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2.
牛体牛黄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前者是牛肝胆系统自然形成的病理产物;后者是以外科手术为手段,在牛的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诱发机体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手术取黄过程中牛黄的损耗,一般提倡屠宰取黄,特别是对老龄牛、残、菜牛或其它利用价值不大的牛,更应如此。但是对生产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牛,若因胆结石影响使用性能或人培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4.
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地区类型、牛的品种及年龄、饲料和饲喂方式等。为提高人工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天然牛黄形成的机理,相应地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于高山牧区对43头牛进行了人工诱生牛黄试验。经1年的观察,试验牛(?)情、产犊、泌乳、使役与同群放牧牛不认异常。抽样取黄7头,头头产黄,最多8.4g,最少2.2g,平均每头长黄(干重)4.73g。经用红外光谱和挂甲试验、显色试验、薄层层析试验鉴定,证明诱生牛黄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此外,对人工诱生牛黄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影响人工培植牛黄形成的内外在因素,以便为牛体内人工培黄技术的改进、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通过对天然牛胆石症高发区生态环境调查及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模拟试验,对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有关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牛体内牛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性因素,菌株宜选用毒力弱的大肠杆菌(EPEC),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牛黄,俗称牛胆囊结石,是世界上较名贵的中药材。据中医学称:牛黄属苦凉药物,具有定惊息风,开窍豁疾,泻火解毒等功效。目前市场上已配制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丸等多种。因天然牛黄产量少,用途广,故我国除自己收取一部份外,绝大部份依靠进口,仅牛黄一项每年要付出外汇几万元。我国科技人员经过研究,终于在1985年采用人工方法培育出牛黄,这是一项新创举,也是我们养殖业  相似文献   

8.
牛黄,有清热、解毒、镇惊、止咳之功效,是中药中的瑰宝,其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甚微,故多以人工合成牛黄或以猪、牛胆汁代之,其疗效远不及天然牛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70年代以来,在人工繁育珍珠的启迪下,科技工作者根据天然牛黄生成机理,在牛体中培育出具有与天然牛黄成分相似,药效相同,应用一致的中药——人工培植天然  相似文献   

9.
<正>牛黄是牛胆囊中形成的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多为人工牛黄。用活体牦牛手术植入法培植天然牛黄  相似文献   

10.
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探索天然牛黄的染黄规律,对发现天然牛黄和开展人工植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从1985年以来,对麟游县境内的3个屠宰站、户(个体)和兽医部门发现的21例天然牛黄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染黄牛的生长地理环境、饲养方式及宰前病史等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对天然牛黄的染黄情况及其规律进行了总结,现整理如下,与同行商榷。一、自然概况麟游县位于渭北旱原丘陵壑沟区,山多  相似文献   

11.
体外植黄牛胆汁分泌和排空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之后最新发展的一项培植牛黄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首次截断胆总管,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相似文献   

12.
牛黄是中药贵重药品之一,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在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牛胆囊埋核培植牛黄的研究,为交流经验,取得牛黄人工培植高产,现将自己经历150例植黄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整理介绍如下。1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的形成 牛黄本是牛的一种病理产物,实为胆结石。牛体植黄是用兽医外科手段,将异物(核体)埋  相似文献   

13.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14.
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过人工提取制成的浅棕色或金黄色的粉末,主要成分包括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人工牛黄是牛黄的代用品,制作工艺简单,价格还不到天然牛黄的0.5%,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用药需求。目前,人工牛黄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牛黄是较名贵的中药材,我国自然牛黄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云南农大许义由教授几十年的精心研究,人工牛体育黄获得成功。人工牛体育黄不但解决药源,而且在目前也是一项脱贫致富途径。我县已将之列入星火计划项目。县内已植黄牛二百多例,取黄19例获成功,效益显著。但是在手术植黄时如果粗心,易植入小肠,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县在大河区黄床误植小肠一例予以报告。该牛1989年1月17日植黄,1990年2月11日死亡。植黄时膘情中等,三岁半,未产;植黄后有消化疾病史和创口化脓史,膘情明显下降。 1990年2月10日来站询诊。主诉:该牛几  相似文献   

16.
牛黄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多种中成药及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天然牛黄生成机率很低,牦牛小于1/10~4,黄牛小于1/10~3,因此价格昂贵。1974年以来,广东率先开始研究人工培植天然牛黄,内蒙古、吉林、山西、甘肃等省区先后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我省于1986年在牦牛体内人工培值天然牛黄获得成功。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效益较高,是一个投资少、周朗短,能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具有进行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开发的资源和智力技术条件,全省有黄、牦牛540万头,每年屠宰、淘汰达50万头,有一支3000余人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遍布全省各地,经短期技术培训,能掌握本项开发技术。因此,于1986年开题立项,时经四年,已完成项目合同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黄是中国医药常用的贵重药品之一。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内科研部门就根据天然牛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试验,用猪、牛、羊胆汁等人工合成牛黄,称人工牛黄。1972年12月全国人工牛黄总结工作会议上,转发了北京市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关于人工牛黄代替天  相似文献   

18.
通江牛黄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驯化李富育,余伯贵,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陈尚林,王珍兰(四川通江县卫生防疫站)人工培植牛黄是一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如何培育优良的致黄菌来提高牛黄产量和质量成了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产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  相似文献   

19.
牛黄的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黄是十分贵重的药材。人工培植牛黄 ,是通过一定的外科手术 ,在牛胆系统内放置特制的异物 ,并注射一种特制的菌苗 ,经异物和菌苗的刺激后 ,在牛胆系统内形成牛黄 ,其质量与疗效 ,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人工培植牛黄 ,不影响牛的使役、繁殖和出栏 ,是农家增加经济收入的好项目。具体技术如下 :1 选牛准备 为使植黄优质高产 ,最好选用 4~1 0岁龄的壮牛 ,品种、公母不限。术前 1 2h禁喂料水 ,检查牛的脉搏、呼吸及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有病或怀孕的牛不宜做手术。2 手术部位 在牛体右侧肝脏下缘的胆囊部位 ,即从牛肩胛 1 /3处往后划一直线…  相似文献   

20.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3]。“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4] ,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5]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6]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7] 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8] 最新发展的一项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的培植牛黄技术 ,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 ,首次截断胆总管 ,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将牛黄发生器 (AG)由腹内移到体外 ,简化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的复杂操作 ,并可随时调节成黄内环境 ,有利于牛黄的形成 ,使牛黄产量在 5~ 7个月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