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双  陈硕  张家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34-2537,2576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五十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五十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经历了迅速扩张(1957~1969年)、基本稳定(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1990~1996年)三个亚阶段;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2.
陈晓江  杨劼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9-5192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内陆湖泊,位于鄂尔多斯高原.通过对1978 ~ 2012年红碱淖面积变化动态与气候因子在时间序列上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内陆湖泊面积萎缩的驱动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2年湖泊年平均萎缩率为1.31%.1987 ~ 2012年红碱淖面积呈递减趋势,1978年湖面积为61.93 km2,2012年湖面积33.08 km2.该流域降水减少是内陆湖泊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之一;通过分析该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发现人类活动干扰是使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最后揭示了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内陆湖泊红碱淖面积动态及生态胁迫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分布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6个不同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巢湖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一致,而深水湖泊泸沽湖、程海和青海湖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和水体的营养状态没有关系,尤其是贫营养湖泊泸沽湖.沉积物中TN、TP含量远远高于东部富营养化严重的浅水湖泊.研究湖泊的表层沉积物中TOC与TN和Po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有机质是有机磷的重要载体.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集中在64μm以下,不同的湖泊表层沉积物表现不同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杞麓湖、程海、泸沽湖和巢湖的沉积物粒径更细,细颗粒所占比例高低与其污染程度相一致.沉积物中TOC、TN、TP、Pi、Po与小于4μm的细颗粒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16~64 μm的粒径范围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陕北红碱淖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在湖面选取9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TN的变化范围为1.45~2.47mg/L,TP的变化范围为0.05~0.07mg/L,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5~78mg/L,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0.19mg/L,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TN、TP、COD、氨氮均呈现湖西部向湖东部逐渐增加,湖南部向湖北部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红碱淖水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红碱淖水质已呈现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恶化严重,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红碱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结构与土壤稳定性的关系,分析了油蒿植冠微环境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油蒿植冠下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90.23%)为主,其次是粉粒(8.31%),粘粒含量(1.46%)最少,有机质平均含量2.67 g/kg,总氮平均含量0.12 g/kg,受油蒿植株形态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油蒿植冠下不同方向、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油蒿植冠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1.689~1.860之间,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粉粒、粘粒、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颗粒单元、土壤养分的主要载体,其含量及组成与土壤肥力、抗侵蚀性密切相关,在对油蒿群落进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油蒿植冠下微环境土壤粒径特征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红碱淖湖滨土壤微生物及稀有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神木红碱淖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资源及稀有放线菌资源的分布,为沙化环境下放线菌资源利用及红碱淖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09,在红碱淖的北岸、西岸、南岸共采集12个土样,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放线菌培养基对该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对具有特殊形态的13株放线菌进行16SrDNA鉴定。【结果】①红碱淖地区土壤pH值均在8.2以上,最高值接近10,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在7.00~79.10,24.84~71.73,2.34~5.30mg/kg。②红碱淖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为105~107,102~104,101~103 CFU/g;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43.94~608.80mg/kg,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③改良HV琼脂培养基对红碱淖地区放线菌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④16SrDNA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红碱淖地区放线菌资源以诺卡氏菌属(Nocard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稀有放线菌占到23.08%,分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和Actinophytocola。【结论】红碱淖地区的土壤属于碱性或者强碱性,土壤肥力较低;该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岩矿物组、微观孔隙结构和储集空间分析研究,探讨了涪陵大安寨不同亚段地球化学和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页岩气开发"甜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安寨段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平均为0.79%,属低有机质丰度,但大二亚段属于好的烃源岩,平面上从东北往西南方向w(TOC)呈现减小趋势。烃源岩有机质处于高成熟的湿气演化阶段。石英在纵向上分布较稳定,黄铁矿和菱铁矿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硅质含量与w(TOC)呈正相关,碳酸盐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大安寨段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纵向上大二亚段物性好于大一和大三亚段,页岩构造微裂缝、黏土矿物间孔隙较发育。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区域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中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与茶叶品质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值为1.00~1.21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为51.89%,土壤毛管持水量平均为32.78%,鸟王茶产地土壤物理性状适合于茶树生长.土壤pH值为4.70~5.27,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分别为21.43~51.25、5.78~28.02、29.38~116.24mg/kg,而速效钾素含量中等,为85.79~113.80 mg/kg.土壤颗粒组成中粗粉粒含量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于不同时间采集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内3个典型样地的4个不同土层土壤,定量测定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析土壤各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有机质含量与速效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艾比湖湿地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为0.23%~4.27%;碱解氮平均含量为32.08 mg/kg,处于较低水平,与土层深度呈显著负相关;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4.21 mg/kg,处于中等水平,与采样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含量达246.07 mg/kg,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艾比湖湿地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大型茶园共60份土壤样品中Cu和Cr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和茶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Cu的5种化学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交换态,而Cr的化学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Cu和有机束缚态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u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束缚态Cu和铁锰氧化态Cu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态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r呈极显著正相关。凤凰山茶叶Cu含量的范围在41.20~118.93mg·kg-1之间,平均为52.92mg·kg-1。茶叶中Cu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u、有机束缚态Cu、有机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土壤pH值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茶叶Cr含量的范围在2.73~6.29mg·kg-1之间,平均为4.13mg·kg-1。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太湖沉积物耗氧速率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耗氧速率(sediment oxygen demand,简称SOD)在综合评价水体水质和环境特征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参数,对分析水体氧收支平衡和评价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由太湖大浦沿岸到湖心及太湖南岸到湖心不同位点的太湖沉积物,采用微体积法研究了太湖沉积物SOD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离湖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SOD逐渐降低;沉积物SOD与沉积物粒度分布和间隙水APA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67,P<0.01;R2=0.929,P<0.01),与沉积物APA呈负相关,但不显著(R2=-0.331,P>0.05),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2=-0.794,P<0.01)。  相似文献   

12.
乌梁素海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乌梁素海水质变化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方法]利用2014—2016年乌梁素海12个采样点的实测数据,选取TN、NH_3-N、TP、COD这4项污染指标,分析其水质变化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近3年来乌梁素海的水质逐年改善,由于芦苇等植物吸收过滤及沿途污染物的物理沉降等,由西北部入湖地区各点向湖心和西南部出湖地区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明显,TN、NH_3-N、TP、COD浓度整体体现出1月(枯水期)浓度较高,5月(平水期)最低,9月(丰水期)污染物浓度普遍重新回升。污染物浓度与气温和蒸发量无显著相关,与降水量相关,且湖泊水质主要与农田退水有关。[结论]该研究为乌梁素海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0~2010年宁夏9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非均一性,主要以弱的减少趋势为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暴雨的主要爆发时间段较之前提前2侯;严重干燥(湿润)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和持续日数均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递减),全区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90年代末之后降水趋向于极端性、不均衡性;全区高温(低温)日数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北部地区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大,1998(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后显著增加(减少);全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呈一致的显著增加(减少)趋势,气温变暖在低温上的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湖流域内土壤、入湖径流及西湖沉积物、间隙水、湖水中有关指标项目的采集测定,研究了西湖湖水碱化的原因及对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湖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18.6%(10.7%—26.3%)高于西湖流域土壤的碳酸钙含量6.89%(6.38%~7.65%)。西湖湖水长年处于弱碱性状态(pH为8.0—9.6),与藻类活动和补给水向上覆水补充碳酸氢盐直接相关。湖水的碱化延长了再悬浮沉积物在水中的滞留时间,增加了湖水对可见光的吸收,降低了湖水的透明度,从而降低了西湖作为风景旅游湖泊的价值。藻类大量繁殖季节,湖水的pH值高达9.6。湖水碱化促进水层中颗粒磷解吸成为水溶性磷。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洪泽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P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洪泽湖沉积物中总P含量为725.772~977.637 mg/kg,平均827.887 mg/kg,主要由无机P组成(42.4%~65.2%)。赋存形态以铁铝结合态为主,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铁铝结合态磷可以释放到间隙水和上层水体中,是湖泊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钙结合态磷相对稳定且很难被生物利用,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不大。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建议以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水质状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南四湖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四湖采样点4(韩庄运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FeCl3、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铁盐加入的上覆水体总磷释放初始增幅较大,尔后呈下降的趋势;在设定的pH内(5.5,7.0,8.0),随着pH的升高而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释磷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沙湖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灰关联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境因子对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灰关联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9月的沙湖水样进行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值、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影响沙湖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pH值、总磷和透明度。[结论]该研究为沙湖的富营养化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北红碱淖湿地遗鸥资源分布与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繁殖群作为自然界中的全球遗鸥的最大种群,其对遗鸥有效种群(全部繁殖个体的总量)的保有量应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红碱淖湿地的遗鸥数量从2000年调查报告初步估计的约200只发展到了2005年测定的11 000多只,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红碱淖湿地不仅挽救了鄂尔多斯种群,并为其发展成为全球最稳定、最庞大、最富生机的种群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研究红碱淖湿地遗鸥种群的资源分布及保护意义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保岛护岸”、建立保护观察站等保护红碱淖湿地及其遗鸥种群所采取的多样综合管理措施,为湿地保护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