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猪特别喜欢在黑暗中睡觉,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排便。目前尚不清楚喜欢在明亮的地方排便是否与喜欢在黑暗的地方睡觉有关联性。应给育肥猪采用较高的光照强度,提供超过法定最小8 h光照+16 h黑暗的光照周期(14 h或16 h光照+10 h或8 h黑暗),母猪分娩时采用16 h光照+8h黑暗的光照周期,哺乳期最后一周下降至8h光照+16h黑暗;断奶至配种和干奶期采用8 h光照+16 h黑暗的光照周期,在妊娠最后几周将光照周期提高至16 h光照+8 h黑暗。按这些指南执行的任何人都将完全由自己承担风险,并且几乎没有证据支持可以进行真正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商品肉鸡典型的饲养方法是暗光饲养法,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研者认为提供较强光照可提供肉鸡正常活动节律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肉鸡体质,他们让1日龄试验肉鸡(n=753,每组6个重复栏)分别在3种光照状态(5、50和2001x)下饲养至6周龄,光照时间每天为16L:8D,黑暗期间提供11x光照,比较了3种光照强度饲养条件下肉鸡的行为模式、免疫功能、眼和腿的状态。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的光照周期(或光照方案)和饲养密度对肉用仔鸡生理指标(如:体重、饲料消耗、饲料转化率、屠宰性状和部分应激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480羽1日龄人工孵化的雄性肉鸡,将其置于采用不同光照方案的3个鸡舍中(持续光照组:24 h光照;常规光照组:16 h光照-8 h黑暗;间歇光照组:4 h光照-2 h黑暗,并轮换进行)。每个光照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有2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正常饲养密度:12羽/m2,高饲养密度:20羽/m2),试验为期42 d。试验结束时,光照周期和饲养密度对肉鸡增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仅光照周期会显著影响肉鸡的饲料消耗(P0.05)。这两个因素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方案会显著影响肌胃、血液、羽毛的相对重(P0.05),极显著影响胸肌的相对重(P0.01)。饲养密度会显著影响心脏的相对重量(P0.05),极显著影响全大腿重(P0.01)。试验结束时,可以确定光照周期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强直静止和胫骨软骨发育不良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饲养密度对肉鸡步态评分值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对肉鸡体内嗜异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值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4.
两组肉用型种母鸡,每天采用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5.4勒克斯),饲养到4周龄时,将一组种母鸡放在一栋弱光照的鸡舍饲养。每天提供8小时光照(鸡身水平处的光照强度为5.4勒克斯),饲养到18周龄,然后改用每天10小时光照,饲养到20周龄。以后采用自然光照(约200~400勒克司)饲养到22周龄,改用14小时光照饲养到24周龄;每天15小时光照饲养到40周龄,16小时光照饲养到49周龄,17小时光照饲养到59同龄,18小时光照饲养到实验末期—72周龄。另一组种母鸡,饲养在一栋强光照的鸡舍内,每天的光照时间从23小时(约200~400勒克司)逐渐减少到15小时,一直到鸡24周龄。接着,将这一组鸡的光照强度改成和弱光照鸡舍一样。种母鸡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称重,并喂以定量的饲料,以保持种鸡达到推荐体重要求。在这个饲养周期内发现:饲养在弱光照鸡舍内的种母鸡与饲养在强光照的鸡舍内种母鸡相比较,前者饲料消耗量大大减少,累积日产蛋量在头5个周期内较高,每28天为一个周期。种蛋孵化率也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好,但产蛋期鸡的死亡率偏高些。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照制度对北京油鸡肉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蛋鸡相比,肉鸡对光照的敏感性低得多,光照时长和强度的非大幅变化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生产性能变化,也不容易重视.近年来,也有关于肉鸡光照与生产性能的研究报道与综述[1~3].但国内黄羽肉鸡出栏时间差别大,加之分布地域之广,出栏要求不同(对性成熟的要求会改变对光照程序的要求),使得有必要对黄羽肉鸡光照程序进行较系统的的研究,引导养殖者采用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于肉鸡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油鸡在自然光照和23 h光照制度下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为了使肉鸡和火鸡达到最大的采食量和最佳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全天制光照或连续光照。在肉鸡生产的早期阶段,与连续光照相比,采用8-12h光照时间的肉鸡的体重要低5%~10%,若只提供给肉鸡6h光照,肉鸡则学会了在黑暗中采食,其生长速度反而比14h的光照时间的肉鸡要快。极端的情况,肉鸡在7日龄后转入持续黑暗的环境中,其63日龄体重与连续光照的体重相近。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禽》2009,31(9)
奥本大学家禽科学系的研究人员采用2个肉鸡品系研究了恒定光照和渐增黑暗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这2个鸡种分别是中等产肉(M)和高产肉(H)品系肉鸡。恒定光照处理:2尺烛光强度的23L:1D。渐增黑暗处理:1~10d为20L:4D,10~21d为12L:12D,21~28d为15L:9D,28~35d为18L:6D,35~54d为20L:4D,光照强度均为0.1尺烛光。相对于恒定光照处理,渐增黑暗处理的肉鸡7~28d体重、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固始商品蛋鸡,同一日龄、同一批育成鸡18 420只分为2栋饲养。对照组采用16 h传统光照程序,试验组采用14+1 h光照程序,研究不同光照程序下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产蛋规律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光照程序相比,14+1 h的光照程序提高了产蛋率,在149~299日龄,试验组的饲养日产蛋数(118.58个)比对照组的饲养日产蛋数(114.66个)多3.98个;破蛋率对照组和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光照稳定后,试验组每天采食量(91.23 g)比对照组的采食量(90.19 g)多1.04 g,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这对夏季保障采食量有利;试验组的蛋重和蛋壳强度有所提高,其蛋品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鸡在每天11:00以前,11:00~13:00及13:00以后的产蛋数比例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蛋分布规律变化不明显。同时14+1 h的光照程序减少了1 h光照,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对奶牛褪黑素分泌的影响,选用10头胎次、泌乳阶段相近(120±40)d的荷斯坦奶牛,分别采用16 h光照8 h黑暗、8 h光照16 h黑暗2种光照制度对其实行光控管理,于试验处理前2 d和试验第1、6、11、16、21、26、31天采集23:00血样和05:00、17:00奶样,其中05:00...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肉鸡产业逐步走向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光照由于影响着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所以成为研究热点。一般认为,光照分为光的来源、光照时间、光的颜色和光照强度四个要素,肉鸡对光照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范围。本文从间歇性光照、全人工光照和照明工具的安装三个方面给出了方法与实例,最后点出了照明控制的四个注意事项。本文旨在总结肉鸡光照的要素和肉鸡需求,为提供合理肉鸡光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光照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处于第Ⅰ泌乳月和第Ⅳ泌乳月的90头和45头奶牛,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牛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9.5h增加到15 h和18 h。试验期30 d,分析测定了产奶量、乳脂率、采食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15 h时,试验牛的产奶量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9.5 h和18 h试验牛(P<0.05);且经济效益较好,每头奶牛每天可增收3.95元;各试验组奶牛牛奶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每天提供15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光照时间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照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处于第Ⅰ泌乳月和第Ⅳ泌乳月的90头和45头奶牛,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牛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9.5 h增加到15 h和18 h.试验期30 d,分析测定了产奶量、乳脂率、采食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15 h时,试验牛的产奶量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9.5 h和18 h试验牛(P<0.05);且经济效益较好,每头奶牛每天可增收3.95元;各试验组奶牛牛奶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每天提供15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肉鸡养殖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对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等都有基本的规定。温度要求:1~3日龄为34~35℃,4~7日龄为32~33℃,7日龄后每周降2~3℃,直到20℃为止。在实际生产中,关键是看鸡施温,以舍内雏鸡散开、三五成群呈舒适活泼状态为宜。如雏鸡靠近热源扎堆,站立不卧,身体发抖,采食减少,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则为温度过低;如远离热源,张口气喘,饮水频繁,采食量减少则为温度过高。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70%~75%,第2周下降65%,从第3周开始尽量保持在55%~65%。注意鸡群的密度,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灵活掌握,通常1~2周每平方30~40只,3~4周25~30只,随日龄增加适当调整。光照时间:延长光照时间是为了延长肉鸡采食时间,促进生长,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每天22h 光照、2h 关灯的方法,可将第2周的光照改为12~14h ,第3周16~18h ,以后再恢复22h ,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猪的光照     
程忠林 《养猪》2006,(6):12-14
迄今多数文献认为正确的光照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水平与健康水平。1猪与光照的关系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影响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抗病力等。1.1光照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彭癸友等(2002)[1]通过对荣昌小母猪的性成熟观察发现,延长光照可使其初情期提前18.5d,间情期(体成熟前两次发情的时间间隔)缩短1.5d,见表1。德国Giessen大学Steffen Hoy教授1979年进行一项试验,在屠宰时观察雌性肉猪的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状况,并在1986年重复一次。结果表明,小母猪饲养在每天14h、50lx人工光照圈内时,显示繁殖成熟征兆的母猪数大大少于饲养在每天8或14h、80l…  相似文献   

15.
光照是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畜牧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光照方案有连续光照和间歇光照两种。连续光照可以使鸡不断采食 ,从而获得较大的出栏体重。但是肉用仔鸡躯体的快速生长导致腿部的发育不能相应跟上 ,负担过重易造成腿病发生率的提高。间歇光照同样可以使鸡采食到足够的饲料 ,获得较理想的出栏体重 ,而且由于间歇性的黑暗期降低了鸡只的活动量 ,减少维持需要量 ,从而提高了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同时不但减少腿病发生率而且节约电费 ,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 2 0 0 0只AA商品肉鸡研究了不同光照制度以对肉用仔鸡…  相似文献   

16.
光照时间对肉鸡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大,但是长时间的光照会致使肉鸡死亡率升高,尤其是因猝死综合征(Suddendeathsyndrome,SDS)和腿病的发生增多而导致死亡率上升。肉鸡出壳后,前3周给予短时间的光照,随后1周给予长时间的光照,这种光照方案会对肉鸡的成活率和腿部健康产生有利的作用,而且由此带来的补偿性生长速度表明,采用此类光照方法的肉鸡在42周龄时或在随后的饲养阶段中的体重和饲料转化率与采用常规光照方案的肉鸡相似。光照强度不大于200Lux时,其对肉鸡的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成活率、腿部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大。光的颜色不会影响肉鸡的采食量,但是,以绿色光为光照光源的肉鸡因其生长速度较快而使其饲料利用率优于采用波长较长或白色光为光照光源的肉鸡。光照时间几乎不会对火鸡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延续至12周龄,但较长的光照时间可刺激公火鸡的性发育,提高循环睾酮水平从而使其生长加快和饲料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照时长及昼夜饮食节律对大鼠糖脂代谢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0 h/d光照组、10 h/d黑暗组、14 h/d光照组、14 h/d黑暗组,分别给予不同光照时长及进食时间处理,每日记录饲料摄入量,于第10天采集空腹血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血清中褪黑素(MT)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10h/d黑暗组比较,10h/d光照组大鼠GLU、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显著降低(P <0.01)。与10 h/d黑暗组比较,14 h/d黑暗组大鼠COR水平显著上升(P <0.01),MT水平显著降低(P <0.01)。结论:光照时间延长或光照进食可扰乱大鼠的昼夜节律,引起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增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促使机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商品代蛋鸡饲养过程中,因光照制度缺失标准,开产前加光时长及频次多种多样,故会对蛋鸡产蛋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对不同光照制度作对比,验证其对蛋鸡17~26周周末产蛋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同等光照强度下,以17周周末开始首次加光2 h,17~20周每周周末加光1 h,21周和22周每周周末加光0.5 h,分6次加光为最佳光照制度,比其他光照制度提前2~8 d达到90%产蛋率,累计产蛋枚数多36枚。  相似文献   

19.
先是短光照然后逐渐或突然增加光照时间,可促进肉鸡生长,改善健康,减少腿病和死亡,从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引言在饲养肉鸡时补充光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采食t和饲料利用率。长时间的光照(24小时昼夜光照和23小时光照加1小时  相似文献   

20.
舍饲奶牛场通常要对那些可能抑制产奶效率的环境因素予以关注 ,比如采取散热措施减轻热应激 ,管理食槽以使干物质进食量最大化以及选择合适的圈舍垫层使奶牛感到更舒适等 ,所有这些措施都可防止生产水平下降。对另外一个环境因素光照周期的控制则可有效地改善奶牛的生产效率。光照周期的定义为在 1昼夜 2 4 h内动物暴露于光照之中的持续时间。动物根据光照周期判断白昼的长度。长日照周期 ( LDPP)是指持续光照 1 6~ 1 8h,然后经历一个 6~ 8h的黑暗时期 ,短日照周期 ( SDPP)则通常是指 8h光照加 1 6h黑暗时期。家禽生产者利用光照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