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期播量对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济麦22号生育期变化、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及单产水平等的影响,总结提出鲁西南地区济麦22号适宜的播期在10月5~10日左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亩基本苗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2.
鲁中地区济麦2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按照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安排济麦22播期、播量双因素三重复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播期冬前积温、生育期变化、群体动态、叶龄指数、抗逆性、单产等因素得出:在鲁中地区济麦22适宜播期在10月9日左右,666.7m^2适宜播量在15万基本苗左右。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措施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4个试点,通过大区试验研究了播期、种植密度(基本苗,下同)和灌溉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大,10月5日-15日播种,产量三要素协调,较易发挥济麦22的产量潜力,过早或过晚均对籽粒产量不利;不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180~240万/hm^2;灌溉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籽粒产量随灌溉次数增加明屁提高,拔节期灌溉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台儿庄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19-2020年进行45个小麦新品种展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济麦44、山农28、鑫瑞麦38、烟农1212、岱麦728等28个小麦新品种田间种植综合表现良好,适宜本地种植,具有一定推广前景;济麦22和济麦229一般适宜;徐麦36产量最低,不适宜;荷麦19和荷麦22丰产、抗病、不抗倒;峰川9号丰产、抗倒、不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选择2010--2013年度国审和省审的16个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为济麦22、谷神6号、鑫麦8号、红皖88、烟农19,皖麦52抗倒春寒性稍差,不同播期抗性不一样。应减少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明确冀南麦区适期播种(10月12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指导当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二因素(品种、密度)三水平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衡4444为试验材料,基本苗密度均设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计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重、有效分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等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济麦22在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邯6172和衡4444均在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分析了各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下形成高产的主要原因。另外,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使小麦在生长中后期形成较多的干物重、次生根条数和单株分蘖,且有效分蘖成穗率高,主茎穗长较长,有效小穗数多、无效小穗数少,容重和收获指数高。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钟文 《油气储运》2011,(25):22-23
2009~2010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前十位的品种为济麦22、烟农21号、良星99、泰农18、良星66、山农15号、烟农24号、临麦4号、邯6172、临麦2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为济麦22,达到167万公顷。现将这些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菏麦28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菏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种植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菏麦28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8日,适宜种植密度为270~420万株/hm~2。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穗粒数、穗长和结实小穗数呈减少趋势。菏麦28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长、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黄淮砂姜黑土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多乱杂、抗逆减灾能力弱及强筋小麦品质达标率低、种植不规范等问题。[方法]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淮砂姜黑土区种植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结果]山农22号和菏麦18产量较高且综合性状好,而周麦26、菏麦17、鲁原502、周麦18、济麦20虽增产效果不明显,但综合性状也较好。[结论]山农22号、菏麦18等8个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砂姜黑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济麦22、临麦4号、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适时将小麦的追肥时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存在差异。对于大多数小麦品种(如济麦22和临麦4号),氮肥的适宜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对于生长后期有早衰迹象的小麦品种(如LN66),开花期追肥较为适宜。[结论]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适期追肥。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和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播期(9月26日, 10月2日, 10月8日, 10月14日和10月20日)和3种栽培密度(120万, 240万和360万·hm~(-2))及其互作对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均随着播期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月2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且以240万·hm~(-2)处理最高,为9 613.5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公顷穗数最高值出现在9月26日—10月2日播种的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20日播种的处理,在其处理下,密度为360万,240万,120万·hm~(-2)的公顷穗数分别为513.0万穗,487.5万穗和399.0万穗·hm~(-2),分别比10月2日播种的减少了118.5万穗,123.0万穗和177.0万穗·hm~(-2)。播期和密度对济麦22的千粒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千粒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2日播种,密度为120万·hm~(-2)的处理,为42.7 g,3种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播期10月20日的处理。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冬小麦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最大的均为播期。以上研究表明,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该地区的推荐播期为10月2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40万·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济麦22、临麦4号、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适时将小麦的追肥时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不同小麦品种适宜的追肥时期是有差异的.对于大多数小麦品种(如济麦22和临麦4号),氮肥的适宜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对于生长后期有早衰迹象的小麦品种(如LN66),开花期追肥较为适宜.[结论]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品种特性适期追肥.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高产,以当前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该品种的播期播量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对应的适宜播量(基本苗,下同)为180.0万~270.0万/hm2;最佳播期为10月9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180.0万/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济宁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本研究以13个中、强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济宁地区肥力中上的水浇地块推广的高产品种有4个,需要继续试种的中高产品种有6个。大面积推广品种获得高产的适宜穗数济麦22和济南17宜控制在675万穗/hm~2左右,山农28和泰麦1918宜控制在750万穗/hm~2左右;6个试种品种济麦23、济麦44、徐麦1108、泰山27、泰农33和济麦229的穗数应控制在600万~675万穗/h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正>1小麦播种基础及特点1.1趁墒播种,播期集中。9月24日调查,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9.48%,20~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1.31%,墒情较适宜,全市抢墒播种面积接近95%。小麦播期相对集中,全市播期集中在10月8~13日,适时麦面积达到55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62万亩的88.7%。1.2品种优良,布局合理。小麦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主推品种有石麦18号、石麦22号、济麦22、冀麦585、婴泊700、汶农14,占全市总播种  相似文献   

17.
适宜的播种量是小麦丰产的基础,不同土壤类型对小麦播种量的要求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探讨适宜高青县小麦种植的最佳播种量,选用了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设置了五个播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综合产量性状与群体动态等多因素,济麦22在淄博市高青县10月6日播种,10 kg/亩播量的处理产量水平最高,株高适中,群体和穗粒结构合理,所以为最佳播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变化规律,总结其品种适宜区域,为各地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2012年在河南省布点示范,对济麦4号进行多年多点鉴定,并对其品种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麦4号属于半冬性高产稳产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综合抗逆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济麦4号适宜推广区域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豫西、豫西北地区,豫东北、中东部等适宜强筋麦种植区域为其重点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邯麦14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冀南麦区冬小麦品种邯麦14号的适宜播期和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期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5日和20日)和密度(270万株/hm2、345万株/hm2、420万株/hm2和495万株/hm2)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影响极显著;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均有显著影响。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小。本研究条件下,邯麦14号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15日、基本苗密度为345万~4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低温驯化阶段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生理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分析寒地冬小麦越冬性的生理基础,比较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强抗寒)和济麦22(弱抗寒)两个品种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相对含水量及其叶片和分蘖节的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东农冬麦1号干物重显著高于济麦22,气温低于0℃时,东农冬麦1号干重仍增加,而济麦22则降低。济麦22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10月29日(-2℃/7℃)东农冬麦1号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迅速降低,而济麦22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在11月2日(-3℃/5℃)迅速降低。两个品种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高于济麦22分蘖节的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济麦22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高于东农冬麦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