测116株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数据,并计算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以幂函数形式为基本模型,构建各维量生物量因子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各维量生物量扩展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8,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3,预估精度(P)84.00%;各维量生物量转扩因子的决定系数(R2)0.72,平均残差平方和(MSE)0.003,预估精度(P)83.00%。这些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可为高山松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毛竹大小年竹林转为均年竹林可明显增加竹材和竹笋产量,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文章在分析毛竹林大小年形成原因及均年竹林增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均年竹林高产培育技术措施,以期为毛竹低产竹林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安吉县毛竹资源及其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最新高分辨率DOM/DLG融合图,采用现地勾绘调查的方法对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毛竹林面积55287.6hm2,毛竹总立株数17084.3×104株,为全省平均的1.2倍,毛竹生物量563.2×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01.9t/hm2,并推算出毛竹林乔木层年碳固定量为47.3×104t。从海拔高度看,毛竹林主要分于海拔250~650m,占全县毛竹林总面积的82.0%;从坡度看,主要分布于16~35°,占全县毛竹林总面积的87.2%。  相似文献   

16.
竹子是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毛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是中国重要的的优良竹种。毛竹是当今世界上生长快、产量高、可再生能力强的自然资源之一。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毛竹具有巨大的潜力。受经营目标及利益驱动的影响,当前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已受到挑战。研究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毛竹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等内容,同时从竹林健康监测评价、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竹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竹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4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毛竹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且对未来经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判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长宁毛竹和苦竹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研究有助于评价森林的碳汇功能。长宁毛竹和苦竹的种群生物量分别为:51.51 t.hm-2和43.92 t.hm-2,碳汇储量较低。长宁毛竹和苦竹的生产力分别为:17.66 t.hm-2.a-1和18.62 t.hm-2.a-1,生产力水平偏高,固碳能力较强。毛竹和苦竹生产力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适当年龄内采伐利于提高竹林的生产力。毛竹和苦竹本身的有机碳含量偏高,平均为539.7071 g.kg-1和573.3786 g.kg-1,在根和鞭中含量较低,杆、枝和蔸含量较高。毛竹和苦竹体内总的有机碳储量为27.02 t.hm-2和23.23 t.hm-2,每年固定的有机碳量为9.6 t.hm-2和10.23 t.hm-2。最后,综合评价了毛竹和苦竹林经营在发挥碳汇功能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福建尤溪县毛竹种群生物量及其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尤溪县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量优化模型对毛竹林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福建省毛竹林的科学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类型(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研究,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毛竹纯林0~60 cm土壤初渗率、平均渗率、稳渗率和前60 min渗透总量分别为1.64 mm/min,1.31 mm/min,1.23 mm/min和157.10 mm,均小于毛竹混交林。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用Kostiakov模型进行不同类型毛竹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其决定系数为0.602 1~0.949 6,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贮水能力差异显著,0~60 cm土壤滞留贮水量在27.47~45.40 mm,毛竹混交林大于纯林。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贮水能力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毛竹纯林的土壤入渗和贮水性能劣于阔叶林和杉木林,而混交经营有利于改善毛竹林土壤结构,从而提高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核算并探讨其动态变化,以掌握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价值、科学评价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碳计量和碳贸易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福建省毛竹林生长量、实测生物量和问卷调查等数据,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植被指数(EVI)建立生物量异速生长和反演模型,开展福建毛竹林(包括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土壤和已收获竹笋4个组分)固碳增汇价值核算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2001—2014年,福建省毛竹林每期(2年为1期)固碳增汇价值平均为5. 53亿元,研究期内固碳总价值为38. 71亿元;竹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土壤和已收获竹笋)的固碳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林分地上活立竹、择伐竹、已收获竹笋和土壤的固碳增汇价值贡献比分别为73. 78%、16. 11%、13. 56%和3. 65%; 2001—2014年,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以每期每公顷157. 69元的速率增加;研究末期和初期相比,面积占比31. 26%的毛竹林固碳增汇价值降低,每公顷平均降幅256. 76元;面积占比68. 74%的毛竹林固增汇价值增加,每公顷平均增幅640. 80元。【结论】2001—2014年,福建省毛竹林表现为一个不断增加的碳汇;与地上活立竹、已收获竹笋和土壤相比,择伐竹的固碳增汇价值贡献最大,择伐是毛竹林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