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虫杆状病毒由于寄主专一性强、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的筛选和开发,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并对重组病毒的安全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对病毒杀虫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杆状病毒杀虫剂增效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应用已成为生物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杆状病毒相对低的毒力和较长的杀虫时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本就如何提高杆状病毒的杀虫效果,从基因重组、增效蛋白及化学增效剂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并对三种增效途径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昆虫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是害虫生物防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如何提高该两种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从两种生物农药间的混合应用、与化学农药的混合应用、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其它增效因子3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害虫生物防治在害虫生态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害虫生物防治的概念、内容、生态学基础、生物防治重要作用及其研究进程的阚述,分析了其优越性、可行性,强调了害虫生物防治在害虫生态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介绍了随着近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防治的内容获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是杆状病毒科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颗粒体病毒(GV)和痘病毒科的昆虫痘病毒(EPV)。苏云金杆菌(Bacillust huringiensis,简称Bt)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农药之一,对棉铃虫、小菜蛾、松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台湾害虫生物防治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成效卓著。近年来,在"农委会"的推动下,应用高科技的经营管理,生物防治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归纳总结了台湾天敌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资源、引进、利用及其工厂化生产与推广情况,介绍了台湾昆虫病原线虫,重组杆状病毒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昆虫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组织培养目前已在生物学领域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特别是成功的筛选出对杆状病毒敏感的细胞系及空斑技术的应用,使病毒的基础研究达到分子水平,如病毒的遗传改良、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及病毒的物理图谱等.近年来,人们已成功地利用昆虫组织培养进行病毒杀虫剂的大量生产,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更显示出昆虫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昆虫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8.
成果持有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市科委 成果主要内容:昆虫病原线虫泰山1号是对多种农林害虫的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尤其对栖蔽害虫,如花生蛴螬,果树的桃小食心虫,荔枝木毒蛾、松、杨、荔枝天牛,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为充分发挥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成功的研制一套产量高,毒力强,经济效益高于  相似文献   

9.
杆状病毒与其宿主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对杆状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一些基础学科如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行为学、昆虫生态学、昆虫遗传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已把害虫的生物防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即进入了害虫生物防治的综合治理时代。一、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就是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运用多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协调成一个管理体系,以调节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1.
应用戊二醛醛化的人的“O”型红细胞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对非免兔进行3次免疫后,经分段表达的重组杆状病毒、纯化的病毒、Con A分别刺激后进行细胞增殖检测、IL-2、IL-4、IFN-γ检测.WST检测结果表明,3号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最高,所有重组杆状病毒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IL-2和IFN-γ检测结果表明,3号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最高,其次为2号、4号,而1号、5号重组杆状病毒刺激指数较低,但均高于对照组;IL-4检测结果表明,2号、3号、4号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低于对照组,1号、5号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组略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3号区域为RHDV VP60 T细胞表位的优势区,从而为后期的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芋螺毒素类似多肽(CTL)具有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揭示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特点,对杆状病毒CTLs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CTLs可分为Ⅰ型、Ⅱ型,2种类型的CTLs都具有相同的二硫键骨架,但涉及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的酪氨酸残基在2种类型CTLs中的数目、位置明显不同;另外,Ⅰ型CTLs、Ⅱ型CTLs的理化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疏水性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1.3%,净电荷平均值分别为-3.56、+0.507,等电点平均值分别为3.86、7.32。由此推测,Ⅰ型CTLs、Ⅱ型CTLs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重要分化。  相似文献   

13.
昆虫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杆状病毒是昆虫专一性的病原病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杆状病毒是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系统已在药物研发、疫苗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杆状病毒载体的不断改进,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重组病毒的几率已从最初的0.1%~1%提高到现在的80%~90%,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宿主域扩大的杆状病毒载体。其次,杆状病毒是非复制型载体,且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目前杆状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杆状病毒还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及其安全性也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及其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昆虫激素与杆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外源基因表达量是一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昆虫激素对杆状病毒寄主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杆状病毒基因组内egt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并综述了昆虫激素与杆状病毒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现有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利用外源昆虫激素提高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绒茧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绒茧是多种农林害虫幼虫的期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70年代以来有关绒茧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文献资料,分7个部分,包括绒茧蜂对寄主的选择、生长发育和存活、繁殖力及成蜂寿命、性比、寄主反应,种间竞争和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shiva-1a的成熟肽基因序列,人工合成shiva-1a基因并加入6×His标签.将shiva-1a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BacFast-Dual中,筛选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得到重组杆状病毒DNA,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f-9昆虫细胞,待细胞出现病变后,收集上清液从而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此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出分子量约5 ku的shiva-1a多肽,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表达的shiva-1a多肽对大肠杆菌(DE3菌株)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生防菌及相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利用有益微生物及抗生素物质防治病害及相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生物技术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探讨了21世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高纯度、均一的基孔肯雅病毒的病毒样颗粒,将基孔肯雅病毒的结构蛋白基因序列(C-E3-E2-6K-E1)人工合成后克隆至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DH1O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杆粒;重组杆状病毒杆粒转染ExpiSf9昆虫细胞,包装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再次感染ExpiSf9昆虫细胞表达基孔肯雅结构蛋白;通过细胞超薄切片验证杆状病毒的产生,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滴度;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鉴定病毒样颗粒的形成;最后,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样颗粒.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基孔肯雅病毒结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杆粒,获得了高滴度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表达了基孔肯雅病毒的结构蛋白,结构蛋白自组装成60~70 nm的颗粒.这一研究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纯度高和均一性好的基孔肯雅病毒样颗粒,为基孔肯雅病毒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通过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融合表达或与特异性的锚定部位结合,可以将外源肽或蛋白质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形成所谓的杆状病毒"假病毒",从而筛选出目的蛋白或活性肽。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可用来展示需要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二硫键异构化等翻译后修饰,才能表现功能活性的复杂真核蛋白,以及用于构建多肽文库和抗体库、新型疫苗研制、基因治疗等方面。文章对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用抗鸡马立克病病毒(MDV)的38Kd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萤光抗体试验,直接从用可转染性野生型杆状病毒AcMNPV株DNA与含MDVpp38基因的重组转基因质粒载体DNA共同转染的Sf 9单层细胞培养中筛选到能表达pp38基因产物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斑,并从保存于琼脂醣凝胶上的复印斑中收复并进一步克隆了该基因重组病毒.该法易于实施,即使未能熟练掌握根据杆状病毒多角体来区别野生型杆状病毒斑与基因重组病毒斑的技术,也可顺利地筛选到能表达目的基因的重组合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