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金冠”苹果果实为材料,采后用不同浓度核黄素溶液浸泡处理,研究其对损伤接种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果实的控制效果及果实苯丙烷代谢途径、活性氧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核黄素处理可显著降低损伤接种P.expansum果实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 mmol/L核黄素处理效果最佳。同时,1.0 mmol/L核黄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过氧化氢、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由此表明,采后核黄素处理通过激活苯丙烷途径和活性氧代谢诱导苹果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处理对百香果采后生理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褪黑素处理对百香果采后生理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分别用褪黑素(200 μmol/L)和清水(CK)处理百香果,研究其在4℃冷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细胞膜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200 μmol/L褪黑素处理组能有效减少百香果贮藏期间的水分损失,延缓百香果失重率的增加,保持果实较好的SOD和CAT活性水平,抑制POD活性和MDA的积累,降低细胞膜透性,保持百香果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保持果实良好的采后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15、30 g/L的氯化钙及去离子水(对照)浸泡处理采后蓝莓10 min,并于4℃下贮藏。以14 d为1个测定周期,对采后蓝莓果实的基本生理指标、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抗性相关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钙处理可延缓采后蓝莓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的上升,抑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且以15 g/L氯化钙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索采后浸泡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火龙果采后果实抗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能力、贮藏品质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火龙果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火龙果‘软枝大红’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 mg/L BTH浸泡采后火龙果果实,观察接种桃吉尔霉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变化、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综合比较筛出最佳BTH浓度,随后进一步测定贮藏期间对照和最佳处理浓度的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00 mg/L BTH浸泡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火龙果果实接种桃吉尔霉后的病情指数(P<0.05),提高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贮藏期间CAT、SOD、POD、CHI、GLU、PAL活力。100 mg/L BTH浸泡处理对采后火龙果果实抗桃吉尔霉效果最佳,可提高火龙果果实的抗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升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5.
不同芽孢杆菌处理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及诱导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芽孢杆菌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和诱导抗性机理,以"金太阳"杏果实为试材,营养肉汤(NB)培养基和无菌水作为对照,采用3种芽孢杆菌(HB-2、B1、B271)处理液分别对杏果实进行采前10天喷施处理和采后浸泡处理,并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及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芽孢杆菌采前喷施处理后的杏果实在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能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采后浸泡芽孢杆菌处理也能有效降低腐烂率,HB-2和B1显著好于B271及对照组(P<0.05)。在采前喷施和采后浸泡两种方式处理中,HB-2效果均好于其他处理。同时,芽孢杆菌能提高杏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果实抗病性,延缓果实衰老。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芽孢杆菌亦能显著减缓杏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硬度的降低(P<0.05),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果实品质。综合来看,芽孢杆菌处理在杏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较好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50 cm跌落处理对其造成机械损伤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蒸馏水、8 mmol/L腐胺溶液(Putrescine,Put)浸泡处理,研究腐胺处理对机械伤果实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腐胺能保持机械伤番茄的感官品质、色度、硬度和VC含量,提升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并有效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降解和丙二醛(MDA)积累,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0、2、20、200μmol/L褪黑素处理接种链格孢菌(Altrenaria alternata)的采后冬枣,研究褪黑素对冬枣采后黑斑病的抗病作用.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可以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降低冬枣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抑制冬枣呼吸速率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使丙二醛(MDA)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褪黑素处理还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抗病相关物质(黄酮、总酚、木质素)的含量.上述结果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激活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提高抗真菌物质含量来提升冬枣采后抗黑斑病的能力,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激发子,提高果实对采后病原菌的抗性,从而用于采后果实的腐烂防治.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主栽芒果品种"贵妃"芒果树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洒不同浓度(0.3、0.5、1.0、2.0、3.0、4.0 g/L)的赤霉素(GA3)对采后芒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采前GA3处理均能够延缓采后果实a*值的上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的积累,降低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并推迟酶活性高峰的出现,但采前高浓度(4.0 g/L)GA3处理会使"贵妃"芒果至果实完熟时仍不能完全转色,对外观品质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细胞壁代谢角度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调控采后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机制,用1 μL/L 1-MCP处理‘红心’番石榴果实试材。通过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代谢相关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研究1-MCP处理对常温(25±1℃)贮藏下番石榴果实软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 μL/L 1-MCP处理使采后番石榴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果实高0.51倍,并有效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减缓可溶性果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原果胶、纤维素和淀粉含量在采后贮藏期间的下降。因此,1 μL/L 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心’番石榴的软化进程,延长其采后贮运保鲜期。  相似文献   

10.
以幸水梨为试材,研究三种不同浓度(1.0×109、1.0×108、1.0×107 CFU/m L)胶红酵母溶液和2.5×10-4mg/L咪鲜胺处理对常温贮藏(25℃)梨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109 CFU/m L的胶红酵母溶液能有效减缓梨果实硬度下降速率,减小失重率,抑制果实腐烂,延长梨果实的常温贮藏时间,保鲜效果最好,表明胶红酵母在采后梨果实的保鲜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在甜瓜花后2周(幼果期)、花后3周(膨大期)、花后4周(网纹形成期)及采收前48 h(预采期)四个生长期分别进行喷施处理,对照用清水处理,采收预冷后果实于7℃下贮藏,分别对贮藏过程中甜瓜果实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木质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明显推迟甜瓜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贮藏后期,还可使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积累高于对照,并诱导甜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升高。因此,在不同的生长期内可以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易于保存,可以减少甜瓜腐烂造成的损失,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树舌灵芝发酵产漆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优化了树舌灵芝产漆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中小麦麸皮、豆粕、硫酸铜和香兰素的添加量对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预测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20 g/L)、豆粕(2 g/L),硫酸铜(0.625 g/L)和香兰素(0.037 5 g/L);优化培养基后漆酶活性达到45.85 IU/m L,约为优化前的56倍,为大规模发酵生产漆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采前CaCl2处理对西兰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苏青6号"西兰花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采前CaCl2处理对西兰花运输中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0 mmol/L CaCl2溶液能有效地延长西兰花的货架寿命.CaCl2通过抑制叶绿素酶活性来延缓叶绿素的降解,维持其表观绿色,抑制了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和a*、b*值的增加,提高了总酚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保持了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VC、总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酯含量,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采后24 h难以实现预冷时,采前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采后西兰花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2、SA和CaCl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l-MCP)对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衰老的影响,本试验以"东魁"杨梅为试材,以常规冷藏为对照,研究不同1-MCP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杨梅果实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l-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杨梅果实采后腐烂率,抑制H2O2累积,缓解VC和GSH的降解,诱导SOD、CAT和POD活性的升高,且1.0μL/L 1-MCP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贮藏15 d时,1.0μL/L 1-MCP熏蒸24 h组的果实腐烂率与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48.25个百分点和128.58 mmol/mg Pro,SOD、CAT、POD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6.89、3.04、195.00 U/mg Pro,GSH和VC含量分别升高了18.67 mg/mg Pro和7.71 mg/100 g.由此可见,1-MCP处理可通过提高杨梅果实的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VC含量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延缓杨梅果实采后衰老,延长其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黄花梨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梨果实采后用浓度为0.1g/L、0.3g/L的水杨酸(SA)溶液浸泡20 min,然后放置于室温(26~30℃)下进行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浸泡相比,0.1g/LSA处理可明显地抑制黄花梨的腐烂,减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VC含量,保持良好的品质,延长贮藏期;而0.3g/LSA处理的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杏花银梨的品质,提升商品竞争力。以改造前后的梨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杏花银梨果园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以及果实基本品质、单糖组分、氨基酸组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后果园土壤中速效磷提升了63.79%、速效钾元素含量提升了252.30%、细菌总量增加了203.43%、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02.18%、过氧化物酶提升了100.00%;果实总氨基酸含量提升了78.22%、香气物质中酯类物质含量提升了524.92%。施用和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各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后能够改良杏花银梨果园土壤以及显著提升杏花银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1-MCP和乙烯利处理对5种秋子梨(20±1)℃常温贮藏期间主要生理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1-MCP和乙烯利对秋子梨品种软化机理的调控,为控制秋子梨果实后熟软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果梨、京白梨、花盖梨、尖把梨和安梨5种秋子梨为试材,分别用浓度为0.5μL/L的1-MCP密闭熏蒸24 h和1.0 g/kg的乙烯利溶液浸泡5 min,比较常温((20±1)℃)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等生理品质指标以及水溶性果胶、纤维素、淀粉含量、β-半乳糖苷酶(β-Gal)、淀粉酶(AM)、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L)等软化相关指标变化.与对照(CK)组相比,1-MCP处理可明显延缓5种秋子梨果实硬度、水溶性果胶(WSP)、纤维素、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和淀粉含量的减少,降低了PG、β-Gal、CL、AM酶活性,而乙烯利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1-MCP处理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相关降解酶活性和减少乙烯释放量来减轻细胞壁物质的降解,从而有效延缓秋子梨果实软化进程,而乙烯利对果实贮藏过程中软化和细胞壁降解生理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79-6183
为了揭示褪黑素处理是否可缓解桃果实的冷害伤害。本研究采用0.15 mmol/L褪黑素处理1℃下贮藏30 d的桃果实,并考察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的冷害、膜脂肪酸含量和酚类代谢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和硬度损失,并有助于维持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褪黑素处理抑制桃果实中LOX的激活和MDA形成,并且抑制总酚含量损失,提高内源性水杨酸含量。这些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是降低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采后冷害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