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家蚕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运用多元分析方法,测定品种间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并以此作为预测一代杂种杂交优势的综合指标,已在农作物的杂交育种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徐静斐等(1981)曾报道了水稻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大小与杂种优势的强弱具有一致性,可以把遗传距离作为衡量两亲本遗传差异的一个遗传参数。毛盛贤(1979)在对50个冬小麦品种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后指出:杂交亲本不应在类群内而应在类群间选择。然而遗传距离在家蚕方面研究甚少,国内外报道极为少见,仅浙江蚕研所电子计算机组(1984)有过介绍。他们所考察的性状侧重于茧丝质性状,并将性状分组进行分析,一些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正> 在水稻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中,选择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对于扩大变异幅度及增强杂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育种家的长期实践和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目前人们已普遍认为:杂交亲本双方应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研究作物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Seal(1964)、奥野忠一等(1971)认为,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研究作物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是用遗传相关系数矩阵  相似文献   

3.
甘蓝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Griffing(1956)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第一种方案,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应用配合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等数量遗传学方法,对甘蓝14种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性状均具有杂种优势,其中单球重、全株重、净菜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值较高;14个数量性状中,除紧实度、净菜率2性状外,其余12个性状的F_1值都与双亲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效应;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门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才能增大杂种优势.甘蓝的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无关.试验中还选出几个对甘蓝育种和生产有价值的亲本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2个细长粒形丝苗型的华南地区早籼稻优质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差异比类群内大,水稻品质育种杂交亲本选配应在类群间进行。但在改良品种1—2个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不一定选用遗传距离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亲本间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亲本间遗传距离大于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结合选配杂交亲本的常规原则,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所得结果与夏谷育种的实践基本相符合。故从亲本分类入手,研究亲本选配方法,可增强对杂种后代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6.
以12个家蚕亲本按6×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用2种方法分析了家蚕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所表现的遗传差异与亲本固有的系统差异无关,与亲本的地理差异有一定联系。对遗传距离与36个杂交组合F110项性状杂种优势率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间有6项茧质性状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杂交组合F1杂种优势率随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加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6个优异纤维品质陆地棉品种与5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杂交配制30个F1,研究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72~8.32,平均遗传距离为4.38,不同地理来源及表型差异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大,聚类分析将11个品种分成5种类型.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比强度的杂种优势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值呈负相关,与株高、果枝数、籽指、纤维长度、马克隆值的杂种优势值呈正相关,但上述性状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标记辅助改良热带粳稻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是开发水稻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培育出新型的籼稻基因渗入热带粳稻品系。这些基因渗入系表现出良好的农艺性状,经RAPD标记检测,遗传上更相似于热带粳稻,大部分品系具有广亲和特性。进一步用SSR和SSR-RAPD分子标记分析这些籼稻渗入系热带粳稻与3个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性,利用具有较大的分子标记多态性的组合亲本配制杂交稻种子,鉴定获得了多个具有强杂种优势的组合。结果表明,MAS是亚种问杂交水稻育种中辅助选择杂交亲本、鉴定广亲和位点、育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分析和杂交稻组合选配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早熟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535,最大为9.097,最小为3.097;基于SSR扩增结果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86,最大为5.099,最小为2.646.36个组合F1代生育期、铃数、单铃重、衣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为0.367、-1.256、14.176、6.691、1.000、11.206和15.235,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0.966、-1.464、6.457、0.110、-2.500、7.561和10.816.基于性状主成分因子得分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衣分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SSR扩增结果的遗传距离与生育期的中亲优势、衣分和绒长的超亲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熟陆地棉的铃重和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衣分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亲本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且与产量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部分性状则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 ~ 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标记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高粱主要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8个高粱品种(品系)、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部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评价品种(品系)综合性状优劣,鉴定优良种质的有效方法。在对亲本聚类时,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吻合。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正相关不显著,而中亲值与杂种优势相关极显著。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应根据性状表现,计算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定后,再依遗传距离的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12.
选择5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母本,6份辣椒亲本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5个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运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分析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8个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39-0.38,其中,与产量杂种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仅为-0.02,未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杂种优势做二维坐标散点图,发现当遗传距离小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当遗传距离大于0.4051时,产量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时,不能只以表现型和地理差异为依据,应当选择适当的遗传距离,以获得更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以7个四倍体品系与15个二倍体的品系及其27个杂交 F_1代为试材,田间试验测定其抗褐斑病性、前后期生长势、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以离亲优势 Dn 代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用性状值估算亲本系的灰色关联度(r′_i)和系间遗传距离(D~2)及其与杂种 F_1代产量、杂种优势的回归、相关系数,来探索杂种优势组合预测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结果表明:甜菜根产量、产糖量和前期生长势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含糖率和抗病性的杂种优势较小,偏向于中亲值。灰色关联度(r′_i)与亲本的实际表现一致,可以用来反映亲本间综合性状的优劣。(r′_i)与 F_1根产量、产糖量和杂种优势呈强或弱的正相关。遗传距离(D~2)代表亲本群体间遗传差异,其与 F_1根产量、产糖量和杂种优势因亲本系综合性状的优劣而异,表现正相关或负相关。并对应用灰色关联度和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组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个不同陆地棉亲本及杂交组合,研究陆地棉亲本的遗传距离其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力、马值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单铃重的超亲优势与衣分的中亲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如马克隆、单铃重等的部分性状随亲本遗传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异源2号、川麦28号和绵阳26号等3个优良品种(系)与繁6等37个四川小麦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考察了F1代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以及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性状杂种优势平均值均较低,但变幅较大(-92 31%~145 1%)。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3个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6条(81 2%)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引物能扩增1~8条,平均为3 2条。亲本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 135~0 486,平均GD值为0 297,表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除穗粒重外,各性状杂种优势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难以利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苦瓜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苦瓜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配合力分析发现,瓜纵径、瓜横径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瓜肉厚、单瓜重、单瓜种子数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株产量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杂种优势仅与单瓜重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各性状的SC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GCA、SCA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且仅与第一雌花节位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可通过SCA对苦瓜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进而提高苦瓜亲本的选配效率,但利用SRAP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苦瓜杂种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SRAP标记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份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系)做亲本,配置12 ×2组合,利用SRAP标记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于成熟期考查F1代杂种优势表现,将两者做相关性分析,探讨SRAP标记预测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效率.结果发现,在考查的11个性状中,仅单株生产力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为-0.426 2,但决定系数较低,为0.181 6,其他性状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SRAP标记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间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来源于不同亲本组合的13个大豆新品系产量相关性状和遗传距离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区域性大豆生产中品种更新、筛选和亲本选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各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各品系综合主成分值的大小与产量高低的关系;根据品系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品系分为4类,结果表明亲本来源与遗传距离没有必然联系。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个主成分值的大小;在评价品种间遗传差异时,应根据育种过程中对品种的选择方向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杨祥波  刘晓丹  刘广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22-20324
[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大豆亲本的遗传距离,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大豆亲本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以选自国内外的大豆育成品种及其杂交种为材料,分别计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及亲本的杂种优势,并对特殊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性分析,虽然相关系数较小,但是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交种的中亲优势在株高、蛋白质性状上达到了0.01水平的极显著相关;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茎粗4个性状也达到了0.05水平的显著负相关。[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部分性状达到了一定水平的相关,但利用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间的杂种优势还需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