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利用银桂花资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分析银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不同时段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银桂花花冠的主要成分为β-芳樟醇42.10%、氧化芳樟醇22.23%、紫罗兰酮15.89%;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26.06%、紫罗兰酮24.09%、β-芳樟醇23.22%、薰衣草醇12.87%、氧化芳樟醇9.40%;花托主要成分为叶醛33.30%、乙酸叶醇酯18.10%、己醛12.87%、β-罗勒烯12.37%。不同采集时间样品中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相对含量为上午≥下午,β-芳樟醇、薰衣草醇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含量是下午≥上午。  相似文献   

3.
蟠桃采后贮藏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采后新疆蟠桃在贮藏前后期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 SPME)与气-质联用(GC - MS)技术对蟠桃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溶剂萃取(LLE)、水蒸气蒸馏(SDE)和HS - SPME 3种提取方法对蟠桃香气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HS - 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灰色,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HS - SPME - GC - MS在蟠桃果实贮藏前后期分别检测出53和44种挥发性物质.[结论]贮藏前后期蟠桃果实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作为蟠桃香气的特征组分酯类和内酯类物质在贮藏第4周后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叶片数的药用植物绞股蓝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绞股蓝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5个样品共有成分3种:萘,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三叶绞股蓝含量最高的成分是香叶基丙酮,为18.98%;五叶绞股蓝苯甲醛含量最高,达到53.54%;七叶和九叶绞股蓝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芳樟醇,分别是22.4%,40.11%和15.45%。结果表明:不同叶片数绞股蓝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SDE)和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深山含笑花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组成,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深山含笑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山含笑花SDE法和SPME法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63个化合物,包括27个相同成分。其中,莰烯、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α-蒎烯、斯巴醇、苧稀和芫荽醇在两种提取法的共有成分中含量较高,共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37.97%(SDE)和50.14%(SPME)。SDE和SPME所得深山含笑花挥发性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没有明显差别。其中,SPME法样品用量少,提取效率高,是提取深山含笑挥发性成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固相微萃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MS)提取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65种化学成分。其中针叶中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99.78%,主要成分为α 蒎烯、莰烯、左旋乙酸冰片酯;枝条中分离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99.93%,主要成分为α 蒎烯、a 水芹烯、莰烯、1 甲基 5 (1 1 甲基乙烯基) 环己烯、石竹烯。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物质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烟台富士苹果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富士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中外,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提取未套袋富士苹果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经计算机谱库(NBS/WILEY)检索及与标准图谱对照,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05%,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醛类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占总成分的59.15%,它们构成了烟台苹果特有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黄瓜(品种'L–1')花挥发性化合物共81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等16大类,主要成分有叶醇、(S)–氧化芳樟醇、正己醛和乙酸癸酯等.应用自制"Y"形嗅觉仪测定了1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梯度(10、102、103、104、105)稀释后对西花蓟马行为的影响,发现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桂花品种芳香物质的组分与质量分数,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技术,对4个品种群8个桂花品种鲜花中的芳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在四季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和丹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中分别都检测到32种化合物,在银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和金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到34种和33种化合物。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正己醛,以及叶醛等构成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总之,4个品种群的桂花香气成分及质量分数都存在差异,但同一桂花品种群内桂花的花香成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暴马丁香( Syringa reticulata var.mandshurica)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不同花期的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暴马丁香花蕾期、盛花期、衰花期花朵中分别分离得到18、27、7个色谱峰,不同时期共鉴定出44种化合物。芳香成分花蕾期α-蒎烯质量分数最高,为24.839%;盛花期cis-β罗勒烯质量分数最高,为15.824%;衰花期苯乙醇质量分数最高,为66.013%。 HS-SPME 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丝2号枣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金丝2号枣香气组分鉴定,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法共鉴定出8类55种香气组分;3种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在香气种类和各组分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广藿香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液液萃取(LL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萃取(H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广藿香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鉴别出广藿香油挥发性化学成分29种,主要致香成分为广藿香醇(26.39%)、δ-愈创木烯(14.50%)、α-愈创木烯(12.35%)、刺蕊草烯(5.87%)、芳樟醇(5.02%)、α-广霍香烯(4.52%)等。将广藿香油应用于卷烟加香效果评价,能够减小刺激性、改善卷烟余味并对丰富烟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提取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金银忍冬( Loniecr a ma ckii Maxim)和蓝靛果忍冬( Lonicera caerulea L.)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在金银忍冬果实中分析出16种成分,包括3种烷烃类、1种酯类、4种醇类、5种醛类、2种酮类和1种萜烯类物质;从蓝靛果忍冬果实中鉴定出18种成分,包括4种醇类、11种酯类、1种醛类、1种酮类和1种酸类物质。2种忍冬果实中的酮类和烷烃类物质质量分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以黄心夜合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4个季节的鲜嫩枝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黄心夜合的鲜嫩枝所含挥发性成分种数分别为34、35、34和35种,共77种,共有成分为莰烯、4(14),11–桉叶二烯和γ–杜松烯等3种烯类化合物以及桉叶素和桉叶油–4(14)–烯–11–醇等2种醇类化合物,其中春、夏、秋、冬3种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41%、17.21%、14.9%和2.69%,春、夏、秋、冬2种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6.59%、17.62%、18.89%和9.7%。  相似文献   

15.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87-10789
[目的]研究豆蔻天竺葵鲜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豆蔻天竺葵鲜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豆蔻天竺葵叶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8个组分,鉴定出了61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D一柠檬烯(61.18%),芳樟醇(4.09%),大栊牛儿烯(3.38%),4-蒈烯(2.92%),桉叶醇(1.31%),仅一蒎烯(2.19%),桧烯(2.15%),异松油烯(2.86%),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乙酸酯(1.98%)等。[结论]通过对豆蔻天竺葵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豆蔻天竺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份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份茯砖茶(分别于1975、1985、1991、1994、1996、1999、2004、2009和2012年生产)为试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份茯砖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5种,其中共有成分62种,不同年份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93、91、88、78、77、72、88、87和83种,以1975年生产的茯砖茶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最多,总含量最高(62.202%);挥发性成分以酸、醛、酮类为主;棕榈酸、壬酸、植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正己醛是多个样品的主要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份样品茯砖茶归为5组,1975年和2012年的茶样各成1组;1985和1991年的茶样为1组,1996、1999和1994年的茶样为1组;2004和2009年的茶样为1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石油醚为介质,分析了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落花生茎叶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3种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16.82%)、N-棕榈酸(17.07%)和1-辛烯-3-醇(芳樟醇的分解产物,8.82%),均能与内标物很好地分离。芳樟醇在6.25~20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石油醚中的芳樟醇浓度为10.415 mg/m L,落花生茎叶中芳樟醇浓度为578.611 mg/k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花朵挥发性成分差异,筛选主要致香成分,以2个嗅感具花香的蝴蝶兰种质资源(香花组)和2个嗅感不具花香的种质资源(无香组)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Chroma TOF软件和NIST质谱数据库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含量,计算主要挥发性成分香气强度值(OAVs)并评价香气品质。结果表明:1)4个蝴蝶兰种质资源中共检出365个挥发性成分,香花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芳樟醇、香叶醇和黄瓜醛,无香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青叶醛、黄瓜醛和己醛;2)花香型、青香型和脂香型是香花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青香型、脂香型和柑橘香型是无香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3)蝴蝶兰花朵主要致香成分为芳樟醇和香叶醇,嗅感具花香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为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嗅感不具花香的花朵也存在主要致香成分,但其微量挥发未达嗅觉阈值。  相似文献   

19.
草果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使用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ISQGC-MS)对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不同海拔地区的草果果实、茎段、叶片3个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区的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占比存在差异;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比也存在差异.各个部位中占比最高的均为桉叶油醇.通过比较分析发...  相似文献   

20.
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释放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和花朵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香水文心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7种,始花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