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泰州周边地区部分鸡群发病,经诊断怀疑是细菌感染,从患病鸡体内进行细菌分离、常规细菌学检验、16s rR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确定25株肠炎沙门氏菌。对这些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链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酮酸60~100%耐药,93.5%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耐3种以上抗生素)。鸡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这也是导致临床上用药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淮安地区苏淮猪仔猪出现细菌性腹泻的病因并提供治疗方案,采集腹泻仔猪的肛拭子样品共95份,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动物致病性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到78株大肠杆菌,92株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致小鼠死亡率为65.38%,沙门氏菌致小鼠死亡率为95.8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耐药率高于沙门氏菌,且均对青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高度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主要表现8~10耐,沙门氏菌主要表现在6~8耐.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为有效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55株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以纸片扩散(K-B)法和PCR分别测定其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通过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并分析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达100.00%,而对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在10.00%以下).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中有1株(占1.82%)携带7种耐药基因、6株(占10.91%)携带6种耐药基因、20株(占36.36%)携带5种耐药基因、12株(占21.82%)携带4种耐药基因、13株(占23.64%)携带3种耐药基因、3株(占5.45%)携带2种耐药基因;16种耐药基因中,blaTEM、tetX、sul3和aadA1基因检出率较高,qepA、blaCMY和tetB基因检出率较低,而qnrA、qnrB、Aph(3)-IIa、blaPSE和aadA2基因等未被检出.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选取10株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0×107~3.18×108 CFU/mL.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种类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6x+8.971(R2=0.9329),耐药基因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8x+8.673(R2=0.5748),即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其致病性呈正相关.[结论]2015—2017年从广西发病鸡分离获得的致病性沙门氏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与其致病性间呈正相关,因此,生产上要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加大细菌耐药监测与防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参照Gen Bank中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序列sdfⅠ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分离株进行检测,并应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扩增出203 bp的目的基因,DNA最低检出量为100 pg/μL,菌液最低检出浓度为4×10~3 cfu/mL,PCR方法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6株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22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98.21%)和红霉素(96.43%)的耐药性最高;耐药基因检测发现,tet A、aph(3')-Ⅱa、bla CMY-2、cat1和sul1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可见,建立的PCR方法可有效检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严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5.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与肠炎沙门氏菌50041进行基因组片段的差异分析,构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差减文库。经Dot-blot筛选,并对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序列主要分为3类,即型分泌系统相关序列、质粒转移相关序列、未知功能序列。其中2个差减片段与编码福氏志贺菌侵入质粒抗原IpaJ蛋白基因的同源性达50%。证明所构建的差减文库可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特异性致病基因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猪霍乱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确定四川省某猪场初生仔猪大规模发病的原因。[方法]对发病仔猪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特性及形态结构观察、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并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从发病仔猪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初步鉴定为沙门氏菌。根据沙门氏菌invB基因设计的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408bp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经T-A克隆测序证实为invB基因,与参比序列具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该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经血清学试验确定该分离株为猪霍乱沙门氏菌,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致病性很强,对头孢三嗪、氯霉素、氧氟沙星等敏感。[结论]该研究为沙门氏菌病原鉴定与疾病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几种鸡源肠道菌株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生物拮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雏鸡和健康成年鸡消化道分离得到鸡源乳杆菌 6株、芽孢杆菌 2株、双歧杆菌 2株。分别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结果表明 :其中 4株乳杆菌、1株芽孢杆菌和 2株双歧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另外 2株乳杆菌和 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方法]该研究从山东省鸡场分离沙门氏菌,根据Kauffmann-White方法测定其血清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沙门氏菌对1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并且采用PCR技术测定了Ⅰ型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本次分离得到311株沙门氏菌,包括印地安纳沙门氏菌(133株)和肠炎沙门氏菌(178株)2种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甲氧苄啶普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1.0%(283/311),99%的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敏感;PCR测定Ⅰ型整合子结果:Ⅰ型整合子的检出率为65.0%(202/311),其中多重耐药表型菌株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92.6%,20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6株的携带基因盒dfr17-aadA5。[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沙门氏菌中,并且与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上海市浦东地区部分养殖场沙门氏菌阳性率,建立了沙门氏菌flim、invA、hns及hut基因四重PCR检测方法,对2014年03月至08月期间来自浦东地区患沙门氏菌的100份病、死猪禽内脏器官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四重PCR鉴定及分离株flim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浦东地区部分猪禽场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3%(23/100);分离株flim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沙门氏菌fli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100%;进化树图谱表明,分离株flim基因与副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亲缘性相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东省某兔场发生以仔兔脾脏肿大、母兔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研究对发病濒死兔进行细菌分离,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技术、特异性PCR技术和生化试验对致病细菌进行鉴定,并进行了药敏试验和自制疫苗效力试验。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肠炎沙门氏菌相似度大于99.0%,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符合肠炎沙门氏菌特性。分离菌株特异性PCR产物序列与肠炎沙门氏菌sef A基因的同源性为99.3%~100.0%,因此将其命名为Salmonella SD/2016。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目的细菌。自制疫苗安全性良好,对断奶幼兔能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