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籽用南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用南瓜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南瓜属匍匐茎一年生草本植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锦河农场籽用南瓜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由于职工没有很好地掌握种植技术以及投入大、管理粗放、产量低等,籽用南瓜生产仍然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为了提高籽用南瓜的白瓜籽单产,  相似文献   

2.
籽用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中食用种子的栽培品种,俗称南瓜籽,其咬嗑易开,仁肉香酥,营养丰富,为炒货中之佳品,而且还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因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面积的扩大,虫害发生严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黑龙江省籽用南瓜虫害主要有马铃薯瓢虫、蚜虫及地下害虫等。本文对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生产中的主要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加以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3.
为优选出适宜庆阳市西峰区推广种植的南瓜品种,提高南瓜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籽用型、肉用型及观赏型南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对不同品种南瓜生育期、果实性状及抗病性进行总结对比,发现籽用型南瓜祥丰969、祥丰九号和金丰八号,肉用型南瓜甜宝、超甜蜜本王F1,观赏型南瓜绘画葫芦、新锦红F1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宜在西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昌吉地区籽用南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并基本稳定在2.7万公顷左右。由于连年种植、管理粗放和技术缺乏等原因,造成籽用南瓜产量和效益不高,并出现病虫危害加重和产量递减的趋势。本文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昌吉地区籽用南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为本地区籽用南瓜种植及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种子为材料,用120、180、240 mmol/L NaCl进行处理,对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发芽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个NaCl浓度下,白籽南瓜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都高于黑籽南瓜,且白籽南瓜种子萌发的活力指数和胚根的根系活力高、胚根细胞质膜渗透率低。比较两者的盐害指数得出,白籽南瓜发芽期耐盐性高于黑籽南瓜。  相似文献   

6.
籽用南瓜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口县籽用南瓜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约占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23.9%,而逐年加重的疫病是影响籽用南瓜生产的重要障碍。从籽用南瓜疫病的为害症状着手,阐明了其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吉林、黑龙江两省近年来籽用南瓜连年大面积种植,夏、秋两季多雨低温,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目前,籽用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白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其中疫病经常给南瓜造成毁灭性灾害,其次是病毒病和白粉病。随着籽用南瓜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现象严重,有些病害还会继续发生,必须提前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大面积发展籽用南瓜种植业,最大限度地挖掘籽用南瓜的增产潜力,提高籽用南瓜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探讨了不同密度、不同品种及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措施对籽用南瓜产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银辉2号和林口圆板的分枝性较弱,产量性状优良,是大面积种植的首选品种;种植密度以保苗15 000株.hm-2(株距0.5m、行距1.32m)为宜,成熟果数、单果重、单果种子数最多,种子产量最高可达到1 201.5kg.hm-2;"彩特美"细胞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籽用南瓜、籽用角瓜上应用可促进生长,显著提高坐果率和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可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稳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俗名倭瓜、北瓜,又名番瓜,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南瓜按照产地可以分为中国南瓜、印度南瓜以及美洲南瓜;按功能可以分为食用南瓜、籽用南瓜、嫁接南瓜和观赏南瓜等。籽用南瓜主要食用种子,其籽仁营养丰富,现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种植。我国栽培籽用南瓜历史悠久,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籽用南瓜属于短日照喜温作物,生长适宜温度为18~32℃,开花结瓜温度不低于15℃,当温度高于35℃,花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沙湾县籽用南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全县籽用南瓜年种植面积达1 667公顷。南瓜籽667米2产量为180~220千克,纯收入1 000~1 500元。种植水平逐年提高,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一、土壤准备1.选地倒茬选择土层深厚、保水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南瓜不宜重茬也不要迎茬,一般以小  相似文献   

11.
南瓜不同时间授粉对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瓜当天开花全部采用人工授粉,探讨不同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子数,上午7:00授粉的种瓜结子数量多,9:00与5:3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1: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1:00授粉的结子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1:00授粉的最大,5:30,7:00和9: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5:30授粉的最高,7:00与9: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1: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可见南瓜最佳授粉的时间是上午5:30到7:0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授粉时间对西葫芦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西葫芦开花当天进行人工授粉,探讨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实数上午8:00授粉的种瓜结籽数量多,10:00与6: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2: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2:00授粉的结籽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2:00授粉的最大,6:00,8:120和10: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6:00最高,8:00和10: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2: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抗病高产籽用西葫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个具有国外血缘的高产抗病籽用西葫芦品系G-5,G-6,G-11和2个抗病籽用自育自交系10-3,3-2作父本,以自育自交系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籽粒产量和抗病性比较鉴定,选育出37-4,11-2,11-4,2-2和19-5这5个品质好、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的籽粒用西葫芦种质一代杂交组合,其中,11-2表现籽粒洁白,饱满度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增产潜力大,单株平均产籽可达78.3 g,折合公顷平均产籽量2 550 kg,比对照早青一代增产30.8%。  相似文献   

14.
用无种壳西葫芦与一窝株西葫芦进行正反交、回交,后代分离结果表明,西葫芦种子种壳性状由显性基因S-控制,无壳性状是受一对隐性核基因ss所控制,且独立遗传。种子薄壳是数量性状,系修饰基因控制,经估算,种子薄壳遗传中,最低限度涉及到38对基因。  相似文献   

15.
夏光辉  刘振春  崔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08-17809
[目的]对角瓜籽蛋白饮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脱壳角瓜籽为原料,打浆后添加适量的风味成分和稳定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配方。[结果]影响角瓜籽蛋白饮料风味的因素大小为白砂糖〉乳酸〉乙基麦芽酚。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混合使用作增稠剂,其用量为0.20%较为适宜;乳化剂使用分子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其用量为0.20%较为适宜。添加7.O%白砂糖、0.16%乳酸、0.003%乙基麦芽酚,83℃、23MPa下均质2次,121℃下杀菌15min即可制成角瓜籽蛋白饮料。且所研制的角瓜籽蛋白饮料质量稳定、营养丰富、口感柔和、风味独特、组织状态良好,具有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结论]该研究为角瓜籽蛋白饮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叶三、新青一号 品种的西葫芦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水杨酸、赤霉素浸种对西葫芦种子发芽势、发 芽率及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可为通过外源激素调控西葫芦生长发育及 种子加工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外源激素对西葫芦种子萌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烯 效唑6 mg?L-1、赤霉素50 mg?L-1两种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都达到了显著促 进的作用;烯效唑对幼苗生长发育有抑上促下作用,水杨酸及赤霉素对幼苗生长发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无壳南瓜种子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结果]等离子体处理无壳南瓜种子,能明显提高种子幼苗期的根长、茎粗、干物重、株高、叶片数和结瓜期的座果率;使开花期、座果期和成熟期提前1~2d;使瓜蔓长降低13.8—16.7cm;比CK增产437.5—991.5kg/hm^2,增幅达18.7%-42.4%;比CK增值2575~5899元/hm^2。[结论]等离子体处理的无壳南瓜种子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申承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71-15872,15875
[目的]为西葫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已经保存4年的西葫芦品种西葫芦1号种子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多效唑进行浸种处理,并采用青霉素200 mg/L分别和不同浓度多效唑混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室内发芽和田间种植试验,研究青霉素和多效唑对西葫芦陈种子发芽及田间成苗的影响。[结果]用青霉素200 mg/L、多效唑500 mg/L处理对西葫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田间成苗效果较好,二者复配青霉素200 mg/L+多效唑500 mg/L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选择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多效唑以及二者复配,可促进西葫芦种子新陈代谢系统的修复和恢复,使幼苗达到正常常规种子生长的指标,建议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泰国清迈大学农学院在泰国北部的高海拔山区和低海拔坝区进行蔬菜种子生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山区较坝区更适合萝卜和叶用芥菜的种子生产。在10月份,Mae Hae(山区,海拔1000m)萝卜种子产量达3.66t/hm^2,而在坝区的Hoay Luk(海拔800m)则为2.1t/hm^2。11月份,山区的萝卜种子产量在2.83-3.01t/hm^2,而坝区只有1.05t/hm^2。叶用芥菜的情况也一样。在山区也进行了大白菜种子生产的试验。然而,在山区进行蔬菜种子生产,从经济上考虑,只有萝卜和叶用芥菜种子生产有效益,而大白菜种子生产没效益。在山区和坝区同时做了番茄杂一代种子生产试验。第1年,坝区的种子产量为34.34~47.41kg/hm^2,第2年,对两个品种进行试验,在坝区和山区的种子产量分别为64.74和93.36kg/hm^2。在山区和坝区均适宜番茄杂一代种子生产。在坝区和山区还分别进行了西瓜和西葫芦杂一代种子生产试验,西瓜种子产量为每公顷73.65kg,西葫芦为71kg。坝区和山区分别适合西瓜和西葫芦的杂一代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20.
南瓜不同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南瓜3个不同品种果实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南瓜果实发育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决定果实重量与大小及种子大小的关键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出现在授粉后7d-14,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则在授粉后14d与28d内。第2个高峰期是决定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果实重量的又1个重要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在授粉后21d-35d,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在授粉后28d-42d,3个品种果实发育相比,美洲南瓜品种发育速度要快于其余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