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比较约克夏(Y)、皮特兰(P)、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组合(YPTH)及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组合(BTH)杂交猪生产性能,试验测定了这几个杂交组合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约×皮×太×花(YPTH)猪和巴×太×花(BTH)猪的屠宰率分别为76.72%和76.67%,瘦肉率分别为55.58%和42.00%,平均背膘厚分别为3.31 cm和0.27 cm,眼肌面积为60.68 cm~2和46.67 cm~2,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67和3.50,系水力分别为89.33%和83.00%,剪切力分别为0.49 kg和0.51 kg。说明YPTH猪表现出了比较优越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2.
利用皮特兰猪提高商品猪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燕  刘孟洲 《养猪》2007,(1):12-14
本试验对皮杜、皮杜×华特B、皮杜大、皮杜长大、杜×华特B和杜长大猪进行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皮杜猪日增重高、料重比低、瘦肉率高、眼肌面积大,肥育性能好,但大理石纹评分低、肉色差、失水率高、肉质较差;而皮杜长大猪在生长性能上与父本无差异,且在肉质方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紫苏籽提取物对杜长大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生猪肥育期饲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对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60头平均体重相近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肥育猪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粉料。对照组饲喂肥育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试验猪进行限饲喂养。预试期7 d,试验期56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16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都以试验组最高,分别显著提高5.91%(P0.05)和4.02%(P0.05);背膘厚,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9.97%(P0.05)。肉品质指标方面,大理石纹评分、p H、粗蛋白质含量3个肉质指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3个肉质指标都以试验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3.70%(P0.05)、13.5%(P0.05)和10.03%(P0.05);滴水损失以试验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19.08%(P0.01)。试验表明肥育猪饲喂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降低背膘厚;肉品质方面,紫苏籽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降低了滴水损失。综合考察肥育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相关指标表明,肥育猪饲粮中添加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6,(4)
研究对黔邵花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中的营养组分进行分析测定。试验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黔邵花猪(公)3头,禁食24 h进行屠宰测定,分离留取100 g左右背最长肌肉进行营养组分测定。结果显示,黔邵花猪的屠宰率较高为76.06%,瘦肉率较低为41.56%,背膘较厚为3.51 cm,脂率较高为33.64%,大理石纹评分较高为4.33,贮存损失较低为3.62%。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64.69%和18.75%,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3.03%和61.94%,此外,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由此可见,黔邵花猪具有较好的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5.
枣庄黑盖猪生长和胴体品质性能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枣庄黑盖猪的性能特征,文章对其生长、胴体和肌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枣庄黑盖猪生长速度较慢(日增重471g),瘦肉率(50.17%)中等,但肉质好,肉色评分(3.50)、肌内脂肪(3.66%)和pH1(6.23)均较高,失水率(6.16%)和滴水损失(1.29%)较低。林下放养与舍饲饲养相比,林下放养的枣庄黑盖猪,其胴体性状方面有体长变长、背膘厚降低、后肢肌肉发达以及瘦肉率提高的趋势,而肌肉品质性状方面有肉色更鲜红、肉的保水性更好、肌内脂肪含量下降和剪切力上升的趋势,但2种饲养模式下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四个杂交组合进行了七项肉质指标和胴体瘦肉率的测定,获得以下结果:(1)杜金杂交猪肌肉的干物率为28.28%、肌内脂肪含量为5.69%、大理石纹评分为3.83,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组合(P<0.05)。(2)杜金、大金杂交组合宰后24小时肉的系水力分别为58.11%和56.62%,均高于汉金(P<0.01)和长金(P<0.05)。(3)肉色、pH值、熟肉率三项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在正常值范围内。(4)汉金、长金、杜金的瘦肉率分别为52.85%、51.63%和50.98%高于大金(P<0.01)。测定结果表明:(1)杜金为最佳杂交组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金华猪(母本)的优良肉质特性和外来猪种(父本)的高瘦肉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可遗传给其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7.
藏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宰测定了生活在西藏高海拔环境中的藏猪产肉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藏猪公、母猪屠宰率分别为59.82%和60.66%,瘦肉率分别为60.28%和57.12%,腿臀率分别为28.28%和30.71%,肉色评分分别为4.45和4.30,滴水损失分别为1.42%和1.37%,头、心、肺、肝等器官占身体比重较大,表明藏猪产肉性能和猪肉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凉山猪胴体性能和肉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凉山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显示,凉山猪胴体产瘦肉性能较差:屠宰率为(76±5)%,眼肌面积为(20.05±3.96)cm2,3点平均背膘厚为(3.88±0.71)cm,胴体瘦肉率仅为(43.14±4.68)%。但肉质性状较好:屠宰后45 min的pH为眼肌6.75±0.21、腰肌7.00±0.14,熟化24 h的pH为眼肌6.06±0.40、腰肌6.33±0.19;肉色鲜红;蒸煮率较高,眼肌达(78.84±1.73)%、腰肌(71.03±6.45)%。此外,宰后24 h的滴水损失为(2.58±0.46)%,大理石纹评分为3.17±0.75。  相似文献   

9.
猪的杂交对产肉力和肉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约克夏猪、长白猪为父本、山西黑猪、本地马身猪为母本,进行了包括亲本对照组在内的两元及三元共十个组合,96头试验猪的杂交试验。分析表明,杂交造成了产肉力的提高,而产肉力的提高与肌纤维数量和肌间结缔组织含量的增加有关。肌间结缔组织含量较高者,生长较快,瘦肉产量较高,但肉质相对较差。日增重,瘦肉率、眼肌面积与肉质性状(熟肉率、pH值、保存损失、失水率、加压失厚率)呈不利相关。  相似文献   

10.
石门汉唐引入的巴马香猪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石门汉唐公司引入的巴马香猪的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随机选取体重45 kg左右的巴马香猪6头,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巴马香猪屠宰率、瘦肉率分别为73.68%和50.8%;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0.43%和2.05%,贮存损失为2.95%,剪切力为3.44 kg;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72%、17.68%和9.73%;肌肉总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5.17%、40.7%、14.47%和44.84%;肌肉中钾、钠、钙、铜、镁和锌分别为0.43%、389.33 mg/kg、35.32 mg/kg、0.36 mg/kg、233.33 mg/kg和14.88 mg/kg。测定结果显示,巴马香猪产肉较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不同屠宰重量PIC商品育肥猪的产肉性能指标,如屠宰率、瘦肉率、腿臀比例、分割肉出品率等进行了测定,按猪的屠宰重量分成5个区间段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重PIC商品育肥猪的产肉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当屠宰重量在90~110kg区间时,其屠宰率、瘦肉率、腿臀比例、四块分割肉出品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72.39%、60.22%、32.59%、40.42%,都显著高于其他屠宰重量段,同时,肥膘出品率平均值为15.04%,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是最适宜的屠宰重量区间,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贵州特有的地方猪种——高坡黑猪的生产效益,试验随机抽取10月龄发育正常、野外放养的健康高坡黑猪50头进行屠宰,测定了眼肌面积、肉质性状、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坡黑猪眼肌面积为(53.07±1.05)cm~2,肌肉失水率为(25.88±0.61)%,大理石纹评分为2.01±0.09,颜色评分为2.52±0.05,嫩度为2.55±0.09,产肉性能良好;高坡黑猪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为(23.57±0.14)%,粗脂肪含量为(1.18±0.00)%,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64头八眉猪、关中黑猪及其杂种猪11个产肉性状与9个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rp)。在主要肉质性状,以肌肉总色素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较强,其中与眼肌面积、瘦肉率、脂肪率、骨骼率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6(P<0.05)、-0.3970(P<0.01)、0.3936(P<0.01)、-0.2925和0.2925(P<0.05);熟肉率与肥育天数、骨骼率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0(P<0.05)、-0.3138和0.3138(P<0.05);系水力与屠宰率以及肌肉pH与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2(P<0.01)和0.3128(P<0.05)。在肌肉化学组成,以蛋白质含量与产肉性能间的相关较强,其中与肥育天数、皮厚、眼肌面积和皮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5(P<0.05)、-0.2921(P<0.05)、0.4131和0.4336(P<0.01);脂肪含量与产肉性能间的相关较弱。结果表明,从表型上看,产肉性能与肌肉的外观及结构等商品品质呈拮抗关系,而与肌肉中的营养价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1)
研究测定了黑盖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黑盖猪胴体瘦肉率较高为48.51%,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7和3.52,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49%和56.57%。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9,(5)
通过测定定远猪屠宰胴体性状及肉品质,以期为定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0月龄定远猪12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定远猪平均体重达89.69 kg,背膘厚3.74 cm,屠宰率达76.29%,瘦肉率为48.47%,腿臀比为29.12%,肉色评分为3.33,大理石纹评分3.29,眼肌面积为26.09 cm2,失水率为20.94%,肌内脂肪含量为4.87%,拿破率为74.36%。宰后45 min pH为6.16,24 h时降为5.56。定远猪屠体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综上表明,定远猪屠宰率较高,肉质好,但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变异系数较高,可在后期保种过程中适当进行选育,提高定远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猪(YLDW)、洋三元猪(DLY)三个品种(组合)140 kg肉猪的育肥、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日增重(674.29±40.53) g、料肉比(3.51±0.48)、瘦肉率(52.09±2.77)%,洋三元猪(DLY)日增重(856.39±63.61) g、料肉比(3.02±0.39)、瘦肉率(61.23±0.64)%。大河乌猪(DW)育肥及屠宰性能极显著低于洋三元猪(DLY)(P<0.01);大河乌猪(DW)肉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系水力、肌纤维直径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洋三元猪(DLY)。生产成本核算分析,大河乌猪(DW)活重、白条肉、高附加值肉产品单位成本分别比洋三元猪(DLY)高2.48元、3.50元和9.24元。  相似文献   

17.
梅山猪、通城猪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生产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先文  华升  梅书棋  张健 《养猪》2006,(6):49-50
此试验以梅山猪、通城猪为父本,测定其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肥育性能、胴体与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梅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4.39g、料重比3.56、瘦肉率56.53%、肌内脂肪含量3.91%,初产母猪产仔数12.36头、产活仔数11.73头,二胎母猪窝产仔数15.67头、产活仔数15.17头;通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1.47g、料重比3.72、瘦肉率53.72%、肌内脂肪含量3.51%,初产母猪产仔数10.32头、产活仔数10.24头,二胎母猪产仔数12.20头、产活仔数11.80头。两组合料重比、初产产活仔数差异显著;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初产及二胎产仔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杂交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与肉质性状,且梅湖杂交组合效果优于通湖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不同性别大约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公、母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重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1.75%(P>0.05);部分胴体性能差异显著,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皮率、骨骼率和瘦肉率都以大约克公猪较高,分别比母猪提高20.26%(P<0.05)、12.03%(P>0.05)和3.96%(P>0.05);脂肪率以大约克母猪较高,比大约克公猪提高58.16%(P<0.01);肉色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大约克母猪较高,分别比大约克公猪提高0.69%(P>0.05)和4.8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22.78%(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9,(3)
为全面了解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持续选育杜洛克的种猪性能及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场内现有的10个杜洛克家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60头试验猪进行生长发育性状测定,然后从中选择28头进行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杜洛克试验猪的日增重高,平均为833 g;活体背膘厚和料重比低,平均分别为9.23 mm和2.39;瘦肉率和腿臀比例高,分别为66.93%、35.1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和pH1较高,平均分别为3.41、2.36%和6.49;滴水损失和失水率低,分别为2.36%和7.87%;符合父系种猪瘦肉率高、背膘薄、后躯肌肉丰满和肉品质好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把28头屠宰试验猪按照体重分为100~110 kg和110~120 kg两组,比较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10~120 kg组试验猪的瘦肉率虽有降低的趋势(67.73%/65.29%),但差异不显著,而且110~120 kg组试验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增加的趋势(2.31%/2.40%),剪切力有变小的趋势(46.76N/40.80 N)。这与我们培育大型杜洛克的100 kg体重后生长速度高的同时,瘦肉率无明显降低育种目的相一致。同时,按屠宰厂标准,28头猪全部达到一级净条标准。试验结果表明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经过多年持续选育,生长、胴体和肉品质性能均很好,是一个优秀的终端父系种猪群体。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5)
研究测定了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为56.8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6和2.60,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25%和58.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