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以雪茄烟品种‘H38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在晾制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成熟度雪茄烟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晾制过程中适熟采收的烟叶失水速度和含水率适中,能促进内在物质的转化;雪茄烟适熟时采收,淀粉含量最低,淀粉降解速率快、降解较彻底,总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晾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也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化学品质较好。研究可为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 要:晾制是提高雪茄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云南省元谋县雪茄烟叶生产实践经验,从雪茄烟叶采编入手,介绍了雪茄烟叶标准晾房建设、晾制工艺和晾制技术等,对当前元谋雪茄烟叶晾制技术、晾房系统等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思考,提出后续发展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元谋雪茄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像处理的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烘烤过程中烟叶形态变化的数值特征指标,实现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密集烤房中不同烘烤阶段的烟叶为研究对象,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鲜烟叶及烘烤过程中烟叶图像的颜色特征(红分量(R)、绿分量(G)、蓝分量(B))及纹理特征(纹理能量、纹理熵、纹理惯性、相关度),以其为输入指标,分别建立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建立的2个模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进行预测,并比较其预测精度。【结果】烟叶图像颜色特征R、G、B分量表现出变黄期剧烈上升,定色前期缓慢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纹理能量和相关度呈现出变黄前期减小,变黄后期增大,定色及干筋期逐渐减小的趋势;纹理熵、纹理惯性表现出变黄前期增大,变黄后期减小,定色及干筋期逐渐增大的趋势。以烟叶颜色和纹理特征值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其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7 4和0.017 0,预测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048 5和0.020 0,前者预测精度略低于后者,但2个模型均可以满足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实时检测的需要。【结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精确量化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特征变化;利用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实现对烟叶含水量的精确估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设置3种成熟度档次(尚熟、适熟和过熟)研究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含水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多酚含量和晾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雪茄烟叶含水率在晾制过程中适宜烟叶生命活动的进行,过熟烟叶失水较快;晾制过程中以适熟烟叶PPO活性较好,未熟烟叶PPO活性较高,过熟烟叶较低,均不利于烟叶品质的提升;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在晾制过程中以适熟烟叶被氧化较少,最后适熟烟叶中酚类含量积累较多;化学成分如还原糖、钾含量等以适熟烟叶中较为协调。因此,相对于尚熟和过熟烟叶,适熟烟叶采收可有效提高酶促棕色化反应对雪茄烟叶的有利影响,避免烟叶发黑,提高烟叶品质,未熟烟叶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晾制过程中温度对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代谢水平的影响,为雪茄烟叶质量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雪茄烟品种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低温、中温、高温3种晾制温度处理,测定鲜烟叶及晾制过程中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雪茄烟叶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分析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以上3个酶活性的相关性,并对晾制后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晾制期间,不同处理雪茄烟叶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莨菪亭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PAL、PPO和POD活性均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有所不同。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绿原酸含量与PAL活性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含量与PPO和POD活性极显著正相关,莨菪亭含量与PAL、PPO和POD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将凋萎期、变色期、定色期、干筋期温度分别控制在28,33,38和38 ℃,烟叶内的PAL、PPO和POD活性均较高,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等主要酚类物质含量适中,且该处理下晾制后烟叶糖含量和糖碱比较高,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最低,氮碱比较低,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晾制期间合理调控温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烟叶内多酚类物质的合理转化,改善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雪茄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遮荫强度雪茄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差异。【方法】以川雪1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设置100%,85%,70%,55%和40%共5个遮荫透光处理,研究各处理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含水率、相关酶活性、色素含量及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对烟叶颜色的影响。【结果】①变黄、变褐特性以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转化更顺利。②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失水速率适中、干燥速度适当,有利于提高颜色变化与物质转化的协调性。③55%~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晾制过程中LOX和PPO活性较高,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和质体色素降解。④55%~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质体色素降解量较大且降解速度快,促进了烟叶颜色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⑤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在各阶段均维持在适宜水平,有利于烟叶颜色转化和品质形成。⑥70%遮荫透光处理的烟叶颜色均匀饱满,烟叶正反面色差值小。【结论】70%遮荫透光处理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变黄变褐转化顺利,失水速率协调性好,维持有较高的酶活性,促进了色素降解与多酚转化,有利于酶促棕色化反应以及晾后颜色转化,烟叶颜色多呈棕褐色和咖啡色,提升了晾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晾制密度对雪茄烟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把握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氮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制定合理的调制工艺,以雪茄烟品种‘Gu-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晾制密度(40、60和80 片·杆-1)对雪茄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晾制密度下,烟叶各类含氮化合物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总氮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晾制结束时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降解主要发生在萎焉期和变黄期,氨基酸积累与蛋白质降解同时进行,呈“快-慢-快”的变化规律;总生物碱含量小幅度降低;硝酸盐含量在晾制前后变化不大。不同晾制密度相比,40片·杆-1处理下烟叶总氮、蛋白质和生物碱降解最快,3种化学成分均在晾制第25 d达到最低值;同时,该处理烟叶中氨基酸在晾制过程中得以充分积累,最终达到7.61 mg·g-1;此外,其硝酸盐含量则始终最低。综合来看,40 片·杆-1的晾制密度更有利于改善雪茄烟叶的品质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磊 《河南农业》2022,(2):25-26
在雪茄烟叶生产中运用调制技术和发酵技术对雪茄的品质存在极大的影响.与烤烟相比,雪茄烟叶调制更加温和,微生物群落可能对雪茄品质产生影响.本文以雪茄烟叶调制及发酵技术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对晾制法、晒制法等不同调制方式进行叙述,然后分析雪茄烟叶的发酵.  相似文献   

9.
雪茄烟从烟叶到成品烟支的生产过程中,会经过多个原料预处理工艺环节,包括烟叶回潮、工业发酵、整选分级、水分平衡、手工卷制等。水分平衡是将整选分级后的雪茄烟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水分调整,使烟叶含水率和外观形态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以供后续手工卷制使用。水分平衡后雪茄烟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雪茄烟支的均匀度、透气度以及外观质量,也是保障成品雪茄烟抽吸品质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对当前雪茄烟叶常用的水分平衡方式进行简述,并展望未来雪茄烟叶水分平衡工艺的前景,以期为国产雪茄原料预处理水分平衡环节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雪茄烟叶适宜的田间成熟度和晾制方式,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在不同晾房内晾制后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叶质重、厚度、平衡含水量、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新植二烯等减少;拉力、淀粉、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等增加。新式晾房相较于传统晾房,烟叶叶质重、厚度、总糖、淀粉、烟碱、新植二烯等较低;拉力、钾、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等较高。本研究表明,适当提高田间成熟度,以及采用密闭式晾房进行晾制,可以使雪茄烟叶物理特性改善、化学成分协调、香气物质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雪茄烟叶自然晾制过程中青色斑点(简称"青斑")形成的生理机制及代谢差异,提高茄衣烟叶外观品质,改进晾制技术,以雪茄烟‘楚雪10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烟叶"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的代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青斑"部位叶绿素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部位,大量未分解的叶绿素和绿原酸在晾制末期沉积是"青斑"形成的生理基础;"青斑"和正常两组织部位间,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具有显著差异;绿原酸和二氢玉米素可作为"青斑"形成过程的化学标记物,晾制过程中可检测其含量高低来监测是否会出现"青斑";烟叶变黄期晾房湿度骤降且波动过大,可能是形成"青斑"的外部环境因素,建议采用湿度可控晾房晾制并适当提高变黄期湿度。  相似文献   

12.
雪茄烟叶的颜色在晾制过程会由绿色-黄色-棕色或者褐色转化,这可能是由于色素降解或者烟叶内部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现在对于雪茄烟晾制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还没有系统的解释。但现有大量研究是关于果蔬、饮料、面包等褐变的机理,从中整理得出几条原因:(1)与色素的降解有关;(2)与棕色化反应有关;(3)与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因此,本文从这几点出发,探讨关于雪茄烟晾制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采用3种不同的收晾方式(全剥叶划筋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处理马里兰烟后测定其理化性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马里兰烟中上部叶的质量受收晾方式影响较大;产值表现为全剥叶不划筋晾制全剥叶划筋晾制半整株晾制;全剥叶不划筋晾制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质量较好;半整株晾制烟叶的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次之,但其TSNAs总量及其NNK含量低;全剥叶划筋最差。因此,采用全剥叶不划筋和半整株砍收相结合的收晾方式,提高马里兰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和等级的雪茄烟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和等级的雪茄烟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什邡、万源和印尼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方法对雪茄型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茄烟叶中胱氨酸(Cys)和蛋氨酸(Met)含量最低,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远高于烤烟烟叶;产地相同的雪茄烟叶,通常等级越低,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越低;产地不同的雪茄烟叶,烟叶等级和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关系;对于印尼雪茄烟叶,氨基酸在茄芯、茄衣和茄套3种烟叶中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通过对雪茄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并结合其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旨在为雪茄烟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以配合雪茄烟产品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其颜色表征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以ND-2为供试材料,设置M1、M2及M3三种采收成熟度,比较分析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期间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并通过CIE Lab颜色系统检测其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计算饱和度C、总色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留叶数与调制方式及其互作对茄芯烟叶安全性及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茄芯品种什烟1号为材料,设置留叶数14和18片/株以及晾制、晒制2种调制方式,对调制前后样品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及其前体物含量、感官质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当留叶数为14片/株时,茄芯烟叶的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单叶重显著高于留叶数18片/株的处理,且相应单位面积的可承受拉力也较高,较留叶数18片/株均提高10%以上,留叶数处理对茄芯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变化贡献较显著。(2)留叶数14片/株的茄芯烟叶中TSNAs前体物含量较高,其中生物碱含量以留叶数14片/株晒制后最高。茄芯烟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主要受调制方式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晾制烟叶高于晒制烟叶。留叶数对茄芯烟叶TSNAs含量变化贡献较大,留叶数14片/株烟叶显著高于留叶数18片/株的烟叶,以留叶数14片/株晾制后烟叶中含量最高,为1722.62 ng/g。(3)留叶数18片/株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含量均为晾制后烟叶高于晒制后烟叶。(4)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茄芯烟叶在留...  相似文献   

17.
不同晾房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晾房(竹笆涂泥晾房、美式全板晾房、黒膜夹草晾房、全黑膜晾房、黒膜推杆晾棚)和2种采收方式(半整株采收和摘叶采收)研究了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总氮含量及氮碱比的变化。在烟叶晾制过程中,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竹笆涂泥、美式全板、黒膜夹草3种方式烟碱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中部叶和上部叶下降幅度分别为17.6%~27.6%和16.5%~19.7%,晾制后烟叶生物碱含量和氮碱比较为适宜;而黑膜推竿晾制和全黑膜晾房的烟叶烟碱含量降低幅度较小,氮碱比偏小。摘叶采收烟叶烟碱含量较高,氮碱比较小,且在晾制过程中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这与其失水干燥较快,调制过程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冷却羊肉表面细菌总数(TVC)的无损检测,采用高光谱技术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波长范围为400~1 100 nm冷却羊肉样本的高光谱信息,并采用基于极限学习机(ELM)及其改进算法建立冷却羊肉表面细菌总数预测模型,分别实现了基本的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以及遗传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GA-KELM) 3种建模方法。通过试验验证,3种建模方法中,GA-KELM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训练集样本和预测样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c=0. 983 7,Rp=0. 930 6,均方根误差为RMSEc=0. 001 6,RMSEp=0. 001 6,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烟草源微生物发酵对雪茄烟叶品质和挥发性致香成分的影响,为人工接菌发酵雪茄烟叶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从进口雪茄烟中筛选的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FZ1发酵雪茄烟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通过GC-MS检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利用SIMCA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使用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1和独立t检验中P<0.05筛选差异致香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与ROAV值变化,明确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FZ1提升雪茄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致香成分及其对香气的贡献。【结果】雪茄烟叶经FZ1发酵后香气明显提升、刺激性减少;香气总量提高18.84%,以烯烃类、酮类和醇类增加为主;共筛选出15种差异中性致香成分,其中,11种差异致香成分显著上调,新植二烯、金合欢基丙酮、茄酮、香叶基丙酮、2,4-二叔丁基苯酚和植物醇6种与雪茄烟叶香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FZ1发酵雪茄烟叶的关键差异致香...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湖北枣阳烟区雪茄烟种植的生态条件,本研究分析了枣阳烟区主要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特征。结果表明,枣阳大田生育期(4—7月)月平均气温为23.58℃,气温范围、变化特征与烟草适宜温度要求相一致,降雨量前少后多,晾制期(7—8月)平均相对湿度达到77.37%,累计日照时数为365.94 h,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82.97 h。枣阳烟区热量丰富,降雨量适宜,光照充足,较适宜茄芯烟叶的生产。枣阳植烟土壤pH值适宜,处于最适宜范围(5.5~6.5)的比例达到76.40%,碱解氮含量适中,有机质含量丰富,高于20 g·kg-1的比例达到78.65%,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上,偏肥沃的土壤适宜雪茄烟生长。由此可知,枣阳烟区具备生产优质雪茄烟茄芯烟叶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